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要闻全国社科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专家学者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发言摘编
发布时间:2017-11-17 14:49  作者: admin        来源: 黑龙江日报 阅读量:

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核心要义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专家学者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发言摘编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对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高度重视,认真部署,掀起了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的热潮。10月31日,召开了院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11月1日,召开院专家学者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理论研讨会,院党委成员和省管干部以及专家学者围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作专题发言。

我们摘编了部分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与读者学习交流。

学在深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中共黑龙江省委副秘书长黑龙江省社科院党委书记 武凤呈

学习、宣传和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是社科理论工作者当前的首要任务和政治责任。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要深入研究解读阐释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主力军。要紧密结合我省实际,努力推出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龙江篇章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真正做到学在深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一、学懂学深,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大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一篇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光芒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和主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两步走”战略安排的重大意义和奋斗目标等重要内容,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奠定思想基础。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科界头等重要的政治任务,它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振兴发展,更是社科理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担当。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紧密结合我省全面振兴发展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理论示范和引领作用,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效。

二、做实担当,强化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阐释

作为社科理论工作者,我们要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当前各项工作,将科研、教学、宣讲等工作结合起来,抓好十九大精神的贯彻落实,使其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源。一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热潮。通过社科大讲堂等平台,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责任感使命感。二要发挥理论阵地作用,深入解读宣传十九大精神。要围绕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深入浅出地宣讲好十九大精神,推动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站。要撰写发表理论文章,在媒体发出社科界专家学者声音。三要以十九大精神指导社科事业加快发展。紧紧围绕省委中心工作,做好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等,切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社科理论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快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弄通悟透,深化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判断、新举措,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新目标和新任务,更为社科理论工作者深入创新研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实质,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准确把握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关键阶段的历史意义,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和“两步走”目标的战略部署等,解读好、研究好十九大报告这些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新论断,展现党的理论工作者的时代担当与历史责任。社科理论工作者要充分发挥社科界优势,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尽快列出一批落实十九大精神的精品科研项目,快速推出一批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社科理论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理论自觉,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紧密结合龙江全面振兴发展实际,充分发挥智库职责,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发展提供有说服力的学术力作和智库精品成果,不辜负伟大的新时代,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盼、不辜负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初心使命。

中共党史与党的新时代使命之渊源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 战继发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标志着党带领全国人民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探究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的历史就会发现,中共党史与新时代我们党肩负的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与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业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肆意将各种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使中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许多仁人志士都在寻求救亡图存之道,但资产阶级改良性质的戊戌变法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均以失败告终,始终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中国历史上任何的政党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走上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历经两度国共合作、五次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成立了新中国,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奋斗目标。

二、勇挑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大任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家一穷二白的状况,我们党带领人民完成了土地制度的改革,逐步实现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我们党正确分析了人民内部矛盾,确定了应集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我国迅速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的目标,并取得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大胜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以及独立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为中国未来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三、吸取历史教训,拓展改革开放新局面

金无足赤,我们党在历史上也曾犯有一些错误。比如在文革时期,党在政治和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给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损失。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党勇于纠正错误,总结教训,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把党的工作中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从此开拓了改革开放新局面。

1992年,经济特区获批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的明确,引领改革开放进入加速发展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灵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党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进一步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里程。

四、铁肩担起新时代历史使命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的使命又被赋予了新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在其指导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我们党要完成新时代历史使命,带领人民取得决胜小康社会,实现伟大梦想,就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更是中国共产党96年来以及新时期为之奋斗的使命担当。可见,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与我们党各个时期的奋斗历程是紧密相连、一脉相承的。

全面理解“新时代”的四个维度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朱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我国发展所处的新历史方位的一个重大科学判断,是十九大报告的重要主题。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新的历史时代,是我们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认识前提和思想基础。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需要与深刻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新起点、理论新建树、奋斗新目标、矛盾新变化有机结合起来。

一、发展新起点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意味着”,从中华民族、科学社会主义、人类社会三个方面,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还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等五个方面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贡献,为我们理解其科学内涵提供了基本依据。当然,任何一个时代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样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经过改革开放的长期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锐意进取、不懈奋斗才实现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这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五年来的历史性变革,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这些历史创造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理论新建树

我们党在新的伟大斗争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构成了划时代的理论新建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方向清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以一个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坚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方面最新的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方略。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三、奋斗新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地交汇在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期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走进这个伟大的时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深刻领会这一目标规划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聚焦新目标新使命真抓实干,续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四、矛盾新变化

社会主要矛盾就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性推动作用的对立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我们党制定正确战略的前提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都在重要历史节点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判断。社会主要矛盾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对五年来中国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深刻总结,是对近40年来改革发展成果的历史回应,更是对未来中国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精准定位。

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郭淑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广泛,必然要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理论工作者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一、不忘本来,强化新时代文化传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文化自信不是凭空而来,也不是拔地而起,而是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长期传承的理论实践积淀,是由具有丰富内涵和现实价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决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国家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大幅提升。但在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迫切的历史条件下,中华文化也面临许多问题和考验,对此,我们要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二、吸收外来,强化新时代文化交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新时代理论工作者,既是新时代文化的建构者,也是新时代波澜壮阔社会风貌的讴歌者,更是新时代文化的传播者。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取得了令国际社会瞩目的好成绩。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稳步迈进过程中,将越来越凸显出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相互支撑的发展特点。因此,我们必须强化新时代文化“走出去”意识,以中国梦为主题,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在国际关系互动频繁、文化多样性的复杂情势下,为重构世界文化格局贡献一份中国力量。

三、面向未来,强化新时代文化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创新就是立足当下社会发展需要,面向世界,瞻望未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文化创新就是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而是不断地批判继承,破茧而出,凤凰涅磐,锻造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时代文化创新,就是要从历史文化资源中寻找创新点,激活沉睡的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许淑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长盛不衰,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并将最新的理论创新成果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一、问题导向:理论创新的起点

坚持问题导向,是推动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和正确路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时代的声音,认真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解决实践提出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推动理论创新。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转型期、经济结构调整换挡期、社会矛盾多发期,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迫切需要新的理论予以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二、社会实践:理论创新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党历来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中国实践是中国理论创新的沃土,也是中国理论自信之源。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促进和推动了理论创新,而理论创新又进一步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重要的理论品格。

三、时代变革:理论创新的动力

我国改革开放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推动了理论创新,党的理论每一次创新又推动了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都是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坚持与时俱进,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创造性地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概括、新论断,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