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学人风采
    
【朝花夕拾】山东社科院省情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历程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9-04-08 14:40  作者: admin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18年7月15日第67期 阅读量:

相伴改革创伟业 勇立时代谱新篇

——山东社科院省情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历程与展望

陈建伟 侯小伏 鲁 冰

山东社科院省情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由原社会学研究所和原省情研究院(包括图书馆)合并组建而成,原来是山东社会科学院较早成立的机构之一,现在又成为了最年轻的科研院所之一。现有26名员工,从事社会学研究的人员13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2人,有博士学位者3人;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人员1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2人。在40年的发展历史中,合并前的两个研究所(院)为山东社会科学院的立院兴院强院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山东社科院创新工程的稳步推进,在崭新的学科布局和事业布局中,省情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必将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为新时代的山东社科院事业发展增光添彩。

省情和社会发展研究院近40年发展历程可分为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开拓创新阶段等三个阶段。

一、起步和探索阶段(1978年-1996年)

1.社会学研究所的成立和建设

社会学学科是改革开放后,国家确定恢复重建的学科之一。伴随着国家对社会学学科教学和研究的恢复,山东社会科学院于1984年4月成立了社会学研究所。建所初期的社会学所以社会发展和妇女家庭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并逐步设立了社会理论与发展、妇女家庭、社区研究等研究室和领导科学研究中心、女性研究中心等。在这里,汇聚了周正三、王训礼、彭立荣、邵景均、李框夫、李鑫生等老一辈社会学者,也吸引了王毅平、李善峰、侯小伏、李爱、崔树义等一大批青年才俊,开始了社会学研究所筚路蓝缕的创业征程。在当时,山东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和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是山东省内两个社会学研究的“重镇”。从建所到1995年的10余年内,社会学研究所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及海外基金课题20余项,出版著作30余部,发表论文、研究报告和调查报告等100余篇,重点研究领域集中在农民问题研究、妇女婚姻家庭研究、梁漱溟乡村建设研究、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学研究。在农民问题研究方面,1990年王训礼在《社会科学研究》第5期上发表了《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农民阶级》一文,1992年彭立荣主编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山东农民问题》出版。在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研究方面,1987年秋社会学研究所联合山东大学社会学系和邹平县政协在邹平召开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学术研讨会,全国26个单位6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1996年李善峰著的《梁漱溟社会改造构想研究》在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梁漱溟的生平事迹、社会思想、乡村建设的理论设计及乡村重建的实践。在妇女婚姻家庭问题研究方面,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彭立荣先后主编出版了《婚姻家庭大辞典》(1988年)《婚姻管理学》(1991年)、《家庭教育学》(1993年)《婚姻家庭文化精义》(1995年)等书籍。1993年时任所长邵景均向山东省妇女联合会建议,发动全省各界群众开展妇女问题建议竞赛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由邵景均主要执笔的研究报告《当前我省的妇女问题及对策》发表于1995年第1期的《山东通讯》上,受到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其中许多观点被省委、省人大、省政府采纳到有关工作决策中去。王毅平关于山东妇女婚姻家庭生活、女性领导等主题的研究论文在《经济·社会》《山东人口》等期刊上相继发表。1995年侯小伏申请的《现代化与中国妇女地位变迁》项目成功入选福特基金会资助中国社会学研究项目,标志着山东社科院妇女研究的规范化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在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学研究方面,李鑫生的《改革与人的现代化的沉思》《生活方式的意向因素》等一系列研究论文发表在《社会学研究》《福建论坛》上。

2.山东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的成立和建设

山东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的前身是创建于1978年3月的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所资料室。1980年12月,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所改为山东社会科学院,资料室改为情报研究所,下设图书室、国内期刊室、国外期刊室。情报研究所以国内外情报资料为主要研究方向,并主办了《信息咨询》刊物。1984年4月,情报研究所分设为情报所、图书馆,情报所下设国内情报室、国外情报室、基础资料室,图书馆下设采编室、借阅室、参考咨询室。截至1995年,图书馆有藏书近30万册,其中外文书3万余册,港台书1.6万余册;收藏期刊1404种,其中中文期刊1254种,外文期刊150种。这一阶段的图书馆事业伴随着山东社科院的成长而在实践中前行,图书馆工作人员致力于不断探索服务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专业图书馆发展道路。

二、发展和开拓阶段(1997年-2014年)

1.社会学研究所的发展和开拓

进入新世纪前后,社会学研究所的学术研究、对策研究和学术交流更加硕果累累。时任所长彭立荣和李善峰先后当选为山东省社会学学会会长,社会学所的科研人员在农村问题研究、社区建设研究、妇女与婚姻家庭问题研究、私营企业家群体研究、社会组织研究等方面结出了累累硕果,新生力量崭露头角,建言献策水平不断提升。

在农村问题研究方面,李善峰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现代化过程中的“习惯”重建》《20世纪的村落研究》,王毅平的《实现农民增收可持续性的问题与对策》等,相继在《开放时代》《东岳论丛》《山东社会科学》《理论学刊》等杂志上发表。在社区研究方面,李善峰的《农村社区环境变化与治理方式变革》《科学发展观在我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实践》,侯小伏的《山东省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调查》,分别发表在《浙江社会科学》《理论学刊》《中国行政管理》等杂志上,李爱的《山东省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正确引导统筹规划》等对策建议,获得了国务院领导、山东省领导以及国家部委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在妇女与婚姻家庭研究方面,王毅平、毕伟玉继续深耕,积极参与了山东省妇联组织的山东省妇女地位调查,出版了相关调查报告,发表了《实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保障机制》《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家庭建设》等系列研究论文。在民营经济研究方面,李鑫生的研究成果丰硕,《我国现阶段私营经济性质辨析》《社会学视野中的私有经济》《私营企业家群体分析》《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前景和对策——山东省民营经济与苏、浙、闽、粤相比较:存在八大问题,需要五个突破》相继发表在《学海》《理论学刊》《山东人大工作》等刊物上,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在社会组织研究方面,侯小伏相继承担了三个与此方向有关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论文《发达国家对待非政府组织的策略调整》《论社团的组织特征及中国社团组织的发展趋势》《行业性社团在政府机构改革中的机遇与挑战》《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英国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先后发表在《山东社会科学》《理论学刊》《人口资源环境》等杂志上,《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乡村治理》获得中国欧盟村务管理培训项目优秀论文二等奖。另外,社会学所的新生力量在此时也崭露头角,毕伟玉的《山东省中产阶层发育的基本状况及其政策分析》《农村社会分层中显现出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姜玉欣的《合村并居的运行逻辑及风险应对》,闫文秀的《现代化变迁中的乡村社区发展道路探讨》等,也相继发表在《东岳论丛》《农业经济》《山东社会科学》等期刊上。

同时,社会学所开始注重发挥智囊和参谋的作用,以扎实管用的对策研究成果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建设大局,在服务党委政府决策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一阶段,先后有18篇对策建议获得国家和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李匡夫的《关于开发济南黄河旅游资源的建议》和《排沙入海 拯救黄河》,彭立荣的《关于解决好山东省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严重缺水问题的建议书》、《关于在菏泽发展尧舜文化产业的建议》和《关于建设山东文化强省应以菏泽“中华源”文化产业开发为战略的对策建议》,张惠华的《节水保泉建议》,王毅平的《实现农民增收可持续性的问题与对策》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体系的一些思考》,李爱的《山东省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正确引导统筹规划》,侯小伏的《山东省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调查》等对策建议报告,聚焦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获得了国务院领导、山东省领导以及国家部委领导的肯定性批示。除了以对策建议的形式服务于党委政府决策之外,社会学所科研人员还以承担课题、编写蓝皮书、参与决策咨询等多种形式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从2001年开始,以原社会学研究所科研人员作为主力,承担编写山东省社会蓝皮书的工作,李善峰主编的《2011年山东社会蓝皮书》获得了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这一阶段,社会学所科研人员获得国家社科规划课题立项3项,省级课题立项20余项,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或其他同级奖项12项。一些科研人员参与广泛的国际交流,扩大了山东社科院的影响,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学研究的繁荣发展。

2.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1997年山东社科院办公地点变更,图书馆也搬迁至现有工作场所,根据业界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将原有部门调整为采编部、流通部、技术部、编辑部、开发部、参考咨询部6个内设机构,并完成了院局域网络的建设以及因特网的连接,将信息技术第一次大规模地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工作。2003年山东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大楼落成投入使用,标志着山东社科院图书馆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合理的空间布局、完善的规章制度、丰富的馆藏资源、多样的资源获取方式等,彰显着院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2006年图书馆首次引入CNKI、中经网、国研网等综合性文献研究数据库,陆续建设了电子阅览室、个性化研究室、多媒体会议室、中央机房,开发了山东社科院以及图书馆在线网站,完成了图书典藏借阅管理的数字化,积极探索特色数据库建设工作以及图书馆服务创新工作,为院建设现代化数字研究院的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创新和融合阶段(2015年-2018年)

党的十八大后,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迎来了新的春天。特别是从2015年开始,山东社科院实施创新工程,社会学所和图书馆的发展进入创新和融合发展阶段。

2016年,为配合山东社科院创新工程的实施,院党委决定成立省情研究院(图书馆设在省情院)。省情院从院内其他部门调入了部分科研人员,并从山东大学、法国图卢茨第二大学等著名高校招聘了多名年富力强的博士生、硕士生,充实壮大了科研力量。从2015年到合并前,社会学所也陆续引进多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知名学府的博士生、硕士生,为社会学研究事业增添了新生力量。2017年,为了更好地深入推进创新工程,着力打造省情数据库,院党委决定将原社会学研究所和原省情研究院合并组建山东社会科学院省情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这对省发院全体科研和工作人员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艰巨的挑战。我们打破学科藩篱,大力整合,以昂扬的斗志和奋进精神,努力完成院领导赋予的光荣任务,奋力争取在院各项改革和发展中走在前列。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研究领域,扎实工作初见成效。院创新工程实施后,省发院前身的社会学研究所在继续深化原有研究领域的基础上,以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勇气努力开创新的研究领域。2015年以来,科研人员在社区研究、乡村治理研究、特色小镇研究、社区养老研究、医疗卫生改革研究等方面屡有突破和斩获。侯小伏的《国家能力建设与社会组织统战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集体消费理论视角下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以资源整合服务下沉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着力点》《建立公共安全的社会共治制度》《议事·学习日:一种新的基层协商民主形式》《特色小镇建设应突出问题意识》先后发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州学刊》《东岳论丛》《学习时报》《中国民政》《经济日报》等刊物上,姜玉欣的《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的转型:困境及破解》《我国乡村治理的趋势、问题及其破解路径》,先后发表在《山东社会科学》和《理论学刊》上。这些研究成果的学术含金量和影响力大幅度提升。同时,侯小伏、姜玉欣《我省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李爱的有关养老问题、扶贫的对策建议,也得到了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咨政建言的水平较之前有较大幅度提高。同时,年轻的后起之秀也在努力地厚积薄发,在教育研究、社会参与研究、网络社会研究、环境问题研究等方面,成果不断涌现。

适应大数据时代对智库建设的新要求,以科学严谨的调查建设省情数据库。在建设高端智库和实施创新工程的过程中,院领导审时度势,提出智库建设必须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要求,着力打造省情数据库,以数据支撑智库开展政策研究,进一步推动决策的科学化。省情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接过了这一光荣任务,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开展山东省17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估,二是进行山东省经济社会综合调查。山东省17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估项目,借鉴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竞争力研究所的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运用省统计数据和专项调查数据,对全省17市竞争力进行了评估,为科学认识省内发展水平和地区差异,制定精准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提供了依据和努力方向。山东省经济社会综合调查是山东省首个集综合性、全面性、系统性为一体的大型社会调查项目。该调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对省内居民的生活、工作、社会态度等多方面的考察和了解,建立覆盖全省的居民数据库。通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山东省经济社会综合调查已经积累了科学有效的样本数据。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基础上,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大众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一些科研成果获得相关领导的重要批示。基于2017年山东省经济社会综合调查数据而完成的《2018年山东社会发展蓝皮书》,是山东社科院14年蓝皮书编撰历史上,第一次用自己的调查数据来完成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相信随着调查数据的不断积累和分析手段的不断提升,省发院对山东省省情的掌握会更加全面和扎实,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会更加丰硕。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加快推进,多载体的社会科学文献信息资源更加丰富。2015年实施创新工程以来,图书馆紧紧围绕院事业全面发展的规划目标,着眼重点学科、重点基地建设需要,把握推进社会科学研究与管理手段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坚持数字化图书馆发展方向,以提供多种载体的社会科学文献信息资源为目标,通过对各种来源的文献信息的采集、甄别、整理、加工、存储、交流和输出,结合虚拟化、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深层次的科研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智库型”研究工作需求,为社会科学理论创新、服务决策和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服务。

截止2018年,图书馆书库面积达4000平方米,建有中外文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中文书库、综合书库、特色文库以及设备配置现代化的中央机房、功能完备的图书典藏借阅管理系统等技术支持平台。拥有馆藏纸本文献近50余万册,其中有中文图书26万册,外文书1.3万册,港台书1.5万册,线装书1.6万册,报刊合订本18万册,购置包括CNKI、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在内的社会科学研究全文数据库20余个。

四、新时代的展望

在新时代,山东要实现两个走在前列的目标,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这一战略目标离不开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离不开繁荣的社会学研究,离不开丰富的文献图书资料。省情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将扎根于齐鲁大地,牢牢把握省情,以社会学和社会发展研究为主线,努力建设成为山东省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领域的重要智库,在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民生建设等方面,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提供智力支持。这需要省发院不受制于既有社会学理论尤其是来源于西方社会实践的社会学理论,秉持“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这两大原则,深入挖掘本土社会学学术资源,开展深入的社会调查和田野研究,认真研究和回答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复杂矛盾、问题和挑战,努力提供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案。省情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全体人员将在院党委的领导下,以崭新的形象迎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谱写无悔于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作者陈建伟为山东社科院省情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侯小伏为山东社科院省情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鲁冰为山东社科院省情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工程师)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