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
    
郑艳:雨花灯影共春景
发布时间:2019-04-01 15:51  作者: admin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19年2月15日第81期 阅读量:

花火竞起

正月为农历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即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又称“元夕”“上元”或是“灯节”。良宵元夜,灯月留影,这个月圆之夜,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不寻常的意义。

除夕伊始,人们关门团年,在新旧时间转换的过程中,暂时中断了与外界的联系,随后人们打破静寂,用喧天的锣鼓和舞动的龙狮开启又一年的热闹。

元夕是色彩斑斓的节日,而华彩灯火是这不夜天的重中之重。元宵张灯源于古时以火驱疫的巫术,随着佛家燃灯祭祀的风习流播中土,后逐渐演变为元宵张灯的习俗。

隋唐以前,元宵张灯的记述很少见,而城市夜生活的兴起促进了元宵张灯活动的扩布。到了隋朝,京城与州县城邑的正月十五夜,已成为不眠之夜。唐代,京城里取消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夜的宵禁,人们可以彻夜自由往来,即所谓“金吾不禁”: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宋代,元宵灯火更为兴盛,张灯的时间由三夜扩到五夜,灯笼制作也更为奇巧,诸如沙戏灯、马骑灯、白象灯、人物满堂红灯等灯品都有记载。

宋元易代之后,元宵依然传承,只不过因为一些缘由,灯节如同其他娱乐节日一样受到限制。明代全面复兴宋制,永乐年间元宵放灯延至十天,京城百官放假十日,灯节迎来又一个高潮: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绕月下月如银。

——【明】唐寅《元宵》

元夜灯月相映成趣,赏心悦目,人们穿梭其中,甚是热闹,也算是记忆中元宵节依然欢乐的历史佐证。

灯彩之外,元宵节的斑斓还有飞腾的焰火。宋时,皇宫观灯的高潮便是施放烟火。明清,焰火品类逐渐繁盛,诸如线穿牡丹、水浇莲、金盆落月等也是奇巧无比。元夕之夜,张灯放花,群相宴饮,这便是旧时人们常说的“闹元宵”,似乎空气里都弥漫着又一春的喜气与艳丽。

然而,在社会急剧变革的当代,旧时的一些时间节点所承载的意义已渐渐被现实的日常生活所消解,人们好像慢慢失去了一些感受和兴趣,繁复的节气和节日也开始慢慢简化为吃些什么就过去的日子。

当然,我也并不确定是否应该把每一个时间节点都过成往日时光的再现。我只是觉得,时间自有它的曼妙,大抵如人饮水一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偏爱的段落。

我们觉得变了的,可能始终都在,只是换了一个方式而已。看到的是落地为尘,看不到的是入土化泥。我们走到此时,经过一个个春夏秋冬,有时沉寂,有时蓬勃。这,便是自然告诉我们的道理。

四时有序,万物共生。而人,也在此中。

天一生水

太阳运行至黄经330度时,即为雨水,属于农历正月中期。《释名》云:“雨,水从云下也。雨者,辅也,言辅时生养”。《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春生万物,需要雨露的滋润才能够成长,所以人们常言:春雨贵如油,正是大好的雨水时节。

从公历2月19日前后开始,每五日为一候,雨水共有三候:

雨水初五日,一候獭祭鱼。雨水之日,水獭开始捕鱼,然后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

雨水又五日,二候鸿雁来。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

雨水后五日,三候草木萌动。又五天过后,小草、树木等开始发芽,绿意盎然的春天已然悄悄地来临。

早些年,我们生活的世界相对更简单一些,人们对于自然有着更多的关注和感知,大概每天都能发现世界有了些变化,也正是这些变化催促着人们的生活做出一些调整。《礼记·王制》曰:“孟春之月,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虞人”,掌管山河、苑囿、畋牧之事。雨水之后,人们跟随着水獭的节奏,也开始进入河湖打鱼。《通典·诸杂祠》又曰:“东晋哀帝欲于殿前鸿祀,以鸿雁来为候,因而祭之,谓之鸿祀”。鸿雁到来,人们要祈祷顺遂。那时,动物的生活具有节律感,人们的日子也更有仪式感,相辅相成之中,尽显物我合一的观念。

雨水之日有雨,在农人眼中是大吉之事,农谚有曰“雨水有水年成好,雨水无水收成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旧时,人们也会在雨水之际进行“占稻色”的习俗,算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测。所谓“占稻色”就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是年稻获的丰欠:如果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多,则是年稻获的收成越好;如果爆出来的米花少,则意味着年景不好。南宋时期,爆炒糯谷多在元宵节前后进行,元代开始有了雨水占稻色的记载。到了明代,“爆谷”不仅能预卜庄稼收成,还能占喜事、问生涯:

东入吴门十万家,家家爆谷卜年华。就锅抛下黄金粟,转手翻成白玉花。

红粉美人占喜事,白头老叟问生涯。晓来妆饰诸儿女,数片梅花插鬓斜。

——【明】李诩《爆孛娄诗》

雨水节气始于七九,河冰解融,水波流动,大雁北归,草木萌动。当一场细雨悄无声息地飘落,唤醒了凝结已久的大地,草开始变青,柳开始抽芽,花儿慢慢含苞待放,万物开始欣欣向荣,春天的气息仿佛在一瞬间就变得浓厚起来了……农人们忙于农事,多半无暇也没有闲情抒怀,诗人们对春天的感觉倒是随着滴滴细雨逐渐清晰起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春天的绵绵细雨,也许给人带来无限欣喜,也许给人无限忧伤。雨疏风骤,润物如酥,忘了青春,也误了青春,这便是更为敏感的诗人们的诉说。

乍暖还寒时候 火树银花不夜

记忆中,人日之后,无论白昼,大街小巷上几乎都是五彩缤纷的样子,较之新春时满目的鲜红有了一些些改变,更加斑斓,也更加热闹。

这个段落正值初春,雨贵如油的时候;

这个段落恰逢元夕,花放千树的节日。

雨花灯影里,又是一年春好处。

(作者系山东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