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咨政建言
    
张清津:发展现代农业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基础
发布时间:2015-11-16 09:29  作者: admin        来源: 齐鲁网 阅读量:

编者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描绘了中国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齐鲁网理论频道推出“解读十八届五中全会”系列专家访谈。今天是第六期。

  “新常态 新理念 新蓝图”——十八届五中全会专家解读系列访谈之六

2

山东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张清津

4

主持人 毛馨

1

山东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张清津做客《舜耕讲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舜耕讲堂》推出特别策划“新常态、新理念、新蓝图——解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访谈”。本期特别邀请到山东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张清津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农业是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

  齐鲁网: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中提到“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可见,现代农业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您认为,为什么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张清津:首先,农业是基础产业,农业的基础产业地位关系到其他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基础性问题。如果没有农业现代化,只有科技现代化、工业现代化,那么现代化是不全面的;如果没有农业现代化,其他产业的现代化也会受到影响。农业产业关联很多,与文化、工业都有关联,所有产业是交织在一起的。农业是一个基础部门,比如食品,没有食品的话我们没法生存。第二,农业现代化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有非常大的作用。目前,农民收入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农业,如果能把农业建设好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是有帮助的。第三,发展农业现代化是对农村和农村文化的保护。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农村文化是本国文化的根。如果没有农村,一个国家就不称其为国家。很多发达国家非常注重保存、发展农村文化,如果没有农业就保存不好农村。只有一个好的农业、发展的农业,农村才能保护好,农村文化才能够保护好。

  齐鲁网:从理论上,农业现代化对建成小康社会有什么意义?

  张清津:小康社会是老百姓有富足的生活,老百姓要有富足的生活,首先农民需要有富足生活,如果没有农业现代化,农民就没有富足的生活。在小康社会,人们对食品质量要求非常高,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食品供应,建设小康社会就无从谈起。小康社会,人们的文化生活必须非常丰富,如果没有农村文化,我们的小康社会也是一个不完整的小康社会。

  齐鲁网:刚才您说粮食、食品安全是一个基础,不能停留在一个温饱的状态,所以它是一个综合性的依托、根源。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在小康社会进程中,农业现代化发挥着什么作用?

  张清津:首先,农业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关系国计民生,如果大产业发展不好,整个国民经济会受到很大影响。建设小康社会不可能只有工业发达、而农业不发达,必须有发达的农业,才能建成小康社会。第二,发展的现代农业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是有很大帮助的。如果农民收入很低,也不是小康社会,小康社会必须是一个均衡发展的社会。第三是文化,小康社会必须是文化生活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包括城镇文化、农村文化。如果农村文化不繁荣,肯定不是一个小康社会。

  从生态等多个环节着手,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型、推进农业现代化

  齐鲁网: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就山东的农业发展现状而言,您认为山东应该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

  张清津:山东农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各项指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粮食生产、棉花、畜产品、水产品、水果、蔬菜都名列前茅。但是山东农业跟全国农业发展一样,面临很多问题。传统的农业发展思路是以追求数量为主,在很长时间内,我们农产品供应是短缺的。但是到目前为止,农产品基本解决短缺问题,甚至部分农产品出现过剩,同时人民生活水平要求更高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农业发展方式必须转型。以前以追求数量、追求单产为主的生产方式已经不可持续了。我们必须转变到以追求效益、生态、可持续发展为主的思路上来。我们过去的生活方式在提高供给、增加供给的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农药化肥使用过高、土壤肥力大幅度下降、资源浪费严重,农业污染严重这都是问题。通过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到更高效、更节约、更生态、效益更高的发展方式上来。山东农业在转型方面稍微领先一步,但还没有从整体上完成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型。

  齐鲁网:如果要加快山东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在哪些方面能够短时间内见成效?

  张清津:应该先从生态入手,以前以追求数量为主的发展方式对于生态破坏非常严重,比如说土壤板结,很多地方农业单纯依靠化肥提高农业产量,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目前山东也注意到这一点,很多地方通过深耕、深翻、秸秆还田等来提高土地肥力。另外一点是农产品品质和安全问题,必须通过生态化的生产方式来解决。农产品生态安全问题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比如产权服务,必须供应农民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资料。比如农药,不能把高残留性的农药供给农民,应该把安全的、分解快的农药供给农民。现在假农药、假种子已经非常少,但在农资质量上还有差别。就农药来说,农药残留少的产品价格比较高,农药残留比较多的价格相对比较低,农民可能会选价格比较低的,应该把农药残留量特别大的农药驱逐出市场。农民买不到劣质农药,对提高农产品质量非常有好处。

  齐鲁网:这些年,山东逐渐向农业现代化方向发展,制订出很多相关政策、法规。今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那么,在向前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应按照什么步骤走?

  张清津:现代农业发展是一个整体的过程,不是一个措施就能解决的,需要设计很多环节。农资供应是一个重要环节,生产环节和产后农产品加工、服务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可能采取一个措施就能把所有问题解决掉,这是不可能的。农业发展方式要有一个全面的转变,涉及到各个方面,实现全面转型,应该从各个环节来入手。

  运用新型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四化”同步发展


  齐鲁网实现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现代化,各个环节需要制定不同的标准,需要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包括科技创新等各方面。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可以看出,在这“四化”中,农业现代化相对较弱。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实现“四化”同步发展?

  张清津:“四化”是相互联系,而不是分割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联系非常紧密,农业现代化不是单独的领域,离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就无法实现农业现代化。比如工业化和城镇化,它们的发展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更多的农民从农业领域转移出去,这样能够减少农村劳动力数量,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实行规模经营。再比如信息化,如果没有好的信息化过程,农业技术推广就会受到影响,农产品的营销、物流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四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确实在“四化”中,农业现代化略微滞后。但在以后的发展中,农业现代化应该与“四化”中的其他方面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先进的技术、农业经营方式来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现代化。

  现在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城镇化结合非常密切,农业生产潜力非常大。现在有很多工商资本性的农业,看到了农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虽然国家不太鼓励工商资本大面积进入农业,但在有些领域是允许的,比如经济作物的生产和农业新业态,例如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是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

  发展“六次产业”,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农业生态发展理念

  齐鲁网: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在“绿色发展”理念中提出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格局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张清津:目前来讲,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先从一二三产业融合入手。目前中央比较重视这项工作,各个地方政府也在推这项工作,一二三产业融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也有人把一二三产业融合称为六次产业发展。通过产业融合能够消除产业链断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废物不能回收利用等问题。另一方面,在农业的各个环节上推行生态化。不单单是在生产环节上,在农资供应、农产品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应实现生态化,按照生态理念来发展。

  齐鲁网:在农业现代化布局中,把生态理念融入到各个环节中,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想法。但要挨家挨户跟农民朋友推广生态化理念是否有一定难度?目前山东在这方面的成效怎么样?

  张清津:确实,所以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综合经营体,这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比较大,按照现代化、生态化生产理念来发展农业比较容易,可以通过构建更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实现生态理念。之前谈到的三次产业融合,也是通过融资企业、合作社这些新型经营主体把散户带动起来,通过这种形式让他们统一实行规范化运作。

  山东在这方面是比较领先的,有很多成功的典型。武城有一家辣椒加工企业,从产前环节开始服务农民,种子、化肥、农药完全提供给农民,生产过程中给农民提供指导,在产品收购时完全按照严格的标准收购,将整个农业生产环节纳入到现代化的体系当中。

  积极创新,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齐鲁网: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您认为这五大发展理念如何贯穿于现代农业的发展中以使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

  张清津:在五大理念中创新是关键理念,如果创新工作做得好,其他理念实现起来比较容易。农业发展方式要实现从传统生产方式到现代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技术,还是经营形式都需要创新。比如在技术上,我们需要新的品种、新的种植方式,如无土栽培、滴灌等新技术的应用,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经营方式上,我们要创建更多的新型经营主体,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六次产业发展。如果这些做好的话再贯彻其他理念就比较容易。目前比较急迫的情况是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融合程度较高,国际市场的价格、成本会传导到国内市场。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农产品生产成本比国际市场高,面对压力和冲击,我们必须以创新的态度来解决问题。通过新技术和新的经营方式来降低农业成本。

  齐鲁网:刚才您提到创新,现在许多地方都提出要运用创新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包括开发新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销售、购买等。目前,有没有比较成功的案例?

  张清津:成功案例很多,刚才提到武城的辣椒厂,禹城也有成功的案例。禹城有个养牛场,对牛的粪便和秸秆进行综合利用建发电厂,同时生产沼气,非常成功。还有中裕面粉厂,把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养殖业和加工业这几个环节融合起来,各个环节的废物都能够综合利用,建立循环产业,做得很好。

  通过互联网+销售的电商模式目前仅仅是一个开端,以后发展潜力很大,在市场建构上我们需要做很大努力。因为农产品和其他产品有一个不同特点——农产品质量鉴定非常困难,农药残留必须通过很好的技术手段才能检测出来,只通过一个图片无法鉴定食品质量。粮食、蔬菜不好鉴定,但是可以先从其他方面优先发展,比如说鲜花。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会有新的办法,来加强市场信用,建立市场信誉度。

  齐鲁网:您刚才谈到滨州的中裕、武城的企业,他们通过新技术发展现代农业,有成功的经验,广大网友对此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农民朋友希望能够在农业发展中利用更多的新技术,有很多网友在公共平台上留言。我们来看一下网友通过“理响中国”微信公众号发来的提问。网友“村娃进城”问:政府有什么优惠政策能够促进新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使用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张清津:新技术的采用,首先不能靠政府的扶持,因为新技术主要靠市场推广,新技术首先要先进,能够增加效益农民才会采用,所以没有政府的扶持,也要采用新技术。政府部门在采用新技术方面也有一些扶持,农户部门有一些扶持资金,在征地环节上,政府会为他们创造条件。

  农业方面确实有很多成就需要推广到农村去,现在我们省里很多地方构建农技推广体系。在原有的农技推广体系的基础上,很多部门在加强力量,争取把更好的技术推广到农村去,让农民能够接触到更先进的技术。

  相信农民朋友在不久的将来会获得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的农业扶持政策。农业现代化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而且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相信在“十三五”规划的指导下我国农业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化能够取得明显进展。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