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
    
孙晶 张清津:续写山东实体经济新辉煌
发布时间:2017-06-22 08:53  作者: admin        来源: 《大众日报》2017年6月21日 阅读量:

实体经济从来都是发展的根基。以互联网、金融服务业为核心的虚拟经济,应当以满足实体经济内在需要、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为根本目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危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金融脱离实体、过度虚拟化造成风险失控和不可持续。发达国家因而推行“再工业化”和“再制造业化”战略,回归实业、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由此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应对危机、加快经济复苏的普遍选择。

近年来,山东作为实体经济大省,坚守实体经济阵地,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提质效、防风险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振兴实体经济取得显著成效。

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在制造业,核心是创新

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在制造业,核心是创新。山东近年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以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倒逼旧产能、培育新动力、塑造新优势。
倒逼旧产能,为新动能腾空间。通过强化安全、环保、能耗、质检、标准、质量、品牌等倒逼机制,依法分类有序实施落后低效过剩产能淘汰、改造和化解。自我加压两个行业并全面完成去产能任务。在全国率先实施“工业绿动力”计划、能耗“双控”和能效领跑者制度。

精准施策,升级培育新动力。实施农业产业振兴规划,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和22个专项行动计划,服务业“17+6”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发布重点行业技术发展白皮书,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等;推动山东省企业技术改造条例地方立法工作,完善促进企业技术改造政策体系;落实固定资产投资增值税抵扣、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

创新驱动,塑造竞争新优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落实税收优惠和奖励补助政策,支持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及新型研发机构;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入推进“双创”,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扎实推进第一批省级区域创新中心建设试点;深入开展中小企业“一企一技术”创新,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工程,引导中小微企业成为细分行业领域的“隐形冠军”。

融合竞争,扶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鼓励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与传统产业平等竞争。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新六产”发展。实施“互联网+”行动,促进大数据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加快布局。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和“智慧园区”建设试点,重点开展智能装备赶超、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机器换人”技术改造、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创建等六大专项行动。

全面提升标准、品牌、工业设计和管理水平。开展“山东标准”建设,实施标准提升工程。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质量强省和品牌战略,实施品牌培育试点示范,加快培育国际知名自主品牌。开展“三品”专项行动,集中树立“好品山东”区域工业品牌形象,开展工业设计大赛等活动,推动工业设计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统筹推进企业家队伍建设“111”工程,实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计划。

截止到2016年,山东省连续三年被列为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省份。2016年,49家企业入围2016中国企业500强,76家企业入围2016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均居全国第2位;新培育全国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培育企业,数量均居全国首位;涌现出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全球第一的中小企业6家,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全国第一或达到50%上的企业34家;培育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9家,数量居全国首位;4家企业产品荣获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获奖数量占全国总量的45%,居首位;实施国家智能制造专项8个、试点示范项目7个,均居全国第1位。全省规模以上智能制造装备企业超过230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000亿元,居全国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7.9万元,同比增加2.83万元。

“放管服”三管齐下,着力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

山东近年来坚持推进“放管服”三管齐下,着力建设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发展服务最优的“三最”环境。

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财务支出成本的意见》,近期颁布了落实国务院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的具体实施意见,从简政放权、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合理降低企业社保支出、降低企业用工成本、融资成本等方面着力降低实体企业成本,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营造更好环境。具体包括实施营改增改革;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适当降低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标准;扩大政府性基金免征范围,到2018年全面实现省级涉企收费项目“零收费”;健全完善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扩大“创新券”使用范围;以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或合法稳定就业为基本落户条件;清理规范社会团体收费;养老保险单位缴费费率比例统一按18%执行;择机放开用电、成品油、天然气气源等价格;逐步取消一级公路收费站等。

自2013年至2016年底,山东累计削减省级行政审批事项570项,完成本届政府削减省级行政审批事项二分之一左右任务的96.4%。新登记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量和注册资本分别占新登记市场主体总量的99.3%和85.0%。截至2017年2月,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22.2万户,三年的新增数量接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总量(424.4万户)。仅2016年一年出台的新政,即为企业减轻税费500多亿元,总计为企业减负600多亿元。

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促进资本脱虚向实

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方面,山东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促进资本脱虚向实。山东贯彻创新、风控“两手抓”方针,努力推动金融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金融要素保障和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提高,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2013年8月,山东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即“金改22条”),随后推出了一系列有力度、有突破的改革措施,金融活力明显增强,普惠金融发展、民间金融引导、金融集聚区建设、地方金融立法等工作蓬勃开展,不少走在全国前列。2016年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完善和落实大额授信联合管理机制,组建债权人委员会,实行分类管理,积极引导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制定精准度高、因企而异的信贷投放措施,增加信贷服务有效性;推动企业多渠道融资,鼓励企业并购重组,加强金融逆周期调节机制建设,培育诚信守法金融文化,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建立金融案件处置绿色通道。2015年,山东获批全国唯一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改革试点省份,济南提出创建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青岛成为全国唯一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全省金融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1936.11亿元,提高到2016年的3434.3亿元,增长77.4%,金融业作为山东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作用日益明显,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显著增强。

地方金融监管和法制建设取得突破。山东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的意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山东省地方金融条例》正式施行,开创了省级地方金融监管立法的先河。近年来,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加快,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数据信息库建设顺利推进,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初见成效;五城市成功入选全国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数量居全国首位。

严防资产泡沫化,保持房地产业平稳发展。房地产周期缓慢、持久,振幅巨大,被称为经济“周期之母”。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对于促进资本“脱虚向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山东近年来以解决城镇居民基本居住问题、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住房条件为出发点,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一步强化城市政府责任,综合运用税收、信贷、土地、市场监管等手段,加大供应和需求的双向调节力度,支持刚性改善性需求,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坚决遏制房价过高、过快增长,房价涨幅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期已将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控制在9-16个月合理区间,力争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幅。

抓住改革核心问题,努力打造有效市场和善为政府

2016年,山东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全省GDP同比增长7.6%,呈现明显的稳中有进、进中向好态势。2017年一季度,山东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三季度以来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态势,实体企业成本下降,供求关系、市场预期改善,新动能加快成长。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从山东的短期需求侧看,向好的数据来自消费和投资的共同拉动,且投资结构出现改善迹象。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总体适度放缓,比上年全年回落0.8个百分点,与消费增幅同为9.7%。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率9.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4%,技术改造投资持续扩大,由去年同期下降5.7%转为增长17.6%。民间投资6111.2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1.4个百分点。
山东提振实体经济的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仍处于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历史时期。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发展动能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主导转变,不断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在世界新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续写实体经济发展的新辉煌,山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要紧紧抓住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继续深化“政府营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理念,划清政企边界,通过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明晰政企责任权限。努力建设“有效市场”和“善为政府”,实现两者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更加坚决地消除影响实体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性障碍,着力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健全普惠的产业创新政策制度体系。

加快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管理方式从审批管理为主向规则管理为主转变。营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不断降低企业经营的系统性交易成本。持续优化新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和干部选拔任用标准,更多地以增长质量指标、生态指标、民生指标、创新驱动型指标、可持续性指标论英雄。

大力推进要素市场改革,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尽快完善个人和法人的社会征信系统。

继续深入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加快国有产权制度改革,落实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国有企业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弥补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调动国有企业自主创新和生产经营的内在积极性。
保持政策定力,稳定房地产市场。深刻认识“租税替代”效应,即住房价格上涨将通过普遍增加其他行业成本而导致企业利润和上缴税收减少,景气下降,并进而导致来自住房的财政收入无法持续和经济大起大落。合理设置政府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比例限制和房地产业占财政收入来源的比例限制,切断“GDP冲动”的来源,防止资本“脱实向虚”。

(作者 孙晶系山东社会科学院政策研究室副研究员;张清津系山东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