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学人风采
    
【文库名家】王志东:为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提供理论研究成果支撑
发布时间:2018-07-04 12:23  作者: admin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18年4月15日第61期 阅读量:

为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提供理论研究成果支撑

——专访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志东研究员

□徐建勇

QQ截图20180724154543.jpg

由齐鲁文化名家、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志东研究员主编的《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战略研究》,2013年7月荣获山东省第二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并被收入《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库》。近日,笔者受《山东社会科学报道》委托,就该成果研究的背景、内容、学术反响等对王志东副院长进行了专访,并请其介绍了多年的治学经验,特与大家分享。

徐建勇:王院长您好!恭喜您主编的《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战略研究》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并收入《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库》。能否请您谈一下主持撰写本书的初衷和背景?

王志东:《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战略研究》著作的撰写,应该说体现了山东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协调发展、转型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实践需求。

从世界范围来看,进入新世纪以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人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热切愿望。各国普遍认识到,“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人类发展的最高目标”。作为具有五千年光辉灿烂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仅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责无旁贷,更要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中华价值理念,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的繁荣发展,先后形成了三个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性决议。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十七届六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三个六中全会的决议精神,把我们党关于我国文化建设的理论不断深化丰富,不断创新发展,正确指导了我国的文化建设实践不断推进、迈向新的高度,真正体现了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高度自觉的理论思想轨迹和历史发展脉络。其中,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作为根本任务,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根本道路、目标方向和实现途径,掀开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山东省在2008年提出深入实施“经济文化强省”战略,是当时全国20多个提出建设文化强省中最早的省份之一。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山东文化改革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文化繁荣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积累了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许多有益经验和良好工作基础。但是从总体上看,全省文化改革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文化建设相对于经济发展来说还是薄弱环节,与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还不相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还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山东省委九届十三次会议对“文化强省”建设作了全面、系统、科学的概括和部署,提出实现“一个目标”,建成与我省文化资源相匹配、与综合实力相适应、与富民强省目标相承接的文化强省,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重点建设“四个体系”,形成“五个优势”,实现“七个强”。“文化强省”战略的提出,为山东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注入了新鲜动力,提供了坚强思想保障。

无论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还是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使命,以及山东文化强省建设的丰富实践和时代需求,都是撰写《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战略研究》著作的客观条件和丰厚土壤。我所带领的文化产业研究团队长期从事山东省文化改革发展研究,具有扎实的理论研究功底,发表出版了一大批文化建设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国家、全省文化发展提出了许多颇具价值的建议。当然,最终研究著作的撰写、出版和获奖,离不开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对他们在工作中的认真负责和辛苦付出,我一直甚感欣慰,由衷表示感谢。可以说,这一成绩的取得既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和回报,更是我们山东社科院围绕山东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全面强化理论研究和支撑的结晶和集体荣誉。

徐建勇:您的讲述让我感受到了当代知识分子坚定的文化自信、无私的使命精神和浓厚的人文情怀。请您再介绍一下该书的基本框架、主要内容和写作风格。

王志东:我在主持组织撰写《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战略研究》的过程中,提出力求实现内涵丰富与理论创新统一、数据详实与论证严密统一、学术价值与实践价值统一、研究深度与通俗易懂统一的设想和要求。

一是研究内容丰富,体系科学完整。《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战略研究》共包含十二个章节,循序渐进,层次铺开,从理论上深刻分析了山东“文化强省”建设的背景、内涵、特征和重大价值,辩证分析了山东建设“文化强省”的优劣长短,全面总结了山东“文化强省”建设的探索创新和宝贵经验,系统地提出了山东“文化强省”建设的总体思路、指标体系、重点领域、主要任务、推进工作与保障措施。做到了理论与实践兼顾,宏观和微观并举,国内与国外齐纳,既不失全面又重点突出,既科学系统又层次分明。书中不仅界定了“文化强省”的内涵特征、评价指标体系,而且理论阐释由浅及深,内在规律揭示准确清晰,为加快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

二是思想阐述深刻,突出锐意创新。我一直强调一定要以新的学术视野和突出对实践的指导性为切入点,从山东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文化变革推动力和影响力的迫切要求出发,密切关注文化变革和发展对山东经济社会和人们生活的重大影响,深刻探索文化建设对促进山东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突出贡献和重大作用,提出了许多新颖独特而又富有启发性的思想观点。特别是充分论证了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更是山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形成新的增长点的重要任务。首次明确提出“文化兴,则山东兴;文化强,则山东强”的观点,意味着推动山东“文化强省”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科学发展,而且对于全面提高文化软实力、实现富民强省,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巨大的文化精神引领和产业支撑作用。

三是立足现实发展,强化区域突破。全书涵盖了山东“文化强省”建设中各方面的发展现状和工作任务,并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指标体系、实践突破、保障措施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强调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山东“文化强省”建设的根本任务,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基本任务,把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关键环节,把加强正确引导和管理、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工作重点,把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动力源泉,把传承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根基,把建设高素质宣传文化人才队伍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主要支撑,把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根本保证,为全面系统科学推动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正确的发展路径和决策参考,对全国各地的文化建设发挥启示和借鉴作用。

徐建勇:《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战略研究》确实是一本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佳作,该书在出版后社会反响怎样,主要价值体现在哪里?

王志东:《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战略研究》出版后引发了众多的学术反响和广泛的社会关注,《大众日报》《东岳论丛》等报刊发表了多篇书评,纷纷给予高度评价。时任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全新认为,《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战略研究》的出版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在充分占有实证材料基础上,作了富有逻辑的理性总结和概括,把山东文化强省的基本特征概括为系统性、均衡性、普惠性、独特性、先进性、开放性、创新性七大方面,可谓新意迭出,发人深思。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齐勇锋认为,《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战略研究》全书规模宏大,文化立意高远,视觉独具匠心,思想阐述深刻,是近年来我国区域文化建设实践领域众多著作中之佼佼者。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战略研究》荣获了山东省第二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被学术界认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在学术研究领域,该书是专题、科学、系统论述山东“文化强省”建设的首部著作,不仅首次界定了关于“文化强省”的内涵特征、评价指标体系、所涵盖的领域和任务,而且理论阐释由浅及深,内在规律揭示准确清晰,行文之中不时闪现精彩独到的见解,具有较大的理论创新价值。在实践层面,该书的出版有助于明确文化前进方向,凝聚各方智慧,激发全省人民文化创造活力,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全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把山东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文化中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徐建勇:感谢您对《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战略研究》的介绍,让我们对该著作的来龙去脉、丰富内涵、重要价值有了深刻的了解。大家都知道您是享誉省内外的文化研究名家,能给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治学经验和研究心得吗?

王志东:非常感谢,文化研究名家不敢当。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客观规律,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更具有自身的特点规律,自己虽然笨了一些,但通过多年的艰辛探索和总结,感悟和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可以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互勉。

一是对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要具有矢志不渝、坚忍不拔的热爱和坚守精神。我在大学时代就非常热爱读书和写作,非常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学习思考,认真体会古今中外先贤圣哲们的思想感情、人生经历和报国情怀以及给自己带来的心灵启迪和情感滋润,因此,在大学时代就把人生的道路规划好了,希望毕业后能够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后来有幸来到社科院工作,终于实现了自己想要的人生和生活,自己格外感恩和倍加珍惜,中间也曾有过几次到省直机关工作的机会,但自己都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未曾动摇过矢志不渝热爱学术研究工作的初心和决心。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经历了百年的屈辱历史,目前正是意气风发、奋发图强实现伟大复兴的时代,我们有幸赶上这样一个有所作为、能够学术报国的新时代,只能是加倍地刻苦努力,使之所学有成,对社会发展有所贡献,才能不辜负先贤圣哲们的人生教诲,不辜负多年来上级组织的培养和同事们的信任嘱托,不辜负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和崇高责任。

二是对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要具有不畏艰苦、献身科研的努力拼搏精神。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向上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我的一个深刻体会是,理论研究一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既需要具有高瞻远瞩的视野、深厚的学术积累,又需要心无旁骛的钻研和孜孜不倦的追求,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几十年来,我几乎没有双休日、节假日、黄金周,牺牲了陪伴家人休闲的时间、体育锻炼的时间,大都是在办公室里度过,徜徉在学术理论的海洋里。特别是自己经过艰辛努力的思考与写作,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写出了一篇好文章,那种成就感、满足感是其他任何事情都不能替代的。对于科研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奋力拼搏精神,正是支撑我人生成长的最大精神动力源,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三是对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要具有真挚的报国情怀和勇于担当的牺牲精神。我最早的学术梦想是做一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工作者,后来自己的人生轨迹、工作安排和科研方向的确立,很大程度上都是根据国家、省里和院里的工作需要来不断进行调整,最终确定下来的。这其中包括从事人口研究和杂志编辑工作,在西藏日报社做记者编辑工作,在科研管理岗位做科研要报编辑工作,在文献信息中心做科研资源保障工作等,正是由于工作岗位不断调整的需要,逼迫自己从原先喜爱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小圈子里走出来,从事我国当代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宏观领域的理论研究工作。从2000年以来,我国加大了推动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力度,我省的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突飞猛进,亟需研究的重大性、战略性、应用对策性课题非常多,自己又担任着山东省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创新基地首席专家,自然一定要以省里安排委托的重大课题研究任务为重,力求不辱使命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山东省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做出应有的理论贡献。因此,在自己学术研究的时间和精力上就必须做出一些调整和一定牺牲,比如自己十多年来很想写一些个人的学术著作,包括《文化空间研究》《文化创意理论与实践研究》等。由于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大病一场身体健康尚未完全恢复,迄今为止还仅停留在思考设计大纲阶段,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但是,自己能以微薄之力为国家和省里的文化理论研究和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一点研究的成绩,可以说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实现了人生的理想,自己也非常满足了。

四是对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要具有感恩精神、团队精神和弘扬传承的精神。我在科研事业的成长过程中,很幸运来到了社科院这样一个充满温暖的大家庭,有幸得到了院领导、处所长、老专家和同事们的大力指导、帮助、支持、鼓励和教诲,包括蒋维崧先生、李衍柱先生、戚其章先生、路遇先生、韩民青先生、郑贵斌先生等一大批学术大家的学术指引和精心指导,才能使我的人生成长和科研事业虽然屡经曲折而最后坚定和坚持下来。因此,我常怀感激、感恩之心,力求用自己的科研工作成绩回报大家对我的一片厚爱之情和嘱托之意,并把这种优良的作风弘扬传承下去。我平时非常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作用,一定要带领指导大家精益求精做出精品成果,不辱理论工作者的崇高使命;二是一定要带出一支学术品德优良、学术素养深厚、能够敢于拼搏善打硬仗的队伍来。因此,我尽可能把自己的治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团队的年轻人,同时关心他们的生活困难,尽可能地给予一些帮助支持。我们文化产业团队的年轻人一直都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一直令我十分感动和敬佩。相信我们社会科学的研究事业后继有人,在社科创新工程和建设新型智库中,能够发挥更大的骨干带头作用,并做出更多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新贡献。

最后,衷心祝福我们社科院的明天更加美好!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