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要闻全国社科
    
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研讨会在沪举行
发布时间:2018-04-12 06:23  作者: admin        来源: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网 阅读量:

出席“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全球城市理论前沿与上海实践”高端研讨会的嘉宾合影 

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承载国家使命,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正引起广泛关注。这一全新定位和战略部署背后的学术支撑,则是新时代体现中国特色、源于上海实践从而不断得到发展的全球城市理论。4月1日,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提供指导,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主办的“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全球城市理论前沿与上海实践”高端研讨会,在上海中心成功举行。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联党组书记燕爽,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岚,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等出席。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解超主持开幕式。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联党组书记燕爽出席活动并讲话 

“全球城市”概念的提出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终身教授萨斯基娅·沙森女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教授,《全球城市:演化原理与上海2050》一书作者、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校长蒋传海教授等出席并做主题演讲。 

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近年来出版了以周振华教授《崛起中的全球城市:理论框架及中国模式研究》《全球城市:演化原理与上海2050》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相关专著,为全球城市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学术积累和传播平台,并在本次研讨会上进行了发布。此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各智库、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媒体代表,就全球城市与长三角、全球城市的品牌、全球城市的产业等议题开展了热烈讨论。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联党组书记燕爽在讲话中指出,如何更快、更好地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是摆在我们理论工作者和改革实践者面前的全新的时代命题。周振华教授是最早在国内传播介绍萨斯基娅·沙森女士的有关全球城市的理论和思想的,这为我们探讨研究全球城市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城市发展共同植下了一片绿树,这片绿树正在成荫,将为后人乘凉。改革实践呼唤理论的繁荣,理论的繁荣需要学界、新闻出版界的共同努力,世纪出版集团下属的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以学术出版为已任,出版了一大批精品著作,尤其在经济改革、社会发展重大领域,出版了一批在国内外学界产生影响的好书。希望今后继续能够围绕全球城市,推出更多有影响力的作品,推出更多中国人对城市发展的解答。这一场研讨会是开始,要能够机制化地继续下去,每年都举办必要的活动,探讨城市的发展,修正发展的路线和道路。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出席活动并讲话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在讲话中指出,学术界、理论界和出版界向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合作关系。今后,不仅要把像周振华教授《全球城市》这样的优秀研究成果更多、更快、更好地转化为出版成果,更多地凝聚沙森教授、周其仁教授、吴志强教授等诸位专家学者成为我们的作者,而且要在学术出版领域、学术传播领域开拓更多新的模式,来扩大学术成果、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像“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这样一个高端的研讨会,就是搭建起了学术交流和成果传播发布的平台,是加强学界和出版界互相合作、互相促进的一个很好形式。希望今后办成系列的研讨会,并且打造成为全球城市理论前沿的品牌,以此丰富出版的业态,探索出“出版+学术服务”的新的发展之路。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岚在致辞中代表主办方向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她说,无论是卓越全球城市的目标,还是“五个中心”的定位,都要求上海能够站在高处,看到远方。所以研讨会举办地放在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一起登高望远,以《全球城市》等著作的出版为契机,共同探讨和展望上海迈向全球卓越城市的美好愿景。以周振华教授《全球城市》为代表的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的出版,见证了我们的学者多年以来深耕学术研究前沿,为上海这座城市在新时代坐标中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趋向所打下的坚实的理论基础。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岚出席活动并致辞 

王岚介绍说,世纪出版集团所属上海人民出版社一直以来该社坚持以学术打造品牌,以社会责任引领阅读;作为人民社成员单位之一的格致出版社,长期在以经济学为主的社科类的专业出版领域耕耘,出版过《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中国改革30年研究丛书》等一系列极具影响的图书。聚焦全球城市主题,格致出版社十多年来跟踪服务周振华教授以及他所领导的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等团队,出版过《上海:城市嬗变与展望(1949~2039)》《城市发展:愿景与实践》《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发展战略研究》等多个系列研究成果。今后将继续不断地为学界和智库提供交流、发声的优质平台,为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的四大品牌,为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国家战略贡献出版人的智慧和担当。 

   

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出席活动并讲话  

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表示,探讨全球城市的时候讲金融比较多,讲建筑也比较多,但所谓全球城市,一定有一个与之匹配的文化环境、人文环境,如果全世界顶尖的学者、作家都能够汇聚到上海这个平台、这个码头进行对话、交流,这也是全球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从这个角度讲,出版承担的是体现时代文化软实力的一种责任,上海人民出版社也愿意承担这样一种责任。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解超主持开幕式 

《崛起中的全球城市》《全球城市》作者、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教授围绕上海为什么以及如何建设全球城市作了主题演讲。他认为城市化、全球化、技术变革特别是信息化等三股力量重塑着世界城市发展,城市成为跨境要素流动的节点,日益代表国家参与世界经济合作,从而形成世界城市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一个个城市构成了不同的网络节点,全球城市就是世界城市网络中的主要或者讲是基本的节点,在全球资源流动和配置当中起着重要的战略性作用。全球城市一定出现在全球化流量主要集聚方向,随着世界经济重心的东移,中国的崛起和对全球化的引领,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将会出现新的全球城市。作为拥有开放基因和传统的城市,上海通过40年的改革开放,也具备了高能级的总部集聚、战略性全球平台和大规模流量等基本条件,从而最有条件发展为比肩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的全球城市。 

   

《崛起中的全球城市》《全球城市》作者、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教授作主题演讲 

对于上海如何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周振华教授提出三点:一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全球城市的内涵,准确把握城市发展的方向。全球城市意味着理论范式变革,是对旧有中心-外围范式的超越;意味着指导思想变革,要深耕长三角、长江流域,服务国家战略,面向全球配置资源;意味着行动策略变革,要从资源集聚为主导转为外部网络连接为主导,打造服务、平台和连接功能,并超越市域范围开展功能布局。 

二是夯实基础,抓住重点,发挥战略优势,打响战略品牌。核心基础是营商环境,如果没有形成全球交互作用标准模式,就不可能集聚全球功能性机构,建成全球城市。要把吸引人才的环境条件置于更为重要的地位,在生活便利之外,关键是提供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此外,着力拉长长板,避免一味补短板的旧有思维,着力把核心功能做大做强,在长三角范围内实现功能互补和配套,并立足全球城市功能的高度打响城市品牌。 

三是要顺应全球城市发展新趋势,要紧扣中国崛起的步伐,谋划上海全球城市的建设。随着全球化的深化,要突破全球城市原有的经济范畴,向科创、文化等综合性方向转变,并配合国家战略的需要进行大胆创新突破,创新发展。 

“全球城市”概念提出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终身教授萨斯基娅·沙森为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愿景感到激动。她认为,全球化正在变得更加复杂,而全球化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城市的变化当中。她提醒应该意识到平等的重要性,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城市,全球城市客观上会导致社会的两级分化,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使得城市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的生命、希望和工作。同时,沙森还指出,全球城市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的财富集聚,而财富的集聚,往往是风险所在,必须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全球城市”概念提出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终身教授萨斯基娅·沙森在会上发言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强调要从城市本质去理解全球城市,造就城市的两大核心要素是流动和集聚。全球城市就是具有突出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城市,能在更大范围内集聚优质资源,高密度的有效的组织,并向更远的地区、向全世界辐射,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一种新的文明,成为世界城市网络中的主要节点。周其仁教授认为,对城市而言,密度最重要,而不是单纯论体量和规模,要看单元范围内的集聚程度。上海要挑别的地方不能做的事情,要聚精会神于此,该让杭州和南京等其他城市做的,就让它们做。未来上海需着力之处,一是发扬开放的传统,聚焦高端服务业开放,努力把高端服务载体落在上海;二是汇集优秀人才,并努力破解高房价对人才吸引的负面制约;三是吸引全球资源的改革措施要加快带头探索,例如移民政策。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在会上发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教授强调要从全球区域(Global Region)角度理解全球城市,城市发展已经从“单打独斗”演化到“打群架”的阶段。他认为,未来全球城市有三大特征。一是区域性,没有区域,就没有全球城市,全球城市就愈脆弱;二是活力、生命力。要突出多元文化融合,打开大门,欢迎全中国、全世界的优秀青年,并让青年人成功。三是环境和生态。具有全球创新力的人对环境最为敏感,同类城市中哪儿环境好,人才就在哪儿集聚。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教授在会上发言  

考虑到全球城市的本质就是提供各类要素流动和配置的平台,使不同要素通过高效率的组织、扩散到全球,产生集聚和辐射的效应,因此上海财经大学校长蒋传海教授聚焦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展开演讲。他指出了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三大特征:中心功能的综合化和复合化;流量高效,循环增值;有高度重叠而有序的空间关系。在此基础上,他详细介绍了评价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包括资本要素的配置力、创新资源的配置力、信息资源的配置力、文化资源的配置力,以及发展与制度的保障力,此外还有17个二级指标和73个观测指标。据此指标预测,蒋校长发现,在乐观的情形下,上海差不多到2042年能在全世界城市中排到前列。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蒋传海教授在会上发言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