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咨政建言
    
杨金卫:与时俱进创新群众工作方法
发布时间:2022-03-11 17:05  作者: 郝思斯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2022年3月8日 阅读量:

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对群众有感情,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要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水平。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有怎样的特点和规律?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水平,有哪些主要着力点?《中国纪检监察报》就此对话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金卫。

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各级党组织把握新特征、顺应新需求,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党的群众基础始终坚实而稳固

记者:3月5日,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草案的一大亮点,是进一步完善了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为什么群众工作如此重要?

杨金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工作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我们党靠群众工作起家,同样要靠群众工作实现长期执政。”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通过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把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把蕴含在群众中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构建了党群同心、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可以说,群众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关乎党的事业成败。

一个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个反应灵敏的神经元,在各自领域、行业和单位中,发挥着组织群众、动员群众的功能。改革开放以来,各地依托基层党组织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施“党建 网格”等新型群众工作方法,整个社会连接成一张能够迅速响应、高效动员的超级网络,从而实现及时发现矛盾、准确识别矛盾、高效解决矛盾的治理目标。随着时代发展,各级党组织把握新特征、适应新形势、顺应新需求,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党的群众基础始终坚实而稳固。

记者: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有怎样的特点和规律?提高群众工作水平,有哪些着力点?

杨金卫: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尤其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多样,不仅涉及物质文化生活,还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人们的思想更加活跃、观念不断更新,精神文化需求、政治参与意识、民主法治观念等日益增强,影响群众思想行为的因素和渠道也越来越复杂多样,这些都给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群众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求实创新,切实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透,做到群众心坎里。

把群众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最难也最容易。首先一定要把实现群众利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第一目标。群众的“痛点”,就是工作的着力点。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真正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来克服。要重在日常。一个地方的群众工作不是突击一下就能做好的,人心向背也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形成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要在一件一项、一点一滴的具体实际的工作中满足群众需要、实现群众愿望、维护群众利益,打牢做好群众工作的感情基础。

尊重群众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前提。尊重群众,首先要把自己同群众放在一个等高线上,千万不要自认是领导,就高高在上,以为自己的学识和水平就是比群众强,低估群众甚至贬低群众。党员干部应该摆正位置,带着感情真心实意地与群众交朋友,才能得到群众信赖。特别是对困难群众要设身处地,切不可以施舍的心态、以“为民作主”的姿态对待困难群众。要学会群众语言。做群众工作,就必须善于说群众的话,讲百姓的事。要多下基层,多体味群众冷暖,多存储合适的话题,杜绝空洞的说教和不切实际的口号,多谈“钱袋子”“菜篮子”等群众关注的问题,努力把话说到群众的心坎上。

要实事求是、依法依规、以理服人。实事求是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原则,法律法规是群众工作的最大规矩。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根据法律法规办事。如果群众不理解、不配合,一定要坚持循循善诱,有理有利有节,切忌以权压人、以势压人,甚至简单粗暴,激化矛盾。同时,要敢于坚持事实,敢斗歪风邪气,绝不欺软怕硬,绝不感情用事。只有这样,工作才能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 

树立正确政绩观,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

杨金卫: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工作中,一定要注意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必须掌握办事的方式方法。当前,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注重增强系统思维,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从而妥善处理工作、解决问题。但也存在一些党员干部不讲究做事的方式方法,虽然想为群众干好事,但办法不科学、作风不细致、工作不扎实,谋划工作主观臆断,简单化、片面化,导致好事办不好,实事办不实,既劳民伤财,群众又没有得到实惠。例如一些干部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缺少调查研究、没有实事求是,盲目跟风、包办替代、一厢情愿,最后项目收益很低,导致资源浪费,反而增加群众负担,好事变成了坏事。

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做事情眼光不够长远,导致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比如,有的地方一旦经济下行压力大,就会有意无意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放水”,从而削减了污染治理、安全监督等工作成效;有的地方对环保、“降碳”等工作“急于求成”,采取“一刀切”式简单粗暴行为,结果对经济、民生造成负面影响。这类做法顾此失彼,虽然能解决一个问题,但有可能是以留下更多遗憾为代价。

要避免“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解决问题时须自觉增强大局意识、善用系统思维,“致广大而尽精微”。当前,社会各方面关联度越来越高,各项工作、各类要素往往相互交织,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多重目标的动态均衡,尤为考验大局意识、系统思维、统筹能力。具体工作中要防止蛮干胡干、顾此失彼,以免造成适得其反、事与愿违的后果。

更深层次看,一些地方之所以“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不只是因为领导干部预见性不够、前瞻性不足,更多还是政绩观出现了偏差。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尤其要避免简单地以维护群众的长远利益为借口,损害群众的现实利益;避免以符合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为借口,损害部分群众的正当利益。

统筹走好网上网下群众路线,既要强化上网络,也要坚持走基层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要求领导干部从哪些方面提升本领?

杨金卫:目前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网络公共空间已经成为社会公众活动的重要场所。随着传播技术发展,几乎人人都是传播者和受众,各个社会阶层的人都用上新媒体、当了传播者,民意及其背后的利益诉求表达,也就集中在了这里。群众工作就是要奔着人去,人在哪儿,群众路线就应该延伸到哪儿。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成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对互联网聚集和放大社会情绪的重要作用认识还不够,做网上群众工作的能力还不强。互联网既是社会情绪的集聚、放大平台,也是社会情绪的释放、爆发平台。如果对社会情绪疏导好了,互联网就会成为化解矛盾、推动工作、维护稳定的平台。事实上,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已经在不断实践走网上群众路线,但仍有少数领导干部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的情况。例如,片面地认为网上民意不是真实民意,不善辨别网上舆情,只看到网上声音比较杂乱的一面,没有注意到理性的一面;不会回应民意,不能真诚、坦率回应网民关切,要么奉行鸵鸟心理拒绝回应,要么草率回应、错误回应,影响了政府公信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广大网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这六个“及时”,为领导干部正确对待网络民意提供了根本遵循。

领导干部应经常上网了解民意,回应网民关切,引导网上舆论。上网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网民们集中反映的情绪强烈的问题,就要组织力量调查研究,及时回应。要运用互联网巩固扩大群众工作阵地,进一步创新群众工作载体,发挥和利用现有党务政务网站作用,拓展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便捷渠道。

需要注意的是,网上群众工作不能代替网下群众工作,最终衡量网上群众工作成效要看网下群众满意不满意。因此,要统筹走好网上网下群众路线,既要强化上网络,也要坚持走基层。只有网上网下联动,才能开创新形势下完整的群众工作新局面。

(受访专家杨金卫系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李凤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