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
    
杨金卫:国外政党对互联网的运用及对我国政治发展和政党建设的启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环境下党的群众工作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
发布时间:2015-09-16 10:15  作者: admin        阅读量:

【摘要】: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以其发展迅速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巨大而备受关注。国外一些政党积极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党务,注重运用互联网加强与民众的联系和沟通,扩大政党的社会影响,积极谋求上台执政和长期执政地位,其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党和国家应当着眼于未来政治发展和加强执政党建设,学习借鉴国外政党的经验和做法,提高与网络媒体打交道的能力,高度重视互联网在推进我国政治发展和政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运用互联网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服务。

【关键词】: 互联网 政治发展 政党建设 启示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环境下党的群众工作创新研究”(05CDJ003)的阶段性成果

    当今世界,互联网络的发展使网络传播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手段,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网络信息技术作为政治发展和政党执政的便利工具,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其鲜明优势是成本低、效率高、容易监督又极富人性化。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党都十分重视运用互联网加强与民众的联系与沟通,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关注在媒体中的形象问题,其做法和经验对我国未来政治发展和加强政党建设都具有借鉴意义。

一、国外政党运用互联网的主要做法

    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和快速普及,网络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于与民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政治领域更是毫不例外,而作为现代政治核心的各国政党自然也都深深卷入其中。一些国家的政党为更好地发挥其影响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多媒体功能和双向互动等优点,不断开辟互联网新的运用渠道和信息资源,积极运用互联网这种先进的传媒手段为其政治发展和政党建设服务。其主要做法是:

  1.积极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党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先后开展行政改革,形成世界范围的行政改革潮流,纷纷利用现代行政管理理念和电子信息技术打破传统理论与管理模式,对行政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等进行方向性调整,称之为“政府重塑”、“政府再造”、“电子政府”①。随着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政府管理领域、政党建设与管理领域,出现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崭新事务,进行了电子政务和电子党务的有益探索。电子政府的服务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利用技术手段主动为大众提供服务,二是通过技术手段使大众能够方便地从政府索取服务。两者共同形成政府与大众之间的双向互动,从根本上改善了政府与公众的联系。电子党务是一些国家的政党顺应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潮流,充分运用先进和高科技手段及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先进信息平台和信息网络等手段,有效整合政党建设信息资源,从而增强政党建设的效率性、参与性、民主性的一种新型的党建模式。从技术结构上看,国外电子党务一般包括网络体系、信息资源体系、业务体系、安全体系和标准体系等等。

  2.许多政党和政党领袖建立自己的独立网站。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世界上许多政党为了赢得选民的支持上台执政或者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在重视对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控制的基础上,纷纷通过多种形式登陆网络,大量建立政党自己的独立特色网站,以图在互联网上拥有一席之地,这种趋势已成为现代政党联系选民和推行宣传自己政纲的重要形式,网站也日益成为各政党之间进行交流、宣传、竞选等各种政治活动的新型重要窗口。网站的建立是政党利用互联网的基础性工作和最基本的手段,美国、德国、韩国、新加坡等许多国家几乎所有政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除了政党建立自己的网站外,很多政党领袖和政治精英为了能与选民加强联系和沟通,也纷纷建立自己的个人网站,以扩大宣传面和影响力,加深网民对自己执政理念和思想的了解。另外,博客(BLOG)推出以后,被当今许多政党领袖和政治家有效利用,也被许多网民广泛推崇。

  3.利用社会网络资源为政治发展服务。未来政治发展将更多地依赖网络技术,任何政党都不会漠视网络技术对党的建设与发展的影响。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可以适时、方便、快捷地开展网上互动与交流,无论是政治领袖、政治精英、专家学者,还是一般网民都可以就同一个话题进行网上探讨,而不用过多地考虑参与人的社会背景、身份地位、年龄长幼等很多复杂因素,从而可以缩短政治家与平民之间的距离,提高民众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除了建立独立的网站,世界上很多政党还利用其他社会知名网站的影响,在平时就注意通过建立专门网页版面、开设不同的主题论坛、接受网民的互动对话,以及发布新闻等等,扩大政党在公众中和社会上的影响。尤其在各国大选期间,不但政党主动联系各网站来宣传自己,为谋求赢得大选积极作准备,同时各网站为了追求高浏览率和点击率,也主动追踪、报道、分析、评论各政党详细主张及其各种活动。如美国2000年总统大选,由于过多的用户同时登陆一些新闻站点以查看选举状况,曾使很多知名网站几乎陷于瘫痪。共和党、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戈尔、布什的三场辩论,投票选举出现的一波三折,网络媒体都能以几分钟为一个时间段进行报道。选民网站每天专门更新由CNN、路透社、盖洛普、今日美国等著名媒体统计的有关戈尔、布什的支持率,并用图表的方式详尽地展现整个过程双方支持率的变化。②

  4.运用网络扩大政党在社会上的影响和谋求选民支持。在现代社会,一个政党要想取得执政地位,就必须与社会各界和民众建立广泛的联系。互联网的发明,为政党在选举中争取选民的支持、获得更多的选票提供了条件。由于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人们完全可以在网上随时就自己关心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与政治领袖进行广泛交流,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在网上投票。当然,竞选功能不是政党利用互联网的一项单项功能,而是各政党利用互联网功能的总检阅和大综合。利用互联网进行竞选,集中体现了政党利用互联网的目标与热情所在。网络为政治游戏带来了新的未知的规则,它使得竞选成本大大减少,它允许任何人筹集竞选资金、吸引追随者、进行自我组织,并通过某种以前非有政党机器的资助不可的途径接触选民,从而强化了竞争的民主性。传统选举必须拥有够候选人资格的财产,这对大部分民众来说是难以企及的,而上网却是人人都可以办到的。

  5.在网络上提供更多服务便民的途径。很多国外政党在网站上开设各种电子论坛,为网民提供发表意见、参与评论、互动交流的平台。尤其是政党的重大主张、重大行动、重大决策,可以利用互联网论坛的形式听取各方意见与反应,从而加强了政党与网民的社会互动,拉近了政党与民众的距离,建立了政党与民众的广泛联系。互联网信息表达所使用的符号是多种多样的,互联网上信息传播已经发展到了多媒体阶段,文字、图表、声音、图像、动画应有尽有。信息多样性的另一表现是信息种类的多样性,经济、文化、社会、体育、娱乐等各种信息同时存在于互联网上。国外政党为了提高网站的吸引力,注重利用互联网的多媒体特点为网民提供更多选择,尤其是从服务和争取民众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为了解决一些网民不识字或因视力问题不能阅读网页等问题,一些政党便建立了网上广播站,利用网络将政党领袖、政治精英、专家学者和一些在线党员的交流互动情况进行同步直播,为网民提供更多更好人性化的服务。通过网上直播的形式,使更多选民对自己关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加大了政党对自己政策措施的宣传鼓动力度,扩大了政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了政党的威信与支持度。

二、网络信息技术对政治发展和政党执政活动的影响

    以网络信息化为标志,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一场巨大的历史变革。互联网对政党这个特殊的政治组织的自身建设、运行环境、执政活动等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政党必须去适应这种要求,才能保持自己的生命力和活力。

  ()网络信息技术对未来政治发展和政党政治运行的影响深远。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日渐发展和成熟,作为经济集中表现的政治领域必然会随之发生新变化。互联网在民主参与、直接性、公开性等方面都达到了现代政治所能要求的最高程度,网络政治给现实政治发展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③主要表现为:第一,直接性。在网络政治中,任何人不需要再由别人来代表自己,而是通过“在线参与”(ONLINE)即可感知和介入政治世界,向政治体系输入要求或支持。由此,公民直接参政议政是网络政治的一种最突出的表现。第二,平等性。网络对政治平等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是以对公共事务的了解为前提的。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民对政党的执政活动更为关注,它要求政府要及时公布与公民利益有关的信息,使公民能了解自己的地位,以保护自己。平等在政治上表现为人人都有参政议政的权利,这种权利在人与人之间应该没有差别。在网上,只要符合法律允许的参政条件,你的意见与政治家的意见一样亲切可见。第三,快捷性。政治事件的发生、民众的意见、政治家的态度以及政府决策和相关表决结果,这一系列与政治有关的活动和内容,在网络上是以光速传播的,因此政治活动变得非常迅速。第四,廉价性。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使国家机构工作人员队伍大为减少,从而有助于精简机构,强化职能,形成科学、民主的决策系统和管理系统。而政治效率的提高将主要依靠技术和知识的投入,由此导致国家机构工作人员队伍结构向知识、网络方面倾斜,将有更多的国家机构工作人员从事与网络有关的工作。总之,网络对政治领域所产生的影响是革命性的,而政治领域的变革也必然会对以政党政治为特点的现代政治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政治的发展将更多地依赖网络技术,任何先进的政党都不会漠视先进的网络技术。

  ()网络信息技术将成为政党执政的便利工具。从世界上一些政党运用互联网的情况看,在政党建设和执政活动中,特别是在政党选举中,网络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成本低。建设一个廉价政府是政党保持执政地位的基本要求。网络环境下行政所需付出的成本,同传统行政方式比较少之又少,这是一个廉洁的政府所期望的,更是一个民选政府的必要的条件。互联网的出现使这一点变为现实,纳税人仅付出微乎其微的成本便可以轻易地获取有关政府的官方文件、政府预算、立法提案、委员会听证以及议会议程等方面的信息。只有当人们更容易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的时候,才会形成对国家、民族、事业有价值的观点。在线信息将成为民主制度的鲜明特征,是民众和公共机构所期望的。通过电子邮件和网上讨论所进行的交易,在形式上更少一些正式性,而更多一些会话性,因此,比之官方性质的正式协商和官样程序更能显出人人平等的气氛来。二是效率高。在近几年的选举中,一些国家利用网络把政党、政治领袖与选民的距离拉近,使用电子投票,大大提高了选民的参与程度和投票率,使投票的结果很快公布。三是容易监督。通过互联网,可以设置一条便于快速查询的复查路径,尤其是当两个终端处在同一个机构的控制之下的时候,这一点更容易实现。例如,在巴西的选举系统中,记录了到每一计算机、程序和文件的路径,选举后可以对此进行复查,以确保系统在任何时候都是安全的。该系统是由巴西一家专门为网络银行提供整体网络系统解决方案的公司安装的,通过这一系统,还可以对投票过程实施实时监控,一旦有入侵和舞弊的迹象,选举官员们就会收到来自系统的警告。④四是人性化。以往选民都只能在他们注册的投票站投票。可是由于时间的限制、恶劣的天气、交通不便,或者因为身体状况的恶化,人们无法及时赶到注册的投票站。在实行网络投票后,人们可以前往任何投票站,因而便于他们挑选离家、离工作地点、离学校或其他什么地方最近的地方投票。此外,在线投票容易赋予侨居国外的国民选举权,而传统选举方式使侨民被剥夺了在国内事务中的基本权利。

  ()网络信息技术对政党的执政方式提出了新要求。伴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信息时代的行为模式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时代的印记,政党的执政行为及其能力建设也不例外,也应该适应这一时代的变化,体现这一时代的要求。首先,网络信息时代是各类资讯无障碍快捷传播、社会运行越来越开放透明的时代,对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出了新要求。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进步,把整个地球缩小成为了一个“地球村”。在网络中,空间彻底消失了,边界不复存在了,地位、身份、层级不再具有实际意义,无论咫尺还是天涯,无论是最高决策者还是社会普通群众,都可以无障碍地出现在同一个平台中。信息可以方便地获取,信息也能迅捷地传播。这样开放的技术状态直接导致开放的社会状态,公开、透明日渐成为了信息时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也成为了在信息时代政党执政的最基本要求。任何执政党都要在公开、透明的情况下迅速做出决策,其决策结果又必须直接接受社会大众的评判与检验。在这样的情形下,如果仍然停留于过去的理念模式,满足于过去的方式方法,不仅不能执好政,还会引发严重的问题。其次,网络信息时代是民众利益诉求有条件充分表达,社会群体有可能参与社会与政治事务的时代,对执政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出了新要求。在以网络普及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任何人、任何群体、任何组织,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表达他的要求、传播他的理念、贡献他的意见,并且通过网络寻找志同道合的赞同者与支持者;跨区域、甚至跨国界的看似虚拟但又确实能在政治发展中起作用的组织与团体,对现实社会中的政治组织及其政治行为产生着越来越长影响。这一变化从政治发展角度来看无疑是积极的、进步的,但对现实政治运行来说则是极具挑战性的。再次,信息时代是社会大众权利意识普遍觉醒,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广泛交往的时代,对政党的执政资源和执政方略提出了新要求。信息时代不仅仅是信息广泛交流的时代,也是社会群体广泛产生,各种交往关系空前活跃,各种社会性活动此起彼伏的时代。不同的社会阶层与利益群体出于不同的阶层群体意识、不同的利益获取与维护方式,肯定会发生各种形式的矛盾与问题。面对社会利益的逐渐多元化,政党在执政时应更多地从法律方面去“协调”与“协商”。⑤

  ()网络信息技术为政党和政治家鼓动与争取民众提供了便利条件。网络媒体借助其几乎不花成本而迅速散播思想的能力,对政府的权威,无论是普选的,还是其他的,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国际社会中,在线社区已全权取代意识形态、信仰、地缘、种族、性别或其他传统的对人进行分门别类的标准,而成为政治和社会的推动力。数字时代的人们远比政治家们想象的要聪明和机警。网络使更多的人参与,人们登陆到网站,通过一个密码和数字签名确认身份后,投出他们在强制性的总统选举或议会选举中的一票。在投票持续数天时间内,人们可以随时在白天或黑夜进行投票,投票的过程不受任何时间上的限制。投票过程中,网站提供必要的在线帮助。在线投票将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参加投票,尤其是那些为家务所束缚的人,或者旅游者和侨居者。人们再也不会因为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或者因为暴风雨无法参加投票。精于网络知识却对政治漠不关心的年轻人将可能显出更多的兴趣。当然,并不是说在线投票能够改变人们对政治的冷淡,它只是让人们觉得投票不再那么累人,从而使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目前网络投票模式一般更适合于智能化社区。网络选举将在民主选举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府必须对人们改进选举服务水平的要求谨听慎行,就像他们处理改善其他公共服务的呼声一样。传统的政治模式是政党竞选人走出去试图为他们的立场和主张赢得足够的支持。而网络却是公众走出去为他们的信念寻求政治支持。他们在网上四处浏览候选人、政党和非党派组织的网页,看谁与他们关心的问题观点相符。这将促使政治家们面向社会发言,而不仅仅是面向其政党机器,从而有助于公民做出更为明智的抉择。互联网的出现使网络与选举人的互动越来越重要,掌握网络的使用技术、熟练地制作和使用网页也就成了政治家的必备条件。这是时代对他们提出的基本要求。互联网无疑是一种新的充满活力的交流方式,政治家们绝不可以对此置之不理。未来的候选人竞选的成败将取决于他们如何使用网络,统计表明,网上冲浪者平均会花费20分钟的时间浏览政治网页,网络进入政治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大势。

  ()网络成为政党实施良政的有效技术工具和新手段。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快速传播、同步交流、信息检索、现实虚拟、游戏娱乐、电子商务等功能的广泛应用,网络媒体功能越来越多,给政党进行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改革创造了难得的机遇。由于网络的版面不受限制,数据库可保存已经刊发的所有新闻信息,供网民浏览,通过互联网络,网民不必出门就可查阅、浏览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难以数计的电子报刊。作为现代社会中政治参与、经济建设、科技创新、文化发展、社会管理的基础设施,互联网的发展为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由于网络具有公开性、及时性、便捷性等特点,互联网在联系政党和民众方面有突出优势,使得执政党可以有效利用互联网对将要出台的有关政策措施进行网上征集意见,一些重大事件和重大事项的公布可以在瞬间完成,民众和社会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浏览一些重大事件和政党政府决策,使民众与政治领袖和专家学者的在线对话和互动交流成为可能,为民众和社会监督政党和政府执政行为提供了条件,这就为政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就避免了由于少数人或片面决策而带来的缺陷。同时,也为政党实施良政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和条件手段。20003月,埃及总统霍斯尼•穆巴拉克在访问了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高科技走廊后,颇有感触,随即向美国在线社区发出了一条数字信息,认为虽说政府是替它的人民说话的代表机构,但这并不排除其他社会角色的参与。执政者受到的“挑战”在于,“要为新的社会变迁留有足够的余地,以适应新的在线社区和不分国界的网络”。⑥穆巴拉克以其深邃的眼光对网络技术在执政中的作用作了明确的判断,为立志巩固执政地位的政党提供了新的视野。

三、运用互联网积极推进我国政治发展和加强党的建设

    网络信息化时代不仅对我国未来政治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而且为党的建设创新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吸收借鉴国外政党运用互联网的有益做法和经验,我们必须自觉地积极地将互联网的巨大优势为“我”所用,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用现代手段开辟网络虚拟空间党的建设的新领域,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1.不断拓宽党领导群众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渠道,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长期执政地位。互联网逐步渗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世界各国政党争相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与民众的联系,通过互联网宣传鼓动扩大其影响,我们必须适应这一趋势,加强信息传播手段的更新和改造,积极掌握和运用互联网这一现代传播手段,为创新群众工作找到新的载体、途径和平台,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服务。这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从国外政党对互联网的运用和我们党运用互联网的实践来看:一方面,进入网络时代,媒体的转化和舆论工具向个人手中的转移彻底改变了国家和个人的关系,人们可以在网上真正自由地评议政府政策,迫使政府将集中于手中的权力向社会成员回归,全民分权制成为现实,任何忽略、甚至违背民意的政治都将不可能继续,国家决策进入了真正的民主时期。另一方面,网络也为党和政府了解掌握民意,获取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决策的反应提供了非常好的渠道和平台。充分发挥和运用互联网的资源与优点,有利于党和政府更好地听取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使党和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和民主,促进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扬,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和落实,推动党和政府的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党处在网络化的信息环境中,应该充分利用以网络化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现代高新科学技术,有效增强党的力量,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长期执政地位。⑦当今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不断创新。在网络信息社会条件下,吸收借鉴国外政党运用互联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成功做法,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创新;网络信息环境下,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必须通过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调整好党在方向性、原则性、根本性问题上的最高最终决策与各社会组织、各市场主体具体事务上的多中心分散决策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最高权威与各级各类组织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自由之间的关系,逐步提高人民群众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扩大人民群众参与重大决策和民主监督的能力与水平。

  2.高度重视互联网对党的建设环境的影响,实现党的建设与网络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的有机结合。当代世界,信息化和网络化浪潮正以汹涌澎湃之势席卷全球。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因特网为工具体系、知识要素驱动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信息时代主要标志的互联网使人们突破时空限制,联系更为便捷,相互影响也更加直接,日益成为人们进行信息交换的重要平台。在此背景下,人类教育、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政治关系发生了极大变化,对政党这个特殊的政治组织的生存和运行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既为党建手段创新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互联网的应用使信息到达的范围、传播的速度与效果都有显著增大和提高,世界各国政党争相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和改进对外传播手段。从世界政党对互联网的运用来看,当代先进科技与政党建设相结合,是政党顺应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潮流,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及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先进信息平台和信息网络等手段,有效整合党的建设信息资源,从而增强党的建设效率性、参与性、民主性的必然趋势。⑧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如果没有自己的强有力的网络宣传,就有可能在新的、最重要的媒体上丧失阵地,从而不利于党和国家的形象塑造,不利于党宣传和组织群众。因此,网络化的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和发展要素,理应成为加强党的建设和创新群众工作的重要手段。党建工作要积极借鉴各种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如目标管理方法、系统工程方法、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只有学会利用网络化信息技术,创造党建工作现代化的条件和基础,才能使党建工作更好地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体现、增强和保持党的先进性,更好地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同样,党如果在自身思想建设上不能有效采用现代网络文化的全天候贯通、互动性交流的先进技术,而仍然停留在单向灌输上,那么,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难以落实。党的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如果不能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去及时地真实地搜集民情、反映民意,党就难以令人信服地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所以,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不仅需要理论创新,也需要在党的活动方式、工作方式及物质载体上大力创新。互联网为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更好的途径和发展平台,及时有效地采用现代网络等高新技术武装自己,才能更加令人信服地保持先进性,达到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工具创新给社会带来的伟大变革,与时代共同发展,充分运用互联网强化我党执政地位,使党更好地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更好地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文化的发展;更好地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3.结合新的形势不断创新党的组织工作,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从国外政党和我们党的基层组织对互联网的应用实践来看,网络在组织建设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其一,促进党内组织生活的民主化。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那么,如何来促进党内民主的程度呢,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在西方,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对选举制度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被广泛运用于选举活动,这不仅改变了选票的格式,而且也改变了投票的方式,大大提高了选举活动的效率。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国际互联网,则使现代选举制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网络,候选人可以与选民进行直接地对话,而且这种对话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使选举制度更加直接和民主。我国的政治体制和选举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借鉴他们在选举中对网络的利用形式,来建立我们在互联网时代合适的选举形式和制度。这种方法还可以引入到党的组织生活中来,在党内选举和民主生活中使用互联网,充分反映广大党员的意志,促进我们的党内民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提出了扩大民主的基本方向:“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扩大民主,必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日臻成熟的信息网络技术可以用来保障干部选拔任用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有效实现。其二,利用网络可以加强党组织内部以及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首要的是党的决策要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是要深入群众、了解社会,知晓群众的真实想法和意见。另一方面也要集思广益,主动让群众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更有效率和交互式的媒介,既可以用来了解党员和群众的想法、意愿和呼声,也可以用来收集党员和群众对某一具体决策的意见,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服务。其三,利用网络可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流动人口数量大大增多。流动人口的增加使党的建设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由于组织生活不正常或者缺乏,流动党员与党的组织之间的联系大大减弱,严重的甚至中断,党员的学习与教育也无法进行,党的正常的组织生活也无以为继,许多党员组织观念逐渐淡漠,理想信念开始动摇。⑨网络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消除时空的距离,可以探索创新党的组织建设的新形式,把流动党员的管理与网络结合起来,设立网上支部,有效解决流动党员管理的问题。

    4.加快电子党务、电子政务建设,使我们党和国家在发展创新中占据主动地位。新世纪之初,党的建设正面临着许许多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党的组织状况、党员素质、党内的矛盾形态与过去都有了很大的不同,迫切需要以改革的精神来探索党的建设行之有效的新方式、新模式。电子党务正是应运而生并初见成效的一种新方式、新模式。例如,互联网上“电子党校”及党员论坛的开通,不仅使得传统的党员教育别开生面,而且使得党员参与党内事务这一基本权利的行使获得了一条便捷的途径;党的纪检组织开设的举报网站,为强化党的监督功能创造了一种有效的方式等等。从技术方面讲,“党务电子化”属于“服务创新”的范畴,既是当代先进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更是创新党建的理性抉择。信息化条件下,党建创新的一个崭新的重要领域就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电子党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党建工作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在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传统党务工作中诸如单一的读书读报式组织生活方式等手段、方式中已有许多不适应之处,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借鉴世界政党成功运用互联网的经验,将现代网络技术导入党务工作,开展“电子党务”,不但可以实现党务工作手段和方式的创新,而且拓宽了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找到了一个在承继传统党务工作有效经验基础上,与现代社会发展相融合的接口。从广义上讲,我国的电子政务的范围既包括各级行政机关系统的政务工作信息化,也包括各级党组织党务工作的信息化。也就是说,中国的电子政务既包括行政系统,也包括党的系统。从党的建设的角度来看,电子党务是当代先进科技与党的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党的建设顺应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潮流,充分运用先进和高科技手段及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先进信息平台和信息网络等手段,有效整合党的建设信息资源,从而增强党的建设的效率性、参与性、民主性的一种新型的党建模式。开展“电子党务”,通过电子办公、电子信息传递,可以极大简化繁琐的日常党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时效性,使传统党务工作在“插上科技翅膀”后增添新的活力,提高党务工作层次与水平,开创出一个富有生机的新天地。

  5.注重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吸引力。网络信息社会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所处的是极其复杂的社会环境。网络作为影响广泛的传播媒体正日益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接触到网络、电视等先进媒体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高科技的优势,实施高频率、高强度的信息辐射,积极扩大其文化与价值观念的传播,这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立体的“无所不在”的外来文化借助国际互联网等能毫无遮拦地对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施加影响,而思想政治工作如果方法仍旧单一、形式仍旧枯燥,就很难与其抗衡,其成效多半也会在两者全方位的碰撞中被耗散。因此,改革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和方法,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与渠道,创造更为新颖有效的、适应现代人信息交流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捍卫我们的民族文化、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今天已成为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知识经济时代是重视个人的时代,全球经济和文化融合的加剧,使人们的观念日趋多元化,个性更加突出。⑩由于知识是一种独特而又无限的资源,它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着革命性的影响,因而它对人的全面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育政治上优秀、业务上一流的高素质人才是今天竞争的关键,强化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开拓意识,方能使我们在21世纪的高科技较量中稳操胜券。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反思以往那种把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对立起来,片面强调社会价值,忽视甚至否定个人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的弊端,在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上重视个人的内在需要,通过启发和调动人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将提高人的单一素质升格为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最终造就一大批独立自主的、富有创造性且生气勃勃的现代社会的优秀人才。而伴随这个过程,思想政治工作无疑应从纯粹促进社会发展的社会性功能,向着在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前提下,促进个人全面健康发展的个体功能方面转化。网络时代还就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网民。这一社会群体主要是青少年、知识分子、国家公务人员和外企、私企中的“白领阶层”(即社会中高收入者)。这个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有知识、有思想,对社会变化敏感度高、生活水准较高,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群众基础。同时,这个群体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单一教条式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接受程度不高。因此,需要我们适应新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机制,去影响这个深受网络传播影响的受众群,改变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局部性、相对封闭性的不足,以社会性、开放性的工作手段,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宣传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提高他们抵御西方思想和殖民文化侵蚀的“免疫力”,使之拥护党的领导,接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基础。

  

    注释:

  ①楼培敏:《电子政府:网络时代的政府重塑》,《改革》2003年第2期。

  ②谭国雄:《世界政党对互联网的运用与启示》,《经济学家》2004年第10期。

  ③孙韶林、张钦朋:《网络化趋势给政治发展带来的挑战及对策》,《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第1期。

  ④韩狄明、詹兆雄:《网络技术是执政不可忽略的新资源》,《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5年第1期。

  ⑤辛鸣:《把握信息时代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学习时报》2005516

  ⑥引自韩狄明、詹兆雄:《网络技术是执政不可忽略的新资源》,《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5年第1期。

  ⑦张婷:《电子党务建设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探索》2006年第3期。

  ⑧邱思开:《发展电子党务增强执政能力》,《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1期。

  ⑨曹泽林:《信息化时代与党建创新》,《企业党建》2004年第4期。

  ⑩曹泽林:《信息化时代与党建创新》,《企业党建》2004年第4期。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环境下党的群众工作创新研究”(05CDJ003)的阶段性成果。原文载于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作者杨金卫系山东社会科学院政策研究室/创新办公室主任 研究员)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