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
    
石晓艳:坚持科学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
发布时间:2015-12-28 14:51  作者: admin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15年第7期 阅读量:

石晓艳.jpg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科学回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的历史条件,围绕科学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丰富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科学理论,为推进全面建成小康,实现强国复兴指明了方向。

一、全面建成小康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科学发展需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五大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 这是由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决定的。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强化创新发展部署,如美国再工业战略、德国工业4.0战略、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新成长战略、高技术战略等应运而生,创新已成为各国之间的主赛场。“十三五”期间,我国首次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创新中引领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大数据、互联网+等网络强国战略。在协调中优化资源,在原有“四大板块”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发展战略”。在绿色中实现可持续,积极倡导并有效实行绿色发展战略,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在开放中合作共赢,通过“一带一路”、“亚投行”、中欧、中国东盟等载体寻求主动开放,双向开放和资本开放。在共享中普惠人民,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在网络、交通、文化、教育、就业、医疗、环境等方面实现人人共享。科学发展就是要在机遇中厚植发展优势,立足创新,寻求突破,才能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

2.这是由当前我国处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决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面临新变化,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也面临一些新的风险和挑战,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正呈现出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三期叠加”的新特征。一是经济增速出现双中高换挡的新变化。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劳动力要素首次于2012年出现劳动力数量和占总人口的比重双降,人口老龄化加快,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人口结构和劳动力供给难以长期支撑高速增长。资源环境和人民对生态环境的强烈渴望,使得经济增速要与劳动力供给、生态环境改善相协调。二是结构调整出现供给侧改革的新变化。长期以来,我国依靠“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呈现出良好的效果。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主要矛盾正在发生变化,中国消费品正呈现出供需错位的结构性失衡,低端产能过剩需求不足,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供需错位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将通过供给侧改革得以优化调整。三是增长动力发生新变化。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的到来,新兴产业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科学发展就是要解决新常态下面临的新问题,化解矛盾,确保经济高效率发展。

3.这是由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决定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创造了众多的“中国奇迹”,诸如高铁等诸多产品已然领跑世界。发展理念上也由原来的赶超发达国家向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共建话语体系的方向转变,大国形象和影响力逐渐提高。但我们也更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没有变,国际地位上依旧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国经济依旧是:总量大、人均小;劳动生产率低,就业问题突出;城乡差距大;人均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高;仍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科学发展就是要在差距中补齐短板,确保经济公平发展。

二、“十三五”时期山东科学发展的主要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发展问题依然突出:老龄化人口形势严峻;作为资源大省和重化工基地,产能过剩,工业污染;高端制造业尚未形成气候;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十三五”时期,山东要秉承科学发展原则,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立足实际、敢于担当、勇于突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

1.以高端制造为突破口,将山东打造为中国“工业4.0”的引领者。质量竞争力是经济新常态以及未来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现代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诸如标准、完美、精准、守序、专注、实用和信用等核心文化形成的制造业精神。山东制造业发达,特别是机械装备制造业向来有其发展的优势,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将是山东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机遇和载体。因此,“十三五”时期,山东要深入挖掘制造业精神气质,以互联网+协同制造为依托,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塑造“山东智造”网络体系,打造中国“工业4.0”的引领者。

2.培育新兴增长空间,促进山东协调发展。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破解阻碍区域融合发展的各种深层障碍,弥合区域发展水平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十三五”时期,山东要科学合理培育、优化、整合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空间、轴线空间、集群式空间、特色空间,壮大济南、青岛两大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引导产业向胶济铁路沿线、沿海线和京沪高铁沿线优化布局,继续建设“两区一圈一带”,深入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环渤海经济区和“一带一路”的对接与合作,支持绿色空间、智慧空间、森林空间、蓝色空间、网络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构筑均衡协调多中心集群式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3.以生态城镇化为载体,塑造魅力山东建设。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绿色革命引领的发展范式正悄然到来,城镇化建设已进入以“经济优先”转向“生态优先”的新时代。发展理念上,倡导“理性增长”,探求资源约束下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利用效率,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文元素等都融入城镇发展,实现城镇化发展的生态均衡。发展内容上,以城镇总体生态环境、产业结构、社区建设、消费方式的优化转型为出发点和归宿,建设特色鲜明的生态城镇,谋求山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4.以深度开放的姿态,寻求区域间多样化合作。一是打破跨越行政区域限制,积极融入环渤海经济区建设。充分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承接京津地区产业、科技和人才转移;探索港口建设合作模式,逐渐实现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淡水、电力、煤炭等资源要素共享共用,实现错位共赢发展。二是抓住中韩自贸区先机,打造鲁韩经贸桥头堡。三是加强与德国的全方位合作。德国是山东在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行业涉及机械、汽车零部件、化工、电力设备、食品、零售等。山东要抓住与德国合作的前期基础,开展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工业4.0”建设。四是加强与新加坡以及印尼、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文莱等中国-东盟的双向投资合作。

5.发展分享经济,推进网络强省建设。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据开放共享,释放大数据红利;推动互联网+”应用创新,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产业;依靠民间资源服务与公共利益,建立需求数据化,构建互联网+大数据+的新型民生工程体系;打造大数据平台建设,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系山东社科院政策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