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咨政建言
    
苏爱萍:打通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1-06-23 14:32  作者: 苏爱萍        来源: 《大众日报》2021年6月23日 阅读量:

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文汇路街道文亭巷社区时指出:“我到地方考察,总要到农村、城市社区,看看人民群众生活得怎么样,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交流推广,有什么操心事、烦心事需要我们解决。”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承载着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治理成效如何,关系着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终实现。

近日,山东发布《关于在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设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2021年底之前,山东所有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全部下设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

这是我国首次以省级政府职能部门发布通知的方式,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推进业主、业委会和物业企业共商共治,形成社区治理可持续发展生态,对于凝聚各方合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党员比例不低于60%

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设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是加强党的领导、规范组织构架、推动制度创新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社区要搞好,一定要有非常强的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组织,把社区各方面服务搞周到,把群众自治性的事情组织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必须以党组织为中心,引导、支持、完善基层治理模式,紧紧抓住基层治理这块重要阵地,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辐射范围、影响力,实现“群众在哪里,党支部就在哪里”。

《通知》明确规定,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为社区居民委员会下属委员会,在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委员由社区“两委”成员、网格员、楼长、业主代表,以及具有相关专业背景或者工作经验并自愿参与社区工作的居民担任,其人选由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提出,经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主任可由居民委员会成员兼任。推广设置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就是加强党对基层社区治理工作的领导,切实充分发挥社区党委的战斗堡垒作用,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开展工作,提高党的凝聚力与社会影响力,促进提升社区发展建设的整体工作水平。

《通知》规定,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成员中党员比例不低于60%。高比例的优秀党员通过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发挥个人专长,有助于以红色引擎为核心凝结基层党建先进力量,对接既有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激活各方协同能力,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新的发展阶段,做好社区治理,必须有一个坚强的基层党组织,巩固基层党的执政基础,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执政能力建设。

构建业主、业委会、物业公司、基层政府四方互信机制

社区虽小,却直接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涉及的问题、主体往往较为复杂,尤其是在实际生活中,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难以理顺,具体履职中存在矛盾、不同意见和利益冲突,制约了社区治理的水平。

提升社区治理,对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具有重要作用。当下要建立新型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街道和居民委员会的职能,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促进街道和居民委员会工作的社会化,建立健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城市管理需要的社区管理体制,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的建立和推广,有利于构建起业主、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基层政府四方相互信任,公开透明、友好协商的阳光透明治理环境。

《通知》规定,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监管业主委员会、指导物业服务人员履职、协调处理社区治理有关事项、引导居民遵守社区相关规约等,有助于理顺基层治理中各类难题。2017年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明确指出了规范化、制度化基层社区治理的具体措施。对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的具体举措,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都有监管职责,对业主委员会的决定予以事前把关,对印章使用明确监管,对物业服务合同履行情况加以公示,对议定章程严格遵守,对有关争议问题加以协调处理,确保依法依规破解基层社区管理难题。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的全面设立,有助于加强党的指导能力,完善工作机制,维护基层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既要“网格化”,更要“数字化”

在社区党组织引领下,以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为具体抓手,有助于吸纳社区居民委员会、物业服务、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各类单位、主体,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完善促进社区服务能力。

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委员应充分发挥扎根社区、熟悉社区的优势,践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通过治理单位的重构与治理范围的下沉,整合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社区共治等资源,形成“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难在网中解、情在网中结”的治理格局。

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城市化的加速涌现出大量的流动人口,社会治安、老龄化等问题对社会治理形成压力,工作量较大且实际情况复杂,单纯依靠传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新设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与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有效结合,有助于在党和政府的方向掌舵基础上,最大程度发挥基层网格员、党员的能动作用,成为基层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委员同时也是基层社区的工作人员、居民,既有专业知识、思想信念,又有直观感受、生活体认,能够精准定位居民需求,尤其是重点关注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区绿化、设施维护、垃圾分类、高空抛物等社区环境痛点问题,有助于基层治理精细化发展。

在省内所有社区居民委员会下全面设置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是山东省在系统总结现有基层治理经验基础上的创新举措,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有助于加强党在基层的治理力量,更好地保障人民福祉,代表了基层治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实践中,应注意多方吸纳以往治理经验,充分挖掘治理资源,推动基层治理智慧化升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与核心,基层治理应努力提高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热情、参与能力。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委员除落实、监督、指导相应具体事项外,还应引导居民依法依规积极参与社区活动,通过党史教育、基层党组织活动等,共同打造社区共同体意识,激发、培育社区共同体精神和红色文化基因,加强社会思想共识,突出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充分发挥“三社联动”机制优势,凝聚合力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迭代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双重作用下,基层社会发展迎来重要机遇期。在社区治理中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和智能设备作用,以数字技术赋能社区治理,如对重点人群、特殊人群建立电子数据库,整合服务资源,提升应急能力,在基层政府指导下形成资源有效对接。

(作者系山东社科院政策研究室研究员)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李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