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
    
张清津:文化就是一个偏好排列,再加点权重
发布时间:2021-10-24 16:51  作者: 张清津        来源: 《经济学家茶座》2021年2月 阅读量:

文化是一个人尽皆知却又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如果说谁没有文化,人家肯定跟你急。但要让他说一下文化是什么,他可能也无法脱口而出。据说世界上文化有二百多个定义,可见要说清楚文化是什么确实够玄的。

一说起文化,大多数人所能够联想到的都是一些宏大的或者著名的人和事,比如中国有《红楼梦》和李白,而西方则有莎士比亚和莫扎特。西方有古罗马竞技场,中国则有长城。在人们的印象中,一说文化似乎必须是高雅的,超凡脱俗的才行。似乎只有听古典音乐、读世界名著才叫有文化。穿西装革履或者长袍马褂才叫有文化,穿短裤背心就没有文化。但实际上,广义的文化概念的确包罗万象,不仅指文学、建筑、艺术等这些令各个民族骄傲的东西,还包括生存繁衍所必须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细节。西方人喜欢穿西服,中国人偏爱穿唐装,阿拉伯人习惯穿长袍,显然代表了不同的服饰文化。西装革履是文化,短裤背心也是文化,只不过是不同的文化罢了。同理,西方人主食是面包,中国人的主食是馒头,也代表不同的饮食文化。更有意思的是,西方人喝汤讲究不出声,说那是文雅;中国人喝汤则往往呼呼有声,说那才叫美味。中国人公共场合会吵吵嚷嚷,说那是热闹;西方人交谈则偏好压低声音不影响别人,说那是文明。但偏爱安静的西方人在擤鼻涕时则毫不掩饰自己鼻腔里的动静,恨不得让地球人都知道他(她)在擤鼻涕,在中国人看来则有点不雅致了。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细节不仅是文化的组成内容,而且在笔者看来是更能够影响到个人福利的因素。比如,在进入弹簧门的时候是否会为后面的人扶门,在开车变道的时候是强行插入还是候机变道(同理,在看到有人打转向灯变道时是减速让行还是加速前行拒绝插入),见到陌生人有困难时是伸手救助还是冷漠走开……。这些日常的行为习惯是不是文化?我觉得当然是文化,很多日常行为都是惯例习俗的内容。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相比于那些高大上的文学和艺术,更能够影响到普通人的幸福指数和福利。即使我们有《红楼梦》、长城等这些具有民族自豪感的东西,而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个体在困难的时候得不到及时的救助,个人的幸福感也不会太强。相反,即使没有《红楼梦》和长城,个体之间能够彼此信任并相互帮助,个体的幸福指数也会比较高。

说起文化,素有帝国主义野心的经济学家也不甘心让其逍遥于经济学屠刀之外。但文化却像一种特殊材料制成的海绵,看似柔弱,却任经济学家犀利的牙齿撕扯而难以撕破。相较于文化,经济学家似乎更偏爱制度,这方面的研究还蔚然形成了一个学科,即新制度经济学。在新制度经济学大师级学者诺斯的笔下,制度与文化却颇多重合之处。诺斯将制度划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前者主要包含政府和机构的正式颁布的法律法规和典章,而后者则囊括了各类惯例、习俗,而由惯例和习俗所形构的思维方式往往是文化的重要内涵。当然,法律制度也理所当然地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但文化的内容除了维持社会运行的法律和习俗,还有穿衣吃饭擤鼻涕,这些内容是否包含在非正式制度之中,诺斯也没有告诉我们。

笔者认为,经济学家要用经济学武器分析文化,需要分清两类不同的文化,即强偏好文化和弱偏好文化。前者是指那些对竞争效率有影响的文化,而后者则是指对竞争效率没有影响的文化。经济学家总习惯于用效率为尺度来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在对文化进行分析时也不例外。新制度经济学家所分析的那些制度因素,就属于对竞争效率有影响的强偏好文化,所以才有好制度和坏制度之分。衡量制度好坏的标准是交易成本。好制度能够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所以能够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率。反之亦然。所以,目前为止,经济学家所关注的文化基本上都是那些对竞争效率有影响的强偏好文化。

而文化并不仅仅包含这些强偏好文化,还包含那些对竞争效率没有影响的弱偏好文化。比如服装、饮食、文学、艺术等,基本上都可以归类于弱偏好文化。对于普通人来说,无论是穿西装还是穿中式唐装,通常来说对工作效率几乎没有影响。同理,无论是吃汉堡还是吃水饺,只要营养足够,一般来说对工作也没有影响。西方国家经济发展领先,并不是因为他穿西装吃汉堡,而应该归因于其他因素。同理,传统中国经济滞后,也不是因为穿长袍吃馒头。可见,文化中有很大一类元素,通常对竞争效率是没有影响的。

这两类文化的区分非常重要,对于经济学家吃下文化这个大餐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尽管文化千头万绪包罗万象,但文化元素在数量上总是有限的。如果有足够的耐心,我们完全可以把所有的文化元素一一列出来,虽然需要费一些功夫。人类的服饰款式是有限的,食品和调味品也是有限的,这样一来,就很容易把服饰文化和饮食文化及其构成元素一一列举出来。这就意味着,文化不是一个漫无边际的东西,要分析文化是可能的。如果把文化定义为E,构成文化的元素定义为e1,e2,…,en,则文化E就是各类文化元素ei,i=1,2,…,n的有限集,即

    E={e1,e2,…,en}(1)

我们完全可以假定e1代表饮食文化,e2代表服饰文化,以此类推,就可以把构成大文化的所有子文化一一列举出来。

如果我们用F代表饮食文化,用C代表服饰文化,用H代表建筑文化,用A代表艺术等等,我们可以把(1)式改写为:

    E={F,C,H,A,…,en}(2)

将构成文化的所有元素罗列出来,并不能说明什么,就像把世界上所有人的名字都列出来并没有多大意义一样。我们还要说明文化是有差异的,不同的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正如把乔丹和姚明加入任何一个没有任何说明的人名录几乎没有任何意义,还需要注明他们都是篮球运动员,一个是美国人,一个是中国人,而且姚明的身高高于乔丹,如此等等。再比如,把面包和馒头不加说明地排列出来也没大有意思,必须让人明白西方人喜欢吃面包中国人喜欢吃馒头,这样面包和馒头就有了显明的文化含义。所以,所列举的文化元素必须具有文化含义才行。

那么如何用文化元素来标示文化含义呢?这就是本文的核心观点,即文化的差异就是一个构成文化诸元素的排序问题。换句话说,不同的文化完全可以用构成文化诸元素的排序来标示。假如用F代表食品,f1代表面包,f2代表馒头,用符号“”标示排序,“”前面的优先于后面的。则西方在主食方面的饮食文化可以标示为:

  (3)

中国在主食方面的饮食文化则为:

     (4)

我们完全可以把(3)式和(4)式扩展开,把构成饮食的所有元素都用顺序标示出来。这样(3)式和(4)式就会变得复杂得多,但也不会太复杂。限于篇幅,此处不展开论述。以后的服饰文化也依此类推。

假定其他文化元素不变,则西方的文化表达式变为

   (5)

中国的文化表达式变为

(6)

假如用c1代表西装,c2代表唐装,则(5)式和(6)式可以改写为:

   (7)

   (8)

建筑、艺术等文化元素都可以按照这个排序原则表达出来。

当然,假如把其他的食品再计入,则标示饮食文化的(3)式和(4)式还可以继续扩充。服饰文化亦复如是,此处我们暂时忽略。

随着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攻城略地,经济学已经突破商品和服务范畴,把信仰和价值观纳入分析。将物品、服务或者价值按照喜好排序就是经济学中的偏好,比如喜爱红茶胜于可口可乐,喜爱稳定胜于冒险。所以,如果文化就是构成文化的诸元素的排序,那么文化实际上就是偏好。比如说西方人喜欢吃面包是一种饮食文化,这同时也是西方人的一个偏好。可见我们完全可以用偏好来定义文化。

但经济学的偏好通常是指个人偏好,文化元素则是指在个人基础上形成的群体共同偏好,即多个个人所构成的群体所拥有的共同偏好就是文化。个人偏好是称不上文化的,只有群体偏好才可能构成文化。这个具有共同偏好的群体可大可小,但不能太小。比如说七八个人喜欢下象棋就可以说是文化,显然不行。这个群体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能够构成一个群落的单位。一般情况下,构成文化的自然群体,自然村可能是最小单位。当然,规模大的自然村内部不同家族或不同姓氏之间各有特异的风俗习惯也可以称之为文化,但通常情况下,自然村内部的风俗习惯具有统一性。但不同村之间风俗习惯有差异很常见。拥有独特文化的村庄在中国比比皆是,大多数古村落都有独特的建筑和文化,很多村庄都有独立的祠堂和祭奠仪式,还有很多微妙的俗语或者俚语。如果一个村拥有相异于其他村的共同偏好,就是村文化。村以上是区域、民族、国家。一个地域或区域所拥有的共同偏好即地域文化或区域文化,这个就更常见了。比如西南地区偏爱吃辣,形成了以川菜为代表的独特饮食文化。而建筑文化,则有苏派、徽派、晋派、闽派等。民族文化就不用说了。

很多经济学问题都是个体的选择问题,个体选择的依据是偏好。许多个个体所拥有的共同偏好就形成了文化,反过来讲,许多偏好完全可以用文化元素的排序来标示出来。很多偏好是对两个以上的文化元素排序即可,比如服饰文化,如果你偏好西装胜于长袍,就说明在选择排序中你将西装排在了长袍前面。

但也要看到,只有在排他性选择时排序才能够表示出偏好,而在兼容性选择中仅仅用排序无法完全表达偏好的,需要加上权重才行。比如服饰,就是排他性选择,选择穿西装就不可能同时选择穿长袍,这两种选择是排他性的,不能兼容的。一神教信仰也是不兼容的,比如信仰基督教的神就不可能兼信伊斯兰教的神。但还有很多选择是兼容的,比如饮食,我在吃肉的同时还可以吃蔬菜。如果吃肉和吃蔬菜是不兼容的,即如果在肉和蔬菜之间只能二选一的话,那么我吃肉胜于吃蔬菜。但如果吃肉和吃蔬菜是兼容的,即肉和蔬菜可以同时吃,那么我的最最优选择则是后者,即肉和蔬菜配合吃要胜于单吃肉或者单吃菜。这个时候,仅仅排序就无法有效地标示文化的含义了,还需要加上权重。即在肉和蔬菜配合吃的情况下,肉和蔬菜各占多大比例。

众所周知,中国南方人喜欢吃大米,而北方人则喜欢吃小麦。大米优先于小麦和小麦优先于大米则大体上可以标示出中国南北方饮食概貌。但现在随着商品的便利流通,很多南方人也开始吃小麦,而北方人也开始吃大米。如果加上权重,则南北方饮食差异会更精确地标示出来。再如,虽然中国西南地区(云贵川渝鄂湘)饮食文化都以偏辣为特征,但在不同的地区辣椒在调料中所占比例是不一样的,四川重庆更以麻辣著称。可见单单以辣为偏好并不能完全体现西南不同地区之间饮食文化差异,还需要加上辣椒所占比重。

众所周知,调料在烹饪文化中是至关重要的,而调料配比中不同调料的比重是关键,稍有差别,食品的味道就会有差异。由此可见权重对偏好的重要。

如此以来,文化的表达式就需要改写成下列形式:

E=﹛Em,kEn﹜

其中Em是仅仅通过排序就可以充分显示的偏好,不需要加权重。而En则仅靠排序不足以显示偏好,需要加上权重k才行。Em和En都可以像(7)式和(8)式那样展开。

经济学家所看重的文化基本上都是对竞争效率有影响的元素,比如守法意识、对政府的信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搭便车动机、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等。其中很多元素是需要加权重才能够体现出其价值的,比如对政府的信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都可以用权重标示。当然,这些元素也可以以排序的形式来标示,比如说守法意识,其反面就是违法动机,如果“守法意识违法动机”,则可以看作大多数人或者单个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守法的。但这个结论几乎没有意义,因为在所有的国家大多数人都是守法的,违法犯罪的只有极少数。而单个的人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守法的,即使非常严重的犯罪分子,其犯罪的时间在其一生之中也是极少的。比如一个杀人犯,虽然他大部分时间都守法,但他在几秒钟之内就可以杀一个人,但这几秒钟的犯罪行为就已经很严重了。所以仅仅在“守法意识”和“违法动机”之间进行排序是没有意义的,给这两个变量加上权重的意义非常重大。可能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在法治文化方面的重要差异,就在“守法意识”和“违法动机”的权重上。

现在经济学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学,据说经济学家的数学水平比物理学家还高。既然文化能够通过对文化元素的排序和加权重,任何文化都可以用数学公式标示出来。可见文化貌似千头万绪,经济学家还是能够像庖丁解牛一样,对其进行条分缕析。这样一来,文化就像基因序列一样,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序列。而且文化变迁也很容易阐释了,无非就是文化元素排列顺序和权重的变化。这个需要另文详细解说。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娜博士对本文提出了重要的修改意见,特别是数学公式部分,谨致谢意!)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李凤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