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对人才的新要求
发布时间:2017-10-25 14:53  作者: admin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17年10月15日 第49期 阅读量: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对人才的新要求

□山东社科院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课题组

当前,山东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积极创建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通过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用好并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不断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一、什么是新旧动能转换?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三期叠加”,作出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判断。2015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2016年4月在中科大考察时又进一步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事实证明,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速度放缓了,结构能否优化,质量效益能否提升,关键看新旧动能转换能否顺利成功。为此,2017年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这是国家层面关于新旧动能转换的第一份文件。

新旧动能转换是伴随阵痛的不断调整过程。所谓新动能,是指通过结构性改革等新举措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来培育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所谓旧动能,泛指传统动能,它不仅针对高耗能高污染的制造业,还包括利用传统经营模式经营的第一、二、三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有三层含义:一是通过新动能的增量来对冲传统动能的减弱;二是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等创造出新业态、新模式来改造传统动能;三是通过新动能创造的“战略纵深”为传统动能的升级赢得空间。中国经济还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经济发展离不开传统产业、传统动能。一方面要改变旧观念,摒弃旧思维;另一方面要改造升级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

从新旧动能转换的途径来看,新旧动能转换就是整合利用各项政策和资源,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实现倍增效应,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

二、山东为什么要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迫在眉睫。首先,新旧动能转换对我国实现创新发展、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李克强总理今年春天在参加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提出希望山东“在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上奋勇攻坚”。4月份到山东考察时,又进一步提出要以更大力度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他认为,现在中国经济走势分化的情况从“东西差距”变成了以黄河为界的“南北差距”,山东正好处在黄河下游南北交界的地方,在全国新旧动能转换中能否闯出一条路子,对整个中国北方格局的改变具有关键性作用。可以说,新旧动能转换的成败不仅关系着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命运,而且也是我国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山东省委、省政府正在积极谋划建设“泛济青烟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目的就是要为全国范围内的新旧动能转换摸索出一条新路子。

其次,新旧动能转换是迎接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主要特征的新工业革命的必然要求。当前,在传统动能减速的同时,以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经济悄然崛起,新动能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亮点。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呈现多领域、跨学科、群体性突破新态势,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新动能,逐渐成为引领发展的主导力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迫切要求山东实施新旧动能转换。

最后,新旧动能转换是山东突破重围、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山东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扎实,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实有市场主体数量居各省市第二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传统产业占比偏高,服务业发展滞后。2016年山东省服务业占比为47.3%,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但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3个百分点。技术创新动能不足,企业研发投入偏少。2016年,全省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9404件,仅列全国第六位,与发达省市差距进一步拉大,仅为江苏、北京、广东专利授权量的47.4%、47.8%和50.2%。技术创新人才不足,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户均不足10人,仅居全国中游水平。资源约束问题突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2016年,山东全省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66微克/立方米和120微克/立方米,均大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排放量居全国前列,山东优良天数比例不到60%。缺乏与新动能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2016年山东省本外币贷款增量占社会融资规模的68.8%,同比提高了1.8个百分点,而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24%,同比回落2.1个百分点。金融风险防范压力较大。2016年末,山东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2.14%,同比上升了0.08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是山东产业加快升级的迫切要求,不存在要不要转的问题,而是必须转,转的要快、要好。

三、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对人才的新要求

当前,山东全省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约70%,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比重约70%。这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今后要聚焦代表山东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十大产业,即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化工、信息产业、能源原材料、海洋经济、现代农业、文化产业、医养健康、旅游产业、现代金融,构建全省新动能的主要载体和主导力量。在如何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上,山东一方面,要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产业集群规模大、技术积累广、产业链条长的传统产业,比如高端化工、能源原材料,要整合资源,统筹布局,向价值链高端进军。产品品位偏低、深耕潜力较大的传统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建材,要加快技术改造和研发创新,促进供给水平整体跃升。“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产业,要更多地运用法治化、市场化手段,强化质量标准约束和资源环境倒逼,实现资源优化再配置。另一方面,要推动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新兴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具规模,比如高端装备制造、信息产业、海洋经济,要掌握核心技术和领先标准,推动其向更高层次和更大集群方向发展。正在蓬勃兴起的产业,比如共享经济、3D打印,要完善支持政策,审慎监管,在产业化和标准化上取得突破。正处于萌芽状态的产业,比如虚拟现实、量子信息、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等,要聚焦引领性和标志性前沿技术,助推更多“俊鸟”“靓鸟”展翅腾飞。

根据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产业要求,要用好现有人才、引进外来人才,树立人才阵地是第一阵地的观念,创新事业呼唤创新人才,要在全社会树立人才意识,做到人尽其能,不拘一格、慧眼识才;要营造人才成长良好环境,吸引管理人才、专业人才、技术人才等多层次人才来鲁创新创业。新旧动能转换的紧迫形势,对山东以下三类人才提出了新要求:

1.新旧动能转换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新要求。迫切需要以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系统集成“领军者+创新团队+优质项目”引才路径,大力引进海外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培育本土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造就“四个一批”,即一批具有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掌握核心技术、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一批具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研发骨干人才,一批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创新人才。要加强产业、行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引进代表山东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十大产业的紧缺急需人才,缓解人才需求矛盾。 深入推进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联合创办独立运营、市场化运作、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协同创新活动,培养“即插即用”的产业化专业人才。要着眼于社会转型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着力挖掘司法、新闻、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领域的人才矿藏。出台政策激励创新创业,对具备世界一流水平、对当地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能带来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创新创业团队要重奖特奖。

2.新旧动能转换对技能人才的新要求。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大批具备某一领域的综合知识的技能人才,需要具备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高技能人才,需要大量高素质、掌握最新技能的人才。从职业能力建设工作者队伍情况看,需解决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优、不适应新旧动能转换需要的问题。山东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迈向中高端水平,须加快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应适应新旧动能转换的要求,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高技能人才。人才队伍要门类齐全、技艺精湛,要具有高超的动手能力、突出的创造能力和极强的适应能力。

3.新旧动能转换对管理人才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围绕重点特色产业发展,引进和培育一批适应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具有强烈开拓精神、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企业家,充分发挥企业家在转型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要注重民营企业家二代的培养,引导他们传承创业精神,提升创业能力,助推“富二代”向“创业二代”“创新二代”转变,使民企二代成为未来企业转型发展的“生力军”。要着眼于现代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加强管理人才培养,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以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国内国际市场、勇于开拓创新的企业管理行家。

四、山东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具体对策

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要用好人才、引进人才,政府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抢先引进高层次人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依据近年来的人才情况,勾画我省人才的总量、趋势和结构蓝图。按照“控总量、优结构、提质量”的总体思路,严控一般性进人。将稀缺的行政管理资源集中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开辟绿色通道。事业单位引进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及其他紧缺专业人才,可采取降低开考比例、考核招聘、简化程序等措施。事业单位招聘的高层次人才,可按照其资格条件直接聘用到相应岗位,不受本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引进招录产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2.在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节点上强壮筋骨。从大的方面看,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人才分为现有人才和外来人才。现有人才如何才能适应新旧动能转换的要求,需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进行专门培训。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年度培训计划和任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创业培训,逐步建立起培训主体多元化、培训模式多样化、培训内容多层次、有效覆盖创业全过程的创业培训体系。这种培训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指南,为现有人才注入新思维、新理念、新知识。在信息时代,知识人才不是企业的成本,而是企业的资本。知识人才是推动经济不断发展的动力,其价值对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因此,知识人才应被看作是企业的“重要资产”,而不是“成本”。组织部门要依照山东产业转型发展的实际引进外来人才,根据山东经济发展的状况和山东地域文化特色吸引人才,注重引进外来人才的成本收益比较,不能盲目引进,并规避引进人才带来的潜在风险。

3.支持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应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应用型教育产教融合是极其重要的,职业高校需要不断推进职业文化和教育文化的有机融合,培养具有较高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优秀应用型技能人才。职业类院校的发展,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变化和科技创新的要求,积极与学生实现“学能自反、教能互强、互尊互学、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不断探索产教融合发展的路子,注重产业链与教育链融合,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推进多元合作办学,深化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所合作、校校合作、国际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经营性实训基地,以产业链、教育链“双链融合”促发展。

4.找出新旧动能转换中的人才短板。补齐短板,用好人才,要统筹考虑人才所需的环境和政策空间,明晰路径和方法,使人才能够留得住、发展得好。目前,我省人才作用发挥还不充分,关键是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不活,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面临新旧动能转换的历史机遇,对已经下发的重要人才文件,应逐份进行分析,找出人才政策的最短板,再结合外省的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制定我省的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政策。

课题组成员:唐洲雁(组长)、杨金卫(副组长)、李兰永(执笔人)、毕伟玉(执笔人)、彭宗峰、祝晓书、张凤莲、黄晋鸿、崔凤祥、罗涛、刘晴、孙亚男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