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
    
查炜:文旅融合让中华文化种子“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2-11-03 13:03  作者: 查炜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1月3日 阅读量:

近日,由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组成的中国国家版本馆历时三年建设,同步举行落成典礼。这是国家站在文化安全和文化复兴战略高度谋划的新时代标志性文化传世工程,亦是世界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那些承载厚重历史的文物古籍、古色古香的建筑、具有鲜明时代印记的报刊、粮票以及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磁带、图书等版本资源,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只有守护好、传承好、发扬好中华文化,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根与魂,建设好我们的精神家园。作为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的国家版本馆必将对中华文明载体的永久安全保藏起到重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中华文化不仅需要保护,更需要传承。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一重要指示,为中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发展目标。目前,中国国家版本馆共有版本资源约2174万册,如果只是将这些稀缺、珍贵的版本资源保存起来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适当途径,发掘其中蕴含的精华,通过特定的方式被广大民众关注和分享,为人类现代生活服务,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诠释和延续。(单霁翔《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人民日报》2019年5月17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文化内涵、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受到人们的欢迎,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通过文旅融合,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功能,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让中华文化种子“活起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文化服务需求,共享文化建设丰硕成果。

让文化资源“活”起来。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价值,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积极寻找公共文化与时代发展需要、群众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和着力点,通过跨界合作,将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巧妙融入旅游活动中,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兴趣、不同需求的群体,开发研学旅行、红色旅游、养老旅游、科技旅游、休闲旅游、主题旅游等新模式,用“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文化活动,在把握和平衡好文化传承与创新基础上,实景化呈现中华文化风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创产品。通过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内涵,提炼精准恰当的文化符号,用文化和创意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提升文化输出能力,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化之路,讲好五千年中国故事。

让文化场馆“活”起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精神文化、休闲旅游需求的日益增长,公共文化场馆不仅是公众了解历史文化知识、获取资讯信息、汲取精神营养的学习空间,而且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重要场所。到网红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地打卡,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那些具有独特民族特色、鲜明时代气息和充满艺术魅力的建筑和极具美感与想象力的学习体验空间,不仅打造了文化旅游新地标,增添城市文化品位,还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体验内外兼具的“美”。尤其是对青少年来说,这些场馆不仅可以成为社会学习实践的课堂,丰富校外活动内容和形式,而且能够让中华文化润物无声地走进他们心中,培养和激发青少年深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数字化、智能化让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加速了文旅各资源要素的深度融合,新业态、新消费模式也不断涌现。疫情期间,多家博物馆用音视频形式,开展“云游博物馆”服务,受到了网友点赞。依托数字技术优势和多媒体力量,突破传统物理服务边界,进一步激活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新文化数字化、智能化表现形式,让公众可以跟随镜头,随时随地“云游”公共文化场馆,了却不能到现场的遗憾。通过网络关注、分享及转发,让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享受“云游”带来的愉悦和满足。利用网络平台营销文化服务和产品,结合社会关注热点,深挖活动服务主题,打造文旅融合品牌,让公众不断感受文化带来的无穷魅力,刺激新的消费和需求,使中华文化不断获得新的生长点。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研究馆员)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李凤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