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
    
涂可国: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十九大报告精神解读
发布时间:2018-01-03 12:50  作者: admin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17年11月30日 第52期 阅读量:

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不仅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写进了党章,还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之中加以谋划,并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了一系列精辟阐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创新性地明确指明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国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对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思想升华和崭新的实践指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不但具有极为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它紧扣时代的文化脉搏,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具有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和推动力,必将极大地激发全党全国人民的文化创造热情,有力地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复兴,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面临的机遇挑战和蕴含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关系到中国现代化伟大事业的兴衰成败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新的历史时代背景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到2020年能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到建国一百周年能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方面,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十九大报告所深刻指出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根本上说,激发全国人民文化创造的活力,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为中国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舆论支持、良好的文化条件,也有助于我们在现代化征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上,明确前进方向,凝聚各方智慧,激发奋进力量,实现科学发展,从数量和质量上拓展和提升文化空间、文化实力。

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现代化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九大报告根据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要求,对中国现代化事业做出了新的谋划,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化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虽然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现代化的程度高低不一样、指标体系要求不一样,但是都强调要致力于加强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把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加以谋划,充分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重视。在当前,只有坚决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的指示精神,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姿态和斗志,完成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这五大战略任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切实改变我国社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切实解决我国社会文化领域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切实改变我国文化实力与经济实力发展不同步、不协调的问题,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促进文化同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从而为真正实现中国现代化事业创造强大的文化基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共同思想基础和良好行为规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不仅在特定方面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将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共同思想基础和良好行为规范。

一是强化主导意识形态建设能够确保小康社会建设走正路不走邪路。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当前,现代化背景下的小康社会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面临着人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多样多变趋势明显、主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并存、文化先进与落后交织的重大挑战,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可以相信,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要求,通过不断增强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将会提升马克思主义在广大干部群众中的认同度,增强其凝聚力和感召力,巩固其指导地位,一定会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更好地构筑引人向上向善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合理的精神指引,从而确保小康社会建设在统一指导思想的指引下始终保持正确方向。

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能够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先进文化的精髓,它决定着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成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鲜明时代主题。而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鲜明表达,凝聚着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正因如此,十九大报告在集中阐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特别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中国发展的角度来看,只有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体现到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领域,转化为人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共同的思想基础和有利的文化条件。

三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助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行为规范。如果说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用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精神产品的需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用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共同的思想基础、政治保障,以实现文化整合的话,那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主要用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维护良好的社会文化秩序,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虽然大多数人能够遵纪守法、行为合度,但也存在诚信缺失、贪污腐败、违法犯纪等道德失范现象,从而严重破坏了社会风气,侵蚀小康社会的健康发展,这进一步凸显了倡导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这不仅是把党中央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决策加以具体化、制度化和大众化,也必将具体地为全国人民在从事小康社会建设征程中调节自己的社会行为,努力做到趋荣避耻、扬善抑恶,提供可供遵守的行为规范。未来,只有积极遵循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大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强化社会规则意识、责任意识,让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深入人心,才能引导人们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使每个人的行为有序、合规,才能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而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共同的道德规范和坚强的道德支撑。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将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不仅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自然条件的挑战、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的交往和竞争等客体性因素,也包括经济主体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需要欲望等主体性要素。在我国,要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初步目标,尤其需要不竭的精神动力源泉。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是因为它包含着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理想信念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个人有了明确的理想信念,就会为实现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一个社会有了崇高而共同的理想信念,就会激发并凝聚起全社会力量去成就伟大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够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国家的发展前景、民族的振兴伟业与个人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集中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为此,我们应当像十九大报告强调的那样,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用崇高的共同理想武装头脑,并融化到他们的血液之中,使之得到最广泛的认同,乃至转化为他们的内心信念,借以形成统一人心、团结人心的巨大凝聚力量,形成激励中华儿女为中国社会的长远、全面、健康发展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另一方面是因为它凝聚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两种精神相辅相成、相融相生,统一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之中,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坚强精神支柱,是开创未来的丰沛动力之源,也是实施中国方案、增强中国力量、贡献中国智慧的深层精神支撑,还是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国外有益文化、创造新型文化的重要引擎。如果我们像十九大报告要求的那样,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必将切实克服当前一些人存在的精神懈怠带来的危险,使广大干部群众保持昂扬的斗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更好地把人们的精神提起来、信心树起来、士气鼓起来,从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提身于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之中。

 (作者为山东社科院文化所所长、研究员)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