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咨政建言
    
山东生态文明蓝皮书(2024):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山东路径
发布时间:2024-01-25 09:39  作者: 张念明        来源: 山东蓝皮书微信公众号 阅读量:

山东系列蓝皮书是山东社会科学院重点打造的学术品牌,是山东社会科学院发挥智库职能的重要平台。经过二十几年的打造,蓝皮书已经成为社会各界了解山东、认识山东的重要窗口,在推进山东与社会各界交流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1月18日上午,由山东社科院主办的“2024年山东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暨山东系列蓝皮书发布会”在济南召开,面向社会宣传和推介山东系列蓝皮书。本期重点推介的是《山东生态文明蓝皮书(2024)》。


《山东生态文明蓝皮书(2024)》系一本反映山东省阶段性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与经验的蓝皮书,在结构上分设“综合分析篇”“产业发展篇”“要素支撑篇”“综合治理篇”“绿色实践篇”五大部分。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东,聚焦山东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大发展战略、重大成就,聚焦山东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全面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建议。

山东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把美丽山东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生态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果,走出了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道路。

一、深入推进美丽山东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3年山东先后举办了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等高层次会议,进一步普及绿色低碳理念,探索拓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路径,让美丽山东底色更加靓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扬光大,在山东落地生根。同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东政策制度建设迈出新步伐,先后出台了《美丽山东建设规划纲要(2021年-2035年)》《山东省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山东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山东省近零碳城市、近零碳园区、近零碳社区示范创建实施方案》 《山东省2023年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碧水蓝天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增强物质循环和自我恢复能力

在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改善中,山东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并突出海洋、湿地、森林等三大生态系统的引领作用,带动整体生态系统功能持续提升。海洋生态系统是山东的优势和特点,在推动海洋生态系统持续优化过程中,统筹推动陆源污染防治、海洋污染防治和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切实落实湾长制,并因湾施策,重点抓好渤海综合治理。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较高,优势种群基本稳定,群落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在湿地生态恢复中,坚持自然恢复为主,强化湿地用途管制和利用监管,加强对黄河三角洲、南四湖、东平湖、弥河等重要湿地保护,特别是通过加强湿地比较集中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建设,带动形成有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显示,山东初步建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海洋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小区等多种形式并存的湿地生态保护体系。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确保重要森林资源不减少。着力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提高森林固碳释氧、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积极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逐步建立起健康稳定、连续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

三、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追求工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一直以来,全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和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重要措施,工业资源节约效率显著提高,高耗能行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继续降低,制造业物耗、能耗、水耗、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先行区是推动山东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换最好载体,通过实施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推动重化工业转型、低碳技术研发推广、绿色发展机制创新,加快形成资源利用节约高效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和依赖。十八大以来,全省严控高耗能工业过快增长,能耗增速放缓,能耗结构向好,煤炭清洁化利用程度明显提升,以较低的能耗增速支撑了较快的经济增长。

四、推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寻求农业生态系统与一般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面对农业发展对自然生态造成的巨大压力,山东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寻求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点,做好退耕还林、退耕还湿的工作,将集中连片耕地作为区域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耕地生态功能,并在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前提下,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减少农业对农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持续在制度惠农、资金利农、科技赋农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打造高标准农田,建立全链条的数字服务平台,促进粮食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塑造粮食生产新优势,引导农民以最好的土地、最先进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通过“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模式,改善耕地生态环境条件,提升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和综合产能。

五、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为有效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山东政策措施已由单纯的行政手段向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治理模式转变。截至到2023年,共推动建设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25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9个,命名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6个,“两山”基地21个,国家级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试点项目5个和省级试点项目11个,有效带动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各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全省跨界河流的跨市断面88个和市内断面213个全部签订县际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良性循环机制的逐步建立,为全国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作出了积极贡献。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生态文明研究院)所(院)长、研究员,《山东生态文明蓝皮书(2024)》主编)

附:山东生态文明蓝皮书(2024)篇目/作者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张文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