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要闻全国社科
    
深化改革开放 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专家观点摘要
发布时间:2018-11-27 10:05  作者: admin        来源: 深圳特区报 阅读量:

11月5日,深圳市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在深圳特区报业大厦举行。来自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社科院、深圳大学、深职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在会上畅谈交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体会,为深圳的改革发展建言献策。以下是8位专家的观点摘要。

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杨建:

建构城市话语体系 涵养城市人文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强调指出,要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对深圳而言,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要求,在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应注重通过构建城市话语体系,提炼、推广和强化富有生命力的城市观念,以培育、形塑城市人文精神,让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首先,应加强学术话语表达和学术研究体系建设。话语建构的实质是精神世界的建构,需要理论、知识领域的学术话语表达加以支撑。一座城市没有自己的学术话语系统,在城市人文精神上也会逐步迷失。深圳近40年改革开放创新的探索实践,是立足中国实际、研究中国问题、探索中国道路、构建中国理论的重要研究“富矿”,为建构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提供了理论创新的鲜活事例和生动素材。

其次,应突出实践特色,强化“致用”之学。当前,深圳的经济规模已经处于国内领先的行列,但“深圳学”的运用与研究还极其薄弱,需要特别注重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应把握方向和主题,紧密结合深圳改革创新实践,按照有用之学、可用之学的路径,以深圳为城市样本,坚持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着力加强新时代改革开放、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开放、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建设一批重点研究基地,培育一批体现人文社科研究中新的生长点和学术特色的优长学科。

第三,应赋予城市以文化意义和集体情感。城市能为世人所景仰,除了外在知名度,还包括市民的内在精神气质。过去30多年,深圳展现了强烈的文化自觉,既有城市管理者的策划推动,也有广大市民的踊跃参与创造,通过一系列的文化建设,深圳创生了一批批浸润着城市个性和长期坚守的文化品牌。这些文化品牌都体现了“为人”的“人为”,构成城市主流文化广泛传播的因子,深圳的所谓“文化沙漠”形象已然改观。在新的发展阶段,应当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深入发掘城市文化的行进历程,进一步发现和理解城市的历史,塑造公共文化记忆和集体情感,汇聚成为城市的文脉,不断接续传承。

(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 整理)

市委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少雷:

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进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总揽全局、视野高远、内涵丰富、思想精深,饱含着对广东人民的深情关怀,体现了对广东发展的系统思考,给南粤大地广大干部群众以极大的鼓舞、激励和鞭策,为广东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提供了指南。

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一是要以历史视野深刻总结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和启示,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引和实践参照。二是要以全局思维科学研判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以及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三是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铸造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四是要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必须一以贯之、锲而不舍、再接再厉。五是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问题,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总结好改革开放经验和启示,不仅是对40年艰辛探索和实践的最好庆祝,而且能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动力。因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应该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新时代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实,在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下真功夫苦功夫硬功夫,用新的更大作为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姚卓文 整理)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董晓远:

加强大湾区研究,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进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广东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广东省委、深圳市委都表示要将大湾区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殷切期望,省市领导的坚定决心,对深圳社科界在未来三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内的研究,提出了“重中之重”的明确要求和任务:加强对国际一流湾区的研究,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献计献策。

如何加强大湾区研究,这里有几个建议:

一、尽快组织专门力量,提升大湾区研究平台。以深圳市体制内研究力量为依托,广泛吸收社会研究力量,与港澳相关机构与人员合作,共同组建机制灵活的大湾区研究智库。该智库的主要任务就是对纽约、旧金山、东京等国际一流湾区进行持续跟踪与比较研究,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管理、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对标国际先进,找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短板,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二、积极探索与国际一流研究机构开展大湾区建设专题合作研究。以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为主题,以出一流的研究成果为目标,以国际先进的研究方法为手段,以与国际权威研究机构的专题合作为技术保障,以政府支持为后盾,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专题研究。必须强调的是,大湾区研究,要出一流的研究成果,就要加强与国际顶尖的相关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三、壮大大湾区研究相关社科机构力量。要出与国际一流湾区相匹配的社科研究成果,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好声音”,就必须壮大社科研究力量。为了支持社科界做好大湾区研究,政府相关部门也应作出一些相应的制度安排。

(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 整理)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社会所所长、研究员谢志岿:

推动深圳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三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要求广东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这次总书记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再次要求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内容和目标则是五位一体的全方位高质量协调发展。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规定性来看,它是一种更有效益、更具包容性、更少负的外部性的发展。

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关于高质量发展的表述中,对社会发展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总书记提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家政服务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一件一件办好。可见,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既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

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持续不懈的努力,深圳在取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社会发展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突出表现在人口结构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不断改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逐渐形成、社会运行总体和谐稳定等方面。但一些领域与世界先进城市乃至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期望相比,还存在一定距离。如教育方面的入学难、入园难、课后托管难等,医疗方面医疗质量不尽人意、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社会福利体系不健全,老人、妇幼、残障人士及其他弱势群体的照顾和服务不到位等等。这些关系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直接影响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必须大力解决。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关注社会发展的宏观问题,也要关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具体微观问题,要把人民群众关心的具体民生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一件一件办好。

(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 整理)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易明:

在改革开放新时代创造新的深圳贡献

经济特区是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对世界做出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中国方案的重要内容。近现代经济发展中,设立特殊经济发展区成为全球性的主要实践和共同路径,约3/4的国家拥有至少一个经济特区。其中,中国改革开放为世界经济特区模式发展,做出了超越外资引进的有效发展制度供给、超越“模式静止”的动态优化模式、超越制度外源的内生性制度供给三大贡献,正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

中国经济特区具有区别于其他特殊经济区建立、发展与存在的逻辑,其率先探索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体制、探索经济由落后到起飞的道路和由增长到发展的模式转换路径是中国经济特区创立与发展的两个根本依据;其制度创新试验和带动全局性经济起飞,是其区别于世界其他类型特殊经济发展区的两大标志。

深圳在中国经济特区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实践中,仍旧承担着制度创新的三个任务。

首先,探索如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是经济制度,其任务是推进制度革新,在新旧制度的变换中创新发展动力,以推进社会与经济的进步。走进新时代,未来的任务建立政府与市场的协同机制,通过深层次的改革行动,形成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其次,探索制度创新方式由模仿借鉴向自主性制度创新方式转变。

在新时期,制度改革创新需要进入高一级阶段,即需要在现有经济体制、制度、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探寻适合自身发展基础、要素条件、文化特质等的新经济制度。

最后,深圳要探索能实现由经济增长到全面发展的转型路径。发挥经济特区的全局性可借鉴价值, 实现转型发展,必须具备三种能力:其一,社会发展导向力,即能促进由效率导向向“公平导向”转变;其二,质量导向力,即能促进发展过程由规模向品质效益转变,外延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其三,协调发展力,即能实现由分割式的各自为政向一体化系统化发展整合。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整理)

深圳大学数量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猛:

继续承担“探路者”使命续写深圳故事

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指示;十九大之后,再次做出“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的宣示。这一宣示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

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发展到达了一个阶段转换的“历史节点”,由高速增长要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要向创新驱动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相应地,深圳的经济发展也将面临着从“大”到“强”的挑战。这场由大到强的新征程展开之时,恰逢以云计算、大数据治理、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融合升级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浪潮席卷全球,并且正在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应用到商业和智能制造上,这将是一次深刻改变现代工业体系的产业革命。进入新时代的深圳,要在这个条件下,完成自身发展方式的阶段转换,甚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重新“整理”已有的关于发展的理念,探索最适合新时代的“发展观”——即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其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速度这一个方面,同时还要关注环境保护、创新能力、科技与文化等很多方面。

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必将成为广东和深圳“十三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引领经济发展、应对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重大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旨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改善经济增长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当前唯有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对生产要素进行创新性重组及改良,对管理及制度进行创新,降低交易成本,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以实现经济在“质量、效益”基础之上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有效解决“十三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由于结构缺失导致的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

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深圳特区“探路者”的使命没有变。一方面,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深化改革的重大课题上,还要继续“敢闯敢干”、“先行先试”,为全国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另一方面,在下一波“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浪潮里,深圳故事正在迅速转型,必将继续引领中国从传统的中国制造变成全新的“中国创造”。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整理)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院教授查振祥:

进一步打造 深圳核心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深圳时提出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周年成功经验,提升改革开放质量和水平,立足自身优势,创造更多经验,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本人的理解是,要求深圳进一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已建立了雄厚的发展基础,2017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超2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3000亿元,深圳的优势在于高科技产业和核心技术体系,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与生命健康、新材料、石墨烯等领域部分核心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科技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技术项目来源。这些技术项目来源有三种不同的途径:企业自己研发;企业与高校合作研发;企业之间合作研发。美国硅谷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斯坦福大学及其产业园的建立,形成了大学与企业紧密结合的产学研体系与产业链条。大学研发的技术与企业紧密结合,快速转化为产品或产业化,并推动新一代产品的研发。

在深圳,企业普遍通过自身的研发团队来研发应用性核心技术,原因是:深圳企业面对的是激烈的海内外市场竞争,而且深圳企业营商成本很高,企业产品必须不断提高技术含量、增加创新点,其产品才能卖出好价钱,才能在市场生存,所以每个企业都要有核心技术。所以深圳形成了著名的“四个90%”现象:90%的研发机构、90%以上的研发人员,90%以上的研发投入、90%的发明专利来自企业。

打造深圳核心竞争力,就要继续支持深圳企业打造自身技术研发力量,培育自己的研发团队,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加大对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力度,加强对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对深圳科技企业在国内外设立研发机构,培育自己的研发团队,或引进外地高校来企业共建研发机构,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特别是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开发、生命工程、航天、海洋技术等新兴领域,要加大支持力度。除了大家熟知的新兴产业外,政府还要对各种大家并不熟悉的前沿技术领域加大支持力度。

(深圳特区报记者 姚卓文 整理)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世界政党研究中心主任曹天禄:

坚定地沿着 改革开放道路走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期间掷地有声地指出:“党的十八大后我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再来这里,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习近平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节点选择在广东发表重要讲话,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广东、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史上的奇迹,已经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中国改革开放最靓丽的名片。

广东是我国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而在深圳,民营经济是深圳经济中最有活力、最有创新力和最有竞争力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很大,前途不可限量。党中央一直重视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一点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民营经济是我国整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谱写了光辉澎湃的艰苦创业史。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才能够真正使我国的经济全面发展。

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美双方在经贸领域出现一些分歧,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了一些影响。一些人提出庞大的国内市场足以替代中美贸易摩擦所带来的损失,这种试图闭关锁国、“堤外损失堤内补”的认识是极其错误的,他们没有看到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发展已经离不开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所作的重要宣示,彰显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和支持贸易自由化的决心。

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发展成就令世界刮目相看。既然是越走越好,为什么不继续走下去呢?即使我们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也要在继续走下去中加以解决、加以克服。总之,面对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任何困难和问题,我们都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和战略定力,坚定地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走下去,同时要向更深更广的领域中不断开拓,克服各种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不断提高水平,让改革成果由更多人共享、让更多人受益。

(深圳特区报记者 姚卓文 整理)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