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立项课题
    
李兰永: 福利多元主义视阈下我国生育保障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7 15:56  作者: admin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20年6月1日 第113期 阅读量:


 

学术积累是申报国家社科规划课题的基础。自参加科研工作以来,我发表了《城市化进程中的生育政策取向研究》《全面两孩政策的社会经济效应与计划生育工作转型》《重视独生子女意外死亡家庭的精神慰藉需求》等论文,联合原省卫生计生委政策法规处开展一系列全省计划生育家庭利益导向机制调查,作为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理事连续四年参加国家级、省级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示范县评估。上述学术活动使我对生育保障政策框架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和了解。鉴于此,我于2019年度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福利多元主义视阈下我国生育保障政策研究”并获得立项。

一、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重大意义

本课题的选题背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国生育率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已成公认事实。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量持续减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63万人;2018年为1523万人,比2017年减少200万人;2019年为1465万人,比2018年减少58万人,2019年人口出生率为1949年以来历史最低值。造成上述出生人口走低的原因,一是育龄妇女持续减少,二是生育率远达不到更替水平。在低生育水平下完善生育保障政策,既能直接提升人口生育率,又能提高家庭发展能力;既能促进男女平等,又能平抑出生人口性别比进而增加下一代或几代育龄妇女数量,为人口再生产扩大创造条件。因此,加强我国生育保障政策研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如何构建福利多元主义视阈下我国生育保障政策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口再生产处于低生育水平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完善我国生育保障政策,破解育龄人口的生育难题,提高家庭发展能力,提升人口生育水平。其一,分析我国生育保障政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西方低生育率国家生育保障政策的经验及启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善我国生育保障政策体系,破解不敢生、不想生、入托难等问题,提升育龄人口生育率。其二,在我国生育保障政策完善中嵌入促进男女平等的生育保障项目,平抑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形成有利于女孩出生的价值观基础,增加下一代或者未来几代人口再生产主体的数量。

本课题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优化生育政策,提高人口质量”。生育政策包括生育数量、生育质量、生育保障等内容,本课题基于我国生育保障政策体系构建,正是对党中央新时代人口政策落实的具体阐释。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14.42亿,从2030年开始进入持续的负增长,2050年减少到13.64亿。本课题旨在通过健全生育保障制度提升生育水平,支撑中国人口总量在达到峰值以后形成平滑的长期趋势,避免人口曲线出现持续下降而打破人口均衡。

二、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本课题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其一,生育保障政策分析的理论基础。梳理和总结国内外生育保障政策的内涵和外延,确定我国生育保障政策的定义以及我国生育保障政策中所包括的社会保障项目类别;阐述国内外生育保障政策运作的理论;论述本课题在分析生育保障政策过程中所使用的社会福利视角——福利多元主义。

其二,国外生育保障政策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概述美国、加拿大、德国、瑞典、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生育保障政策的出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分析国外不同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下育龄人口对生育保障需求的差异;总结国外生育保障政策的不同特点,结合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有益于我国生育保障政策的几点启示,为我国生育保障政策完善提供依据。

其三,我国生育保障政策演变及现实问题。从历史的视角梳理我国生育保障政策的演变,阐述国家人口发展战略中人口规模的运行拐点及长期走势,掌握低生育水平下生育保障对人口出生的重要的作用。阐述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生育保障发展变迁的基本情况,从福利多元主义视角阐述当前生育保障政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生育保障政策规定的保障项目提供者较为单一,生育保险覆盖面较窄,生育津贴落实还存在一定困难等。

其四,生育保障政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本部分内容将对我国生育保障政策引起的三个维度的人口学影响进行测度。首先,建立生育保障政策与生育率关系模型,测度各个生育保障项目对生育率影响的显著性,筛选出对生育率具有显著影响的项目,在完善生育保障政策体系中突出这类重点项目。其次,建立生育保障政策与家庭发展能力的关系模型。家庭发展能力的测度指标包括以下几方面:经济能力、生育保障能力、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通过回归模型测度生育保障政策对家庭发展能力的贡献率,从而把握生育保障政策对家庭发展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最后,建立生育保障政策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关系模型,通过回归模型测度生育保障政策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贡献率,筛选出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具有显著意义的项目并在生育保障政策完善中加以重点审视。

其五,完善我国生育保障政策体系。运用西方福利多元主义的视角,结合当前我国的人口形势,完善中国特色生育保障政策体系。

本课题的主要观点分为三个方面:

其一,我国生育保障政策取向应体现更加全面、更加平等的价值理念。应该承认生育的社会价值,将生育保障主体扩至全民;扩大保障主体的保障权利,将保障权利的边界由工作领域扩展到生活领域;尽可能将生育成本社会化,而不是家庭化和企业(单位)化;应体现生育的男女双方共同责任,而不是单独女方的个体责任。

其二,解决人民群众的生育困难是完善我国生育保障政策的重要目的之一。当前,育龄人口面临不想生、不敢生、托育难等问题,完善生育保障政策就是要破解上述难题,提高家庭发展能力;党的十九大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发展理念,生育保障政策的立意应该根植于人民群众,让有生育意愿的家庭“生得起、生得出、生得好”。

其三,以福利多元主义作为我国生育保障政策的宏观分析范式。运用该分析范式,我国生育保障政策规定的福利承担者应是国家、市场、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家庭等;该课题还提出一些重要观点,如生育保障政策的多元提供者职责并重,建立生育保障多元提供者结构,从生育保障的国家提供模式转型到生育保障的多元提供模式等。

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本课题的学术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其一,生育保障政策研究扩展了生育政策的内涵。生育政策包括生育数量、生育质量等一系列的社会规制。在更宽泛的意义上,将生育保障政策纳入生育政策的范畴,恰恰契合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促进生育政策与相关经济社会政策相衔接”这一战略部署,丰富了我国的生育政策内涵,同时也拓展了社会保障学的研究范围。其二,在我国生育保障政策分析中引入福利多元主义的分析框架。福利元多主义是西方重要福利理论之一。福利多元主义认为,福利是全社会的产物,国家、市场、雇员、家庭、志愿组织都要提供福利。本课题将西方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应用于我国生育保障政策分析与构建,发现我国现行生育保障政策的优长与缺陷,并以此为分析框架完善我国生育保障政策体系。

本课题的应用价值在于为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等相关部门提供生育保障政策支持。本课题最终将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生育保障政策体系,写成3000左右的报告提交给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卫健委等相关部门,为其拟订生育保险、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的法律法规草案、政策、规划和标准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为提高我国生育水平、促进家庭发展能力和平抑出生人口性别比提出对策建议。

(作者为山东社科院政策研究室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 凌琪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