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
    
刘晓焕:全面抗战爆发后的于恩波
发布时间:2017-08-23 15:43  作者: admin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17年7月15日 第43期 阅读量:

于恩波(1884-1941),字沐尘,山东昌邑东乡于家郜村(今为昌邑市围子街道办事处北于郜村)人。曾任山东临时省议会议员,国会众议院议员,护法国会议员,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山东省政府委员兼农矿厅长、山东省党部党务整理委员,安徽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安徽省党部委员,国民党中央党部华北办事处(驻河南新乡)特派员,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司法院行政法院评事兼第二庭庭长等职。1941年2月在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石盘村病故。

“七七事变”爆发后,于恩波所在行政法院于1937年11月1日奉令西迁,经汉口、长沙、常德,于1938年5月到达重庆,先在重庆市中山路107号院舍办公,1939年3月转移至近郊南温泉办公,5月“择定巴县歇马乡大石盘何家大院为办公之所”照常办公,直至发病不起。纵观此间的于恩波,主要围绕从事、支持抗日而展开活动。主要表现为:

一、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于恩波不但自己参与抗战活动,还曾亲赴日照规劝老友丁惟汾出山,“同赴国难”,且与汪精卫“亡国论”做不懈斗争。尤其1938年12月,汪精卫一伙叛逃河内、发表臭名昭著的“艳电”、沦为可耻的汉奸卖国贼后,于恩波、丁惟汾等人义愤填膺,坚决要求予以严惩。不久,在1939年1月15日国民党中执会常委临时会议上,决议永远开除汪精卫的党籍,撤销一切职务。

二、支持族侄于观成、侄子于慈航及育秀校友组织抗日游击队,并通过国民党中央常委丁惟汾的关系,搞到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批准的部队番号——“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第四十五支队改编第三大队”,参与抗日斗争。

三、武汉保卫战期间于恩波曾与丁惟汾到河南亲自组建抗日队伍。据丁惟汾孙女丁  博士2012年夏介绍:武汉保卫战期间,有一短暂时间,在国民政府西迁过程中,丁惟汾、于恩波两人不顾年事已高(当时丁65岁、于55岁)跑到河南,准备在河南拉队伍参加抗战。正当二人为组军抗日四处奔波时,重庆发来电报,要他们速去重庆。看来国民政府刚搬到重庆正在用人之际,同时也可能考虑到丁惟汾、于恩波两个书生搞军事非其所长,这才发电报将他们调回重庆。这样,两人队伍还没拉起来就又去了重庆。

四、先后协助丁惟汾在南京、武汉、重庆组织山东老乡,成立山东旅外同乡战时服务团(丁惟汾为团长),宣传山东地区及山东同乡(军人)抗战业绩,发动同乡为抗战出钱出力。1938年11月、1939年12月、1940年12月,先后以山东旅外同乡战时服务团名义为著名爱国将领范筑先、直系灵魂吴佩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重庆开展了大规模祭奠纪念活动。所有这些活动,均成为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学习烈士爱国精神的宣传、教育大会,对讴歌抗战英雄、鞭挞妥协投降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战。于恩波经常需要审理大量行政案件(有时忙得一天处理三四起案子),以致累病不起。到达重庆后,正值国难当头,于恩波深为国家、民族前途担忧,他赞赏并支持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念念不忘孙中山先生的遗嘱,始终高举着民主革命的大旗。1938年12月,于恩波突患高血压及心脏病,因公务繁忙,“未甚措意医治”,以致其后愈拖愈重。1941年2月26日,于恩波“以积劳之驱,故疾猝发,诊疗莫及”,在巴县歇马场大石盘村逝世,终年58岁。同年5月12日,重庆国民政府发布褒恤令,对于恩波生前劳绩予以表彰,同时发给遗属治丧费3000元。

于恩波早年加入同盟会,毕生追随孙中山先生,积极参与反清、讨袁、护国、护法、北伐、抗战,为民主革命贡献良多;他一生热衷于教育救国,除创办和参与创办过育秀学堂、震旦公学、胶澳中学、育秀中学、国立青岛大学等校外,还相继出任山东及安徽两省的教育厅长,为两省教育尤其昌邑地方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而,他不愧为民主革命的先驱,而且还是省内外教育救国的一面旗帜。

(作者系山东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