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
    
范玉波: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东路径
发布时间:2022-12-13 11:01  作者: 范玉波        来源: 《大众日报》2022年12月13日 阅读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山东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道路。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增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自我恢复能力。山东位于我国北方沿海,暖温带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冬季经常形成空气流动较慢的静稳天气,容易形成雾霾;境内流域水系由于受黄河地上河特征影响,流域生态系统分割性特点突出,小河流较多,但径流量较小,生产生活严重依赖黄河带来的水源;域内耐旱性和中生植物较多,盐渍土分布较广;鲁中南山地丘陵、鲁东低山丘陵,以及沿海、沿黄河、沿京杭运河生态带是重要的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较低,平原占比较高,人口居住密集,是我国的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以农业生产为突出特点的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有更小的垂直结构,包含有更少的物种多样性,其生态系统也相对脆弱,抗外界干扰性差。

在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改善中,山东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突出海洋、湿地、森林等三大生态系统的引领作用,带动整体生态系统功能持续提升。在推动海洋生态系统持续优化过程中,统筹推动陆源污染防治、海洋污染防治和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切实落实湾长制,并因湾施策,重点抓好渤海综合治理,海洋、海岸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改善趋势明显。在湿地生态恢复中,坚持自然恢复为主,强化湿地用途管制和利用监管,加强对黄河三角洲、南四湖、东平湖、弥河等重要湿地的保护,特别是通过加强湿地比较集中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建设,带动形成有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显示,山东省湿地面积达到了369.4万亩,多种形式并存的湿地生态保护体系基本形成。山东还持续开展“绿满齐鲁·美丽山东”国土绿化攻坚行动,全面推行林长制,提升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并以泰山、沂蒙山等区域为重点系统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和黄河、大运河、海岸线等重要生态廊道建设为契机,着力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追求工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化。我国正在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工业文明时代转向生态文明时代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文明发展成果丰硕,但工业又是对自然生态影响最大的产业。山东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文明的大发展造成了能耗总量和污染物排放量较为突出的问题长期存在,自然生态压力较大。

生态文明建设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要克服传统工业文明的弊端,探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推动山东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换的最好载体,通过实施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推动重化工业转型、低碳技术研发推广、绿色发展机制创新,加快形成资源利用节约高效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和依赖。十年来,山东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4.2%,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下降13.8%,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了17.7个百分点,达到46.8%。2020年全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1年下降43%、44%、24%、26%。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的发展方式得到了根本扭转。

推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寻求农业生态系统与一般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我国人口众多,长期以来面临着如何吃饱的问题。山东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一段时期片面挖掘土地产能,地力透支,土壤的功能被破坏,农田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田园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以及生态链受到了破坏,农产品的质量下降。为了弥补耕地被城市扩张侵蚀造成的损失,一些湿地、林地、草原、滩涂、山地等被开垦成农田,农业恶化的生态严重影响了一般自然生态的平衡。

将农业资源合理化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修复融入农业发展当中是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面对农业发展对自然生态造成的巨大压力,山东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耕地休耕轮作制度的落实,推进土壤改良修复,注重森林河流湖泊海洋的休养生息,由追求产量向提升质量转变。寻求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点,做好退耕还林、退耕还湿的工作,将集中连片耕地作为区域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耕地生态功能,并在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前提下,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减少农业对农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集成推广生物农药、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产品,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实现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化。农业农村的自然生态系统在持续优化提升,“三生三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以保障自然生态系统休养生息为基础,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强调了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产品就像农业生产的农产品和工业生产的工业产品一样,是可以计量的。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就应得到合理回报和经济补偿,同样破坏生态环境也应付出相应代价。如果生态产品价值得不到合理的体现,环境污染成本被社会化或外部化,生态环境保护就无从谈起,生态系统恶化就在所难免。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为有效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山东政策措施已由单纯的行政手段向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治理模式转变。目前,共推动建设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25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9个,命名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6个,“两山”基地21个,国家级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试点项目5个和省级试点项目4个,有效带动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各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全省跨界河流的跨市断面88个和市内断面213个全部签订县际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良性循环机制的逐步建立,为全国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作出了积极贡献。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李凤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