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
    
李广杰:坚持稳中求进 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发布时间:2017-01-03 10:07  作者: admin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16年12月30日第30期 阅读量:

2016年,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压力和挑战,我国经济运行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态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但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包括结构性失衡问题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实体经济经营成本仍然偏高、金融风险有所积累等等。同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市场需求疲弱、国际贸易投资环境有所恶化,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可以说,2017年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明确了经济工作总体思路,并对2017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7年我国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稳中求进,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下,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新突破。

一、坚持“稳中求进”不动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明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稳中求进”是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是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工作坚持把握的总基调。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进一步凸显了坚持“稳中求进”的重要性。“稳”是基础,“进”是目标。“稳”的落脚点是经济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稳定,“稳”是主基调、是大局、是前提。只有做到“稳”,才能更好地“进”。

2017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不动摇。在保持宏观政策稳定、经济运行环境稳定、市场主体预期稳定、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下,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发挥好其对“经济增长、民生改善、结构调整、体制改革”的促进作用;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调节好货币闸门,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流动性的需求,又避免释放过多流动性加剧资产泡沫。努力保持经济运行环境稳定,针对当前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和居民部门杠杆率偏高、整个金融体系风险上升的现实,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避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积极稳定市场主体预期,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和扩大开放,加强产权保护和法治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稳定和增强民营企业家信心,促进民间投资。引导和稳定社会预期,积极扩大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扎实做好社会托底工作,进一步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虽然2016年我国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供需结构不匹配、经济“脱实向虚”、房地产泡沫化、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7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扩展和细化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任务。除了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之外,还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三去一降一补”方面,将进一步突出重点,推动五大任务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改革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和收储机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定为施力重点。重视实体经济发展是2017年经济工作部署的一大亮点。实体经济是强国富民的根基。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火爆,资金“脱实向虚”明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体经济发展。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通过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品牌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发展动力转换、结构优化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方面,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楼市发展定位,支持合理自住购房、严格限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将通过完善住房制度、土地供应制度、住房金融体系、房地产税收制度、房地产市场规制等基础性制度,构建长效机制,抑制房地产泡沫,防止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将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三大战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培育新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促进东中西联动开放发展、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三、更好地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基本出台,促进了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的增强。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经济转型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机制障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的落实、实体经济的振兴、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新动能的培育、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都有赖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体制机制的创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按照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加快改革步伐,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并就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推进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在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基本出台后,关键领域改革的突破至关重要。下一步,将把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加快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领域的国企改革步伐;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有效保护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的财产权;稳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构建地方税体系;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解决养老保险基金面临的收支不平衡等问题。同时,将进一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土地、城镇化、开放型经济、生态文明等领域的改革推进力度。

四、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赢得国内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开放型经济已步入“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发展的新阶段。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有利于我国提升经济竞争力、获得更大发展空间、赢得发展主动权,同时,有利于世界各国分享我国发展红利、实现共同繁荣。

根据国际发展环境的新变化,我国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将突出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强优质外资的引进。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外贸进出口、劳动力就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发达国家推进再工业化战略,国际跨境投资增速下降,我国利用外资面临不少挑战。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不仅要继续推进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而且应重视高质量地引进外资,通过利用外资引进新的技术、观念和模式,促进实体经济振兴和经济转型升级。二是着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践表明,共建“一带一路”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新趋势、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升双向开放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我国将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推进重大项目为抓手,扩大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等多领域合作,促进双向贸易、双向投资的持续增长。三是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对外投资管理体制、贸易便利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健全和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涉外风险防控体系,构建与国际经贸规则相适应、有利于合作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我国双向开放层次和水平的持续提升。

(作者系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