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
    
李兰永: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发布时间:2023-04-25 10:27  作者: 李兰永        来源: 《大众日报》2023年4月25日 阅读量:

中等收入群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健全的社会结构往往是中等收入者占最大比重、富裕者和贫穷者占极少数的橄榄型结构。一般认为,一个社会的中等收入群体占到全社会人口的60%-70%,这样的社会才足够稳定。国家统计局有专家指出,以中国典型的三口之家为例,年收入在10万元至50万元之间的可确定为中等收入群体。按照此标准,年收入高于50万元的为高收入群体,年收入低于10万元的为低收入群体。据估计,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在4亿人左右,而要达到橄榄型的社会结构,至少需要中等收入群体达到8亿多到9亿多人,这为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指明了方向。

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从发展动力来看,高质量发展从主要依靠人口、土地、资本等传统要素驱动转向更多依靠技术变革、数字赋能的创新型驱动;从发展模式看,高质量发展主要由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来增加产量的粗放型向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提高人力资本利用率的集约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表明,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尤为突出,中等收入群体是创新的主体,各类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医疗卫生人员、金融从业人员、律师从业者、信息服务人员、社会组织管理人员、新型职业农民等各类知识型劳动者队伍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将越来越承担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中等收入群体是消费的主力军,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将有效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进而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

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激发中等收入者的活力。目前,中等收入群体内部结构不均衡,相对较低收入人群在中等收入群体中占比较大,一部分中等收入者就业的稳定性不高。为此,要强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积极就业政策,支持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积极为餐饮、零售、旅游、交通运输等困难行业纾困帮扶,以高质量就业带动劳动者增加收入。要格外关注农村人口的收入状况,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为劳动者择业就业、创业创新开拓广阔空间。积极发展线上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慧旅游、智慧零售、智能体育、数字文化等消费新业态。在继续做大“蛋糕”的同时,瞄准中等收入者的潜在收入来源,用心分好“蛋糕”。为此,要着力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夯实扩大消费的基础。

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低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最强,但收入增长较慢,恩格尔系数在50%左右。针对这部分人口群体,国家应加快推进稳经济、促就业、保民生相关工作,守牢守好民生底线。同时,还要将人力资本存量较高的人口群体作为中等收入群体培育的重点。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以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农民工等为重点,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要高标准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产业升级、产业优化和产业政策促进高质量就业。要加快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提高劳动者技能与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相结合,全力推进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机制。逐步提升农民工的社会待遇,在资源分配上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引导高收入群体承担更多共同富裕责任。共同富裕不是劫富济贫,更不是搞大锅饭。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强调,要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为此,要清理不合理收入,整顿收入分配秩序,坚决取缔非法收入。要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合法致富,促进各类资本规范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个税改革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在推进个税分类与综合计征的同时,改进高收入人群的征管,特别是对非劳动性所得的征管。设置资本利得税、遗产税、赠与税等,严厉打击高收入者的非法避税。优惠减免公益和慈善事业的税收,引导高收入人群通过慈善公益事业的捐赠给予税收抵扣。引导高收入企业拥有者不断提高劳动者待遇,强化五险一金和各种税费的缴纳责任,有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同时,政府要加快实施中小微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优惠照顾政策,确保实体经济良性运转,更好地促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总之,引导高收群体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目的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和比重,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李凤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