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机构科研科辅哲学研究所专家观点
    
张培培:算力:克服AI“算力焦虑”
发布时间:2024-02-28 10:53          阅读量:

人工智能时代的竞争不仅是算法和应用的竞争,更是算力基础设施的竞争。在万物互联的大背景下,数据量爆炸式增长,对算力的需求达到了空前的高度。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强调“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2023年10月,工信部等六部门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这一系列政策都表明,数字经济已进入以算力为支撑的新阶段,加快构建算力竞争新优势势在必行。

 

算力成为新的生产力

简单说,算力是指传输、存储、处理信息数据的能力。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伴随着生产要素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随着人们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资料,算力也成为新的生产力。过去,发电量被视为现代经济的硬指标,衡量某个国家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标准。如今,代表着数字化信息处理能力的算力成为支撑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的新动能,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实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今天,数字社会的运行发展,离不开强大算力的支撑,从城市到家庭、从政府到企业,算力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能。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重要创新赛道,都离不开算力的推动。近年来不断成熟的新能源电动车,也已不单纯是一种动力设备,更是一种算力驱动的信息产品。未来,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更多智能产品诞生,大量的终端设备会产生海量数据,每个生产生活场景都离不开算力对信息的处理,算力将无处不在,而算力服务也将会像水、电一样,成为一种社会基础设施。

人工智能时代的“算力焦虑”

过去几十年,在摩尔定律推动下,芯片算力以每18个月增加一倍的速度快速前进。即便如此,近年来,由于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突破并在更大范围普及,催生了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而算力供给短期难以跟上需求节奏,产生了“算力焦虑”。

人工智能发展消耗算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改变了解决问题的基本范式。计算机不能自主产生知识,但可以通过大量的计算来获得数据背后的统计规律。机器对已有数据、知识进行学习,通过大量训练样本,不断修正模型,利用模型在相似情景下作出决定或预测。像ChatGPT这样的工具,都是以大数据+大计算量为基础。也就是说,只要算力足够强大,很多问题都可以转化为计算问题。以前我们认为机器难以解决的很多问题,比如自动驾驶、语音图像识别、内容创作等,现在靠人工智能,依托强大算力,都可以实现。

根据OpenAI发布的报告,自2012年以来AI训练任务所运用的算力每3—4个月就会翻一番;2012—2018年,AI算力需求增长了30万倍。另有研究预测,从2018年到2030年,智能出行对算力的需求将增长390倍,智慧工厂的算力需求将增长110倍。如今,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每一次技术突破都需要充足的算力资源作为能量补给,大模型的快速迭代引起算力需求激增,算力供给难以追上算力需求的增长速度,“算力焦虑”成为眼下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加快构筑国家算力竞争的新优势

未来,一个国家的算力安全,将与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同等重要。由于算力建设需要持续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算力竞争很大程度上在国家之间、资本科技巨头之间展开,算力竞争已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2年底,中国坐拥的总算力已高达180EFLOPS,算力核心产业规模高达1.8万亿元,算力总规模稳居全球第二。然而,中国算力产业也存在诸如硬件瓶颈等许多不足,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加快构筑国家算力竞争的新优势。

第一,加快构建高水平的算力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是算力稳步提升的关键,将算力真正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各行各业,使其进入千家万户,需要算力供给模式的创新。2020年,国家明确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范围包含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算力供给基建化已经成为趋势。智能计算中心将成为未来算力的主要生产中心、供应中心,加快推动算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高质量、高能效的智能计算中心的落地。算力的核心是服务器,而服务器的核心是芯片。芯片无疑是中国算力产业的最大短板。近年来,国内芯片产业迎来了资金、人才的持续投入和政策扶持,国内高科技公司对芯片核心技术也进行了深入探索,并逐步打破外部钳制,未来,中国芯片有望取得更大突破。

第二,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构建国家算力网络体系。正如电力发展离不开电网,算力发展也离不开“算力网络”。为了让用户享受随时随地的算力服务,形成继水网、电网之后国家新型基础设施,打造“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社会级服务,构建更大范围的算力网络成为正在探索中的可行道路。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提出建设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启动“东数西算”工程,构建国家算力网络体系。我国东部地区算力需求高,西部地区能源便宜,算力成本低,把东部的数据送到西部进行存储和计算,不仅可实现全国统一资源调配,实现更好的算力性价比,更可引导东部数据中心建设集约化发展和西部数据中心建设跨越式发展,改善数字基础设施不平衡的局面,推动算力、网络、数据、能源等协同联动。通过构建全国一体化的算力网络体系,反哺自主算力产业链,可以借鉴当年高铁、通信网络从劣势地位追赶、弯道超车的历史经验,经过统一调度和高强度研发,形成优势突破。

第三,构建商业可持续、市场主体可受益的算力生态圈。构筑国家算力竞争新优势,关键是把算力真正用起来,形成强大的用户集群,进入正向的技术、商业循环。因此,要在算力基础设施上提供足够的开发能力,以场景为牵引、应用为导向,开放更多典型场景,促进算力产业化应用,打造算力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促进算力厂商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稳定的利润回报,进入商业拉动技术的正循环,促进更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获得更大的技术优势;在应用赋能重点领域打造应用标杆,提升工业、金融等领域的算力渗透率,使医疗、交通等领域应用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进一步扩大能源、教育等领域应用范围,构建技术可信任、资源可共享、商业可持续、市场主体可受益的算力生态圈,促进算力产业的整体崛起。

来源: 《大众日报》2024年2月27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