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要闻全国社科
    
甘肃社科界学习"7·26"讲话发言摘登(二)
发布时间:2017-09-19 09:09  作者: admin        来源: 甘肃日报 阅读量:

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视野

冯 湖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的,也是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相结合的过程中发展壮大的,更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创新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渡过一个又一个急流险滩,一次又一次在绝处逢生,就在于不论在任何时候都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愿望相结合,永远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创造力的关键所在。坚持在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在永葆理论优势中激发奋斗热情,在勇于理论创新中砥砺政党品格,在增强理论自信中推动事业发展,这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一大法宝。

理论问题关乎党的性质,关系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凡的理论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坚忍不拔的历史担当精神,把握时代大趋势,回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创新理论,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一步揭示了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抓手,进一步丰富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阐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为解决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更好治理经济开出了有效的“对症药方”,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在“7·26”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按照新要求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这一系列重要论述,鲜明回答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和强大定力,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共同团结奋斗的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充满着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指导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坚持以发展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的新境界。

(作者系甘肃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教授)

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

刘务勇

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是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展开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历史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这个重大判断,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统一,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鲜明的理论和实践特征。回顾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体现出的,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如:党的十二大报告《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党的十三大报告《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党的十四大报告《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党的十五大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的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党的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上述党代会报告的题目和内容可以看出,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深入。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思路、重要战略和重要观点。重点强调以下方面:

一是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削弱和放弃了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一句空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而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要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核心是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全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二是必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基本立足点。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特征,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进步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三是必须坚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理论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作者系省委党校党建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

史小宁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高瞻远瞩,立意深远,谋划全局,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无疑为新形势下党和国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提供了现实坐标和价值依归。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核心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能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系到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因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必须建立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上。

其次,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自信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自信,不仅源自于历史、源自于文化,更重要的是源自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鼓舞和激励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决心,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从人类经济发展史来看,中国发展取得的成就堪称“奇迹”。这个奇迹的意义不仅在于经济上的巨大成就,更是为意识形态话语的创新与表达提供了自信之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充满自信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创新与表达,不断增强意识形态理论建构的彻底性、自洽性和说服性。

第三,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客观基点。“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的重要内容。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精心设计话语陷阱,大肆推销所谓“西方共识”,这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构成了严重的挑战;而快速的社会转型则使得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利益诉求、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异质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使我国意识形态话语表达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因此,推进意识形态话语创新与表达,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这样,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才可以时代化、大众化、生活化。

第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现实路径。马克思主义作为引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旗帜,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的和开放的理论体系。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加以重复的教条。”当前,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固化,错误地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终极真理,这不仅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关切现实的理论原则,而且堵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现实通道,从而彻底削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

今天,我国发展已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以高度的理论自觉来回答时代和实践发展提出的新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的四个维度

陈永胜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是一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政治宣言。这一重要讲话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判断、提出了重要观点、重要思想。其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具有特别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一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境界。党的理论创新分理念、思想、战略三个层次,其中理念是深层、思想是中层、战略是表层。这三个层次构成了理论创新的全部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的高度,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创新理论包括“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四个意识”思想等。这些创新成果从理念、思想、战略三个层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升到新的境界。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极大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迈向新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发展站在新起点上的阶段性特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一系列重大新成就。这些成就主要表现在九个方面: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大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二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三是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四是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五是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了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六是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七是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八是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九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这些新成就的取得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更加丰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站在新的起点上。

三是以确立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为重要标志,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呈现新常态。确立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是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性大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迫切需要。中外大国崛起、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证明,没有强大、高效、权威的中央政府,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为全球性大国是不可能的。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建立权威、高效的中央政府。我们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要确立权威高效的中央政府,必须确立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这是建立权威高效中央政府的根本保证。确立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也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现实要求。它不仅意味着党的领导体制的变化和调整,更是我们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向纵深推进的重要特点,这些重大调整和变化对于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四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导、搭建“一带一路”战略平台为途径,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全球化,全球化更加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体察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想,实施“一带一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措施,积极调整中国外交态势,使中国外交开始从原来的韬光养晦向积极主动参与全球化各个领域治理的重大转变,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世界环境。

(作者系甘肃省委党校政治学〈社科〉教研部主任、甘肃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蔡中宏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这一重要论断,既是对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总结,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整体性范畴。独特的道路、独特的理论、独特的制度、独特的文化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色。

一、独特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质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它既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性超越,又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实质性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独特的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的科学社会主义。”这个科学论断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明确了其历史地位。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这个科学论断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的必然性和不可逆转性,揭示了其生成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在回答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时代课题过程中产生的,独特的时代课题决定了独特的理论话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被改革开放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三、独特的制度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制度、体制和机制创新,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形成了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另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法律形式确立制度,并通过各种法律规范为不同层面制度的贯彻落实提供法治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独特的制度,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意义。

四、独特的文化

独特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性内涵,是贯穿于独特道路、理论和制度之中的价值系统及其表现形态。独特的文化作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特色”,渗透在独特道路、理论和制度选择的整个历史过程之中,成为它们内生性演化的文化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把独特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规律及其精神实质的科学认识,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丰厚土壤,获得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和当代最基本的文化动力。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独特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这四个方面的特色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别与其他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性,共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的特色。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又是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