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获奖成果
    
范玉波等:《基于空间替代的环境规制产业结构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14 10:59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报道》第97期 阅读量:


作者

山东社会科学院政策研究室副研究员 范玉波等

成果形式

论文

获奖类别

山东省第三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一、选题意义

本论文刊发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10期。发展中带来的环境问题是中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发展与治理两难之中寻求一种共赢之道,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是人们一直探讨的问题。我国国家规划一直强调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在不同地区和行业间实施有差别的环境政策。环境污染的防治有局部特征,但更多是区域性整体特征,如果复合型的污染防治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划,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不一,势必会弱化环境政策的效力。认真研究这一课题,从整体上洞察环境政策对产业的影响,从总体上强化对环境的污染治理,尤其是完善健全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明晰目标责任和考核评级制度,有利于中国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二、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

区域性是环境问题的主要特征之一,大的经济体内部差别化的环境保护政策容易导致环境敏感型产业在地区间的迁移,从而引致地区间产业结构的变迁。相对发达地区实行更加积极的环境保护措施,在产业的选择上限制污染型产业的发展,因而加大环境保护投资、转行或者外迁是该区域内原有污染型企业可能的选择。在环境政策相对宽松,产业选择更为多样的地区,污染型产业是其发展的可能选择。随着大量负外部性的积累,如果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严重影响产业结构的升级与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使经济的发展不可持续。

本成果通过对2003年-2012年中西部19个省11个污染型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比例结构的变迁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环境规制有非常明显的产业结构空间效应,存在对污染型制造业西迁的促进作用。区域差别性的环境政策确实突出了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使得环境污染密集型产业向西迁徙,实现了污染产业从中国东部向西部的空间替代。从空间整体上看,也更有助于全面认识中国的产业升级现象。如果为了缩小地区发展差距,通过环保规制差异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而不是严格按照功能区进行分类环境保护和要素的自由流动,这一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产业结构变迁也是不健康的,东部地区产业升级中的要素替代作用,尤其是技术进步的作用,无疑就会被夸大。看似中西部地区可能重新步入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受到污染损害的仅是国家另一片地区,但是由于中西部地区属于环境脆弱区和重要水源上游,最终受伤害的将会是整个国家。

三、社会影响

本成果获《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产业经济》2018年第2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工业经济》等板块索引,至今被其他文章引用9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