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立项课题
    
朱孟晓: 影响我国消费潜力释放的供给侧因素及制度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5 10:48  作者: admin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21年2月1日第129期 阅读量:


一、选题背景与依据

转型期间,我国经济稳步而持续的发展已成为共识。其中消费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直接关系到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备受关注的问题是,随着经济的增长、居民收入的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率走低,居民消费倾向不足、消费不振等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振兴和发展消费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经济发展成果的首要表现之一就是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当居民消费的结构升级需求更强时,如果对新兴消费项目的消费意愿不能即时实现并转化为实际需求,这部分消费潜力就不容易被替代转移到其它消费项目。我国的市场化推进、政策制度不完善以及二者的不匹配会引发居民消费需求升级难题:消费倾向可能被消费自身的升级需求所抑制,消费需求升级不足外化为消费倾向下降。另外,转型中制度和收入不确定性以及新兴消费项目存在的支出不确定性也是影响居民消费倾向的重要因素。

我国目前实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促进供需协调,从供需通道优化角度研究消费潜力释放问题提供了启示。分析消费增长问题不仅需要包含消费者行为研究本身,还应关注供需通道上的“供给性抑制”因素,也就是说,应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的内在协调机制着手,理顺供需关系。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供给性抑制”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解析。一是由产业投资所主导的增长方式导致资源配置扭曲,引发供给与消费之间的失衡、失调问题,产品供给与消费需求存在错位,市场发展空间愈发受限。二是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促进需求增长和民生建设的政策措施供给是否能够有效释放居民消费潜力,还需要具体深入的分析。这些政策措施一方面与居民消费选择相对应,一方面与产业激励密切相关。随着供给能力的大幅提升,产品过剩多有出现,但其中所隐含的产业(如医疗、教育和住房等)供给不确定性和产品(服务)质量不确定性等“供给限制问题”也显而易见。“供给侧不确定性”对消费需求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同时不确定性的降低需要通过制度更优设计来破解。

深入考察我国居民消费行为、分析消费动力机制、采取有效政策振兴消费成为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主题。消费实现水平反映了从国家收入到消费支付的“转化”能力,根本上是一个国民收入的最终流向问题,一是国民收入中分流到居民收入的比例(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收入分配),反映为国家财税分配偏好,决定了居民消费的收入基础;二是居民收入分流到消费的比例,反映为居民的消费倾向。本研究以消费理论发展与演进为基础,结合我国经济转型的现实,在对消费内部进行内容分解的基础上,把制度和收入等因素渗透在居民消费需求变化中,把居民消费需求变化与消费倾向变化联系起来,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回归到制度和政策等因素为消费倾向提高、消费动力形成提供具体建议,使得对策的制定和实践更加有的放矢。

二、研究内容与思路

本研究主要包含五个部分的内容。

1.我国消费需求增长抑制与潜力测度。选取消费率、贡献率及消费倾向等指标,测度居民消费增长抑制与潜力水平,探讨消费升级意愿与外部约束之间的矛盾点与冲突点,从而发现消费领域的新增长点,以及消费结构与品质升级的新需求点。消费升级意愿与外部约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产生了消费抑制问题,影响消费潜力的释放。初步验证表明,消费增长可能反而被居民自身的升级需求所抑制,致使消费需求升级不足外化为消费增长乏力。

2.影响消费潜力释放的供给侧因素与内涵。基于我国消费需求特征的考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需求升级过程中存在的消费增长抑制问题,理论分析供给侧因素的不确定性与失调对消费需求增长的影响,界定供给侧制度设计的概念与内涵。供给侧因素对消费需求的抑制,主要体现在:产品(服务)升级滞后和品牌信用缺乏,产品(服务)质量信息显示制度缺失,以及所引致的不确定性;医疗、教育和住房等行业领域供给制度的不确定性和失调性。在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的供给侧调整中,相应的制度设计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激励效应。从而,影响消费需求增长的供给侧制度可从两个维度进行解析:一是公共品产业供给制度,二是产品(服务)质量规控及信息显示制度。

3.消费潜力释放与供给侧制度设计的关联与协调机制。基于供给侧制度设计问题的认识,着眼于消费潜力释放以及供需协调,构建消费需求方与产品(服务)供给方、制度设计方“三位一体”分析框架,采用信息经济与博弈模型推演三方的行为关系,探讨消费需求增长导向下的“产品(服务)+制度”供给协调机制,为促进消费潜力释放的供给侧制度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框架。围绕供给侧制度设计问题,产品(服务)供给方和制度设计方皆需要适应消费需求方行为,其中制度设计方需要在消费需求方和产品(服务)供给方之间发挥基础性和协调性作用,三方之间的适应关系与反馈关系形成动态协调。

4.影响消费潜力释放的供给侧制度因素效应分析。在对研究问题和观点进行初步分析和验证的前期基础上,进一步对供给侧制度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对公共领域供给侧制度因素效应进行分析,充分考虑经济转型过程中公共保障所隐含的制度不确定性,分析制度不确定性对消费需求增长的影响;分析产品(服务)供给滞后和缺失、质量规控与信息显示制度等对消费潜力释放的影响,其中纳入制度因素与产品供给因素的交叉项。

5.促进消费潜力释放的供给侧制度设计路径与建议。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转型过程中,制度变迁和政策调整因素对消费需求总量增长和结构升级均产生重要作用,从而影响消费导向型增长模式的经济社会效应。供给侧制度设计需要面向供需有效匹配模式的培育,以消费需求升级为导向,推动公共供给保障制度综合转变,提升产品(服务)供给质量与配置水平,构建消费需求增长导向的供给侧制度激励模式。基于前面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本部分在增强保障和促进流动两个维度的供给侧制度识别下进行分解和细化,提出结构化和针对性的供给侧制度设计体系构建的路径,从制度设计层面促进消费者、产业主体和政府三方行为的有效协同。

三、研究价值与意义

在经济改革及新常态化发展过程中,在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品质升级的新时代阶段,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是当前我国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难题。鉴于此,本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主要在于:

1.构建通过制度优化设计降低供给侧不确定性的消费增长分析框架。与限于需求端的消费行为分析不同,本课题突破消费行为分析局限于需求端的研究思维,提供从制度设计层面降低供给侧不确定性的研究视角,从产业(如医疗、教育和住房等)供给不确定性和产品(服务)质量不确定性等供给限制问题出发,研究供给侧不确定性对消费潜力释放的影响,并从制度设计视角研究降低供给侧不确定性问题,构建消费需求增长导向型的供需有效匹配模式,构建通过制度更优设计降低供给侧不确定性的消费需求增长分析框架,丰富和深化消费潜力释放问题研究。

2.为增强保障和促进流动两个维度的供给侧制度改革提供路径和建议。本课题充分结合改革与转型过程中的供给水平与制度环境,依据供给侧不确定性的界定,把影响消费需求增长的供给侧制度分为增强保障和促进流动两个维度,分别用以降低产业(如医疗、教育和住房等)供给不确定性和产品(服务)质量不确定性。实证分析各类供给侧制度因素对消费潜力释放的影响,为促进消费潜力释放的供给侧制度设计提供支撑和方向。有助于破解消费升级、产品(服务)升级与供给侧制度设计之间的现实矛盾,从制度设计层面,为新时代阶段下相关领域改革、供给主体激励提供对策建议。

(作者为山东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 凌琪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