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
    
唐洲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握正确方向
发布时间:2015-03-12 00:00  作者: admin        来源: 《马克思主义论坛》第10辑 阅读量:


   全面深化改革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其广泛性、深刻性前所未有,其敏感程度、复杂程度也前所未有。当前,如何凝聚共识、汇集力量,关键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正确认识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始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毫不动摇地沿着正确方向不断推进改革、全面深化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方向问题都至关重要。全面深化改革,当然也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毛泽东曾经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时期,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奋斗历程,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排除各种干扰,确保改革不变质、不走样。可以说,3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充满发展生机和创新活力的“中国模式”。相比之下,苏联、东欧等前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之所以遭到惨痛失败,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改革的方向跑偏了,改革的路子走歪了,不仅没有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事业,反而颠覆了社会主义制度,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有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这里所说的颠覆性错误,指的就是根本性、方向性错误。我们不仅要避免这样的错误,而且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当代资本主义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确保新一轮的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由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按照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那些能改的、该改的,要一改到底:对那些不能改的,特别是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等,要始终坚持,一以贯之。

二、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时,特别强调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确保全面深化改革沿着正确方向推进的必要前提。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关键是要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分析事物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但是,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那种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词句和论断当作是“金科玉律”的教条,看起来好像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实际上却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坚持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并把它与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都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地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等方面的工作。这是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不断创新发展的,指导改革开放事业的理论也必然是不断创新发展的。在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党取得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我们只有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中国号”巨轮才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始终破浪前行。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些重要讲话,内容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对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讲话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方法论意义,以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落实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实践当中,在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增强我们的理论自信。

三、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就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是30多年来我们党成功领导改革开放取得的宝贵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摆在我们面前有三条路:一条是老路,那就是固守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继续肯定“文化大革命”极左错误的道路;一条是邪路,那就是借口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而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既拒绝走老路,又拒绝走邪路,带领人民通过改革开放开辟出一条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发生严重政治风波,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也有三条路:一条是回头走老路,那就是改革开放前的道路;一条是跟着走邪路,那就是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垮台的道路。在命运攸关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再次拒绝了回头的路和垮台的路,带领人民毫不动摇继续走改革开放的新路,社会主义中国进一步呈现出勃勃生机,大踏步赶上了世界进步的时代潮流。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再一次处于重要历史关头。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国内外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力量竞相发声,并开出各式各样的“改革药方”。有些人念念不忘回到封闭僵化的老路上去,认为只有走传统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和复杂矛盾;有些人则企图把改革引导到改旗易帜的邪路上去,无非是搞多党轮流执政、三权鼎立、两院制那一套,其实质是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迷惑,不为各种干扰纷争所左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现在,有些人议论这个道路、那个道路,有的想把我们拉回到老路上去,有的是想引导到邪路上去;有的是思想认识误区,有的则是别有用心。对此,我们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永无止境的前行之路。它既是实践之路,又是创新之路。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拓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部署,就是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道路;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道路。在此基础上,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使命。当前,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推进改革发展的任务比过去更为复杂、更为艰巨。对此,我们必须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以更大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全面深化改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闯难关,着力解决我国发展中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化解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和挑战,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新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使我们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根本层面的制度、基本层面的制度、具体层面的制度组成的,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体系,要正确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其中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事关国家根基、人民福祉,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须臾不可背弃或偏离;具体制度特别是各种体制机制,必须根据经济社会领域的新情况新变化,及时加以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地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八届四中全会在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时,也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首要的一条。习近平总书记则进一步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事实上,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之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进行了革命性变革,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已经尽善尽美,就不需要进一步完善了。早在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就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随着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改革开放之初形成的某些体制机制的弊端日益凸显,正越来越成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桎梏。为此,我们必须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改革时间表,牢牢抓住未来六七年仍然可以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六个紧紧围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根本制度保障。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一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向前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维系着国家治理体系有序有效运转,规定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就根本谈不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只有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化解社会矛盾、增进人民福祉,才能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新的时代内涵,并真正体现其超越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坚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条底线不含糊;又要大刀阔斧革除现有体制机制弊端,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唯有如此,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才能如期实现。

五、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改革不仅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也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正确价值导向,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引领。可以说,自觉培育、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有利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而且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凝聚和扩大社会共识,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在全社会形成期盼改革、谋划改革、推动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为确保如期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重要精神保证。

一个社会追求什么,与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和引领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社会将迷失前进方向、失去精神根基。特别是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后,最难啃的骨头就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人们最大的诉求就是创造公平公正的环境。只有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多元中立主导,在交流交融中谋共识,有力推动形成既有国家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既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既坚守基本思想道德又向着更高目标迈进的生动局面。

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进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不仅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发展,而且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可以说,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六、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一个忠实地代表人民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强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前提,也是今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付出巨大的牺牲确立的,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不断得以巩固的,因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新中国成立66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在于这个党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排除各种困难干扰,抵御各种风险挑战,确保改革不变质、不走样。不仅新时期的改革是这样,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其实也是这样。对此,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可以说,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根本的历史经验,也是重要的政治原则。

当前,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的敏感程度、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始终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其中最核心的问题仍然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实践表明,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和力量统一和凝聚起来,齐心协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统一领导是不可设想的。鉴于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央决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为的就是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改革顺利推进和各项改革任务的全面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则进一步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总之,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握正确方向。这就是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自觉抵制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各种图谋。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不管改革的形势如何复杂,我们都要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勇于担当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的重大决策部署,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广泛凝聚共识,真正形成合力,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就一定能够完成,“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版,第87页。

《深化改革开放共创美好亚太——习近平在亚太缢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31008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人民日报》2013125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 1227日。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41029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人民日报》20141029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页。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41029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