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
    
秦庆武: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山东
发布时间:2015-12-15 14:24  作者: admin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报道》第6期 阅读量: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首次将“美丽中国建设”写入规划。这既与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一脉相承,也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绿色发展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一、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新理念

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类是地球生命系统中的一员,与其他生物及其环境因素具有功能和结构的依赖性,构成鲜活的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以自然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两个发展阶段,正开始进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第三个阶段。在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只能是“以自然为中心”。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以人为中心”的观念曾一度占主导地位。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人们逐步认识到,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处,把世界看做是“自然—人—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才是正确的世界观。

二是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在人类认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十分有限,因此资源紧缺的问题并不突出。工业化社会到来后,人类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资源短缺问题便突出出来。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使人类认识到,只有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才能使社会永续发展。

三是生态的平衡和环境的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处,其重要的底线就是做到生态的平衡和人类生存环境的不被破坏。生态有一定的自然修复能力。在生产力不发达的人类早期阶段,人类对生态的影响有限,生态靠自然修复就能维持自身平衡。但是,工业化的到来,在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福利的同时,由于人们不注意环境的保护,也对生态平衡带来了巨大影响,造成了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打破了生态平衡。而更为严峻的是,生态系统破坏容易修复困难。即使人类付出巨大代价,有些生态也难以修复。因此,维护生态平衡和安全,也是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四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五中全会提出,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序有度利用资源,坚持节约优先,树立节约和循环利用的资源观;要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要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只有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山东绿色发展和生态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

主要自然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我省水资源严重短缺,水生态平衡失调。全省淡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值为306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09%,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34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9%,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1/6。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建设。土地垦殖率高、耕地后备资源匮乏,人均耕地面积1.27亩。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综合防护效能差,特别是生态防护林,人均不足0.1亩,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8%。矿产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证程度逐步下降。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我省是工业大省,重化工业占比较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较高,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居全国前列。城市环境质量处于较低水平。全省有8个设区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低于国家二级标准,雾霾天气对民众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地表水水质污染严重,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理处置率偏低,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农业面源污染持续扩大,农药化肥施用强度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威胁。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山东省森林覆盖率低,只有18.8%,且结构不合理,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低下。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1.5%,土地风沙化面积已达1250万亩。地下水超采,水位埋深大于6米的平原超采区面积为2.75万平方公里,海水入侵面积已达1120平方公里。生态破坏严重,矿区地面塌陷面积达332平方公里,粗放开采造成植被和景观破坏、湿地减少、调控功能明显降低。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全省劳动生产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4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5倍,原材料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是24倍,水泥是211倍,化肥是213倍。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付出了过大的资源与环境成本。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大。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全省环境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如不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尽快调整产业结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将难以解决。

三、坚持绿色发展是建设生态山东的有效路径

目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历史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尖锐,节能减排形势异常严峻。只有以“美丽山东”建设作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作为根本途径,以生态建设为重要着力点,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才能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瓶颈,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是要增强忧患意识,树立绿色发展新理念。要把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作为山东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加快构建绿色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坚持绿色富省、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山东美丽。

二是要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经济以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为支撑,以发展绿色新兴产业为导向,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促进技术创新,创造就业机会,降低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及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加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和引进消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以及重点工艺流程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资源生产效率,控制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依法关闭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的落后产能。采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三是要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强化环境保护。我省当前要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要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增加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种类,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有效控制城市大气、噪声污染,加强重金属、危险废物、土壤污染治理。要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强化执法监督,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要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

四是要完善政策体系,健全激励机制。要加大各级财政对绿色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大规模环保治理工程建设,支持石墨烯等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和环保产业加快发展,大力推广高效节能环保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技术改造,积极构建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体系,形成对绿色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需求拉动。落实健全污水垃圾处理费征收和使用管理,提高重金属污染物排污费缴纳标准。推进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大税收、金融对绿色经济的支持力度。

(作者系山东社科院省情研究院二级研究员)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