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
    
王兴国:勤勉致知 明辨笃行
在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中推进科研事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6-12-05 16:58  作者: admin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16年11月30日 第28期 阅读量: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的若干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地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哲学社会科学是我们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在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常态,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紧扣时代脉搏、聚焦发展大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秉持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度的理论自觉,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事业大局。

一、坚定理想信念,切实筑牢社科院发展的思想根基

社科院的发展不仅体现在不断提高的学术水平和日趋丰硕的研究成果上,更体现在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和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上。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绝不动摇,才能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

1.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遵循,失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就失去了灵魂。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经过历史检验和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并在中国道路的探索中不断发展,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为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伟大的社会理想,为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必然要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在新形势下,要特别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前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并使之根植于心、力践于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找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和繁荣也必然要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二、服务党的决策,准确把握社科院发展的目标定位

当前,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和智库的重视已经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为社科院发展如何夯实基础研究、如何加快智库建设指引了方向、增强了信心、提供了动力,同时也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新任务。

1.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在提高治国理政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十八大以来,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实践创新,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时代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揭示了国家实力提升与思想文化崛起的统一,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科学的行动纲领和明确的远景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着力点、着重点,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在此基础之上要重点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并着重指出“三个加强”,即: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此外,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还应当把握继承性和民族性的统一、原创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系统性和专业性的统一,还要做到立足中国实际、做好中国学问、发出中国声音。

2.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审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会议上强调,我们进行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要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必然需要科学而强大的智力支持。

“所贵圣人之治,不贵其独治,贵其能与众共治。”在政府决策过程中,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影响力日渐提高。党中央提出“智库”概念,最早出现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智库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智力资源是党和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社科院是对政策制定有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非政府机构,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智库;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等。这些重要论述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总体要求。

三、心系国家命运,不断推进社科院各项事业的发展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史无前例的深刻变革,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需要在实践和理论上不断进行新的探索,需要用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发展。面对时代赋予的重任,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社科院的发展,要做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相统一,基础研究与决策咨询相统一,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相统一。同时,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六大思维方法”,推进科研事业的正确发展、科学发展和长远发展。

1.坚持高端定位

在社会科学领域,无论是我们的发展定位,还是进行学术研究,也包括人才引进和培养、提供决策咨询等,都要坚持高定位、高起点、高标准。首先,发展目标要坚持高定位。努力建设地方高端智库和哲学社会科学的高端学术殿堂。其次,人才引进和培养要坚持高起点。要引进和培养适合学术研究,同时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并且能够心无旁骛、潜心钻研、献毕生于社会科学事业的高端人才。最后,成果质量要坚持高标准。社会科学研究也要大力提倡“工匠精神”,所谓“工匠精神”就是精工细作、精益求精,就是对完美和精品的坚持和追求,这正是社会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

2.优化学科布局

地方社科院受限于客观条件、所属地域和发展定位,学科建设一般不可能做到大而全,因此发展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就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首先,要在发展中发现优势学科,培育特色学科,形成自己的优势特色。这就要求我们科研管理者在学科布局中,不仅需要准确把握现实需求,而且要具有发展眼光,不仅要契合时代发展,而且要具有前瞻性战略考量,才能提前做好研究储备、人才储备。其次,要加大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建设力度。由于社会实践的快速发展,在传统学科之外,催生了一批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需要我们在与之相关的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科研导向等机制方面不断探索,扶持新型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使其成为重要的突破点。最后,以聚焦社会需求和决策需求为基础,搭建综合研究平台,整合学科和科研力量,形成多学科联合攻关,进一步做强科研优势。

3.完善评价体系

社会科学评价体系代表着学术水平、成果价值的高低,还具有研究导向、价值导向的作用,可以说既是“量尺”,也是“指挥棒”。鉴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仅国内没有公认的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可以移植,在国际上也没有现成的可以借鉴。目前,我们在评价体系构建方面已经有多年实践和探索的经验,为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提供了扎实的基础。那么,如何构建完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首先,要体现“三个结合”,即: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结合、同行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其次,要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就是要彰显正确的价值观和科研精神,能够激励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引导学术研究健康发展;最后,要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可以概括为包含“形式评价、内容评价和效用评价”三个方面。

4.改善学术环境

学术环境简单讲就是指开展学术研究的客观条件。良好的学术环境是培养优秀人才、激发创新活力、形成高素质学术共同体的必要条件。近年来,我们的学术环境不断改善,相比以前已有较大提高,但是离理想中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优化。首先,要不断完善科研政策制度,健全评价体系和导向机制。科研政策要以服务科研创新为宗旨,同时协调好相关各方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尤其是科研积极性,实现共同发展、长远发展。其次,在现有条件下,做到学术民主最大化。减少“官本位”的限制和影响,维护科研人员的主体地位,激发科研创新的主观能动性,营造浓厚的科研创新氛围。再次,坚持道德自律、制度规范、社会监督等多措并举,加强科研诚信、净化学术风气。倡导严谨治学、诚实做人、甘于奉献的行为准则,弘扬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最后,营造适宜科研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优秀科研人才脱颖而出。要打破年龄资历限制和职级年限规定,创新人才选拔评价制度;要遵循学术规律,做到兼容并包,尊重个性、宽容失败。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伴随着深化改革的时代步伐,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已经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不畏艰辛、不辱使命,勤勉致知、明辨笃行,不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向前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作者为山东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