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
    
袁红英: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发布时间:2018-12-04 07:01  作者: admin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18年11月15日 第75期 阅读量:

一、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及全球贡献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40年历程,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40年间,中国历经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探索,从无到有构建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并不断进行完善,从闭关锁国转向全方位开放,人民生活从贫穷落后步入小康,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经济总量指标来看,1978年中国GDP排名世界第11位;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此后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年上升。根据IMF的数据,2017年中国的GDP达到12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比重达到15.3%。从经济增速来看,中国的经济发展持续保持活力。1979-2017年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9.5%,明显高于世界同期2.9%的平均水平,也高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同期平均水平。虽然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年均增速大概回落2-3个百分点,但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全球经济增速相比,这一增速仍处于领跑状态。

同时,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也持续大幅提升。1979-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8.4%,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自2006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居世界第一位。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8%,超过美国、日本贡献率的总和,拉动世界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从国际贸易领域来看,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并于2001年正式加入WTO,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占世界比重不断提高。在世界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中国进口需求增长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做出了突出贡献。应该说,中国的发展不仅造福了广大中国公民,也为所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创造了发展机遇。

二、中国正着力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实践证明,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同时也是在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未来,中国还将在进一步扩大开放方面推动多项重大举措。

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2018年6月,中国发布了2018年版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一、二、三产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不仅取消了汽车、飞机、船舶等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还在金融、运输等服务业及种业等领域进一步开放,充分体现了中国外资管理体制更加开放、灵活、高效的改革方向。

营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过去,中国吸引外资主要靠优惠政策,现在和未来会更多靠改善投资环境。中国将加强同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增强透明度,强化产权保护,坚持依法办事,鼓励竞争、反对垄断。2018年3月,中国组建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新机构,对现有政府机构作出大幅度调整,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同时,重新组建了国家知识产权局,进一步完善了执法力量,加大了执法力度。中国鼓励中外企业开展正常技术交流合作,将全力保护在华外资企业的合法知识产权。

积极主动扩大进口。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主动推进扩大进口,促进经常项目收支平衡。2018年,中国将大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同时降低部分其他产品进口关税,努力增加人民群众需求比较集中的特色优势产品进口。2018年11月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不是一般性的会展,而是中国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动。

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从2013年开始,中国已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等地设立了三批共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1+3+7”试点格局。自贸试验区探索5年,许多试点经验已经在全国推广。2018年4月,中国发布了《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赋予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将推动海南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海南将分两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第二步是探索实行符合海南发展定位的自由贸易港政策。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标志着中国正在向全球最高标准的开放模式迈进。

三、中国与欧盟合作基础及未来展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欧盟成员国的贸易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彼此重要的合作伙伴。贸易合作方面,2004年以来欧盟一直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一直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2017年中国对欧盟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5%,高于美国和东盟。投资合作方面,中国对欧盟成员国投资屡创新高,中国企业对欧盟投资存量由2001年的21.63亿美元增长至2016年的698.3亿美元。截至2016年末,中国在欧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2700多家,已覆盖欧盟全部成员国,雇佣外方员工13.37万人。中欧班列的迅猛发展也为中国与欧盟深化合作提供了助力。截至2017年底,中国境内开行中欧班列城市已达35个,到达欧洲12个国家的34个城市。

未来,中国与欧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

一是进一步提升中欧投资贸易便利化程度。近年来,中国与欧盟分别对外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但彼此之间尚未有建立自贸区的计划。自贸区建设有助于中国与欧盟在贸易摩擦领域形成解决机制,进一步释放中国与欧盟贸易活力,促进中国与欧盟投资与贸易的深度发展。在双边投资领域,中国企业在欧盟的市场准入面临较大阻力,加快中国与欧盟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将有助于实现双边投资的平等与互利。目前,中国与欧盟BIT谈判已进行17轮,双方应继续推进谈判,争取早日达成一致,并在此基础上将中欧自贸协定(FTA)问题提上议事日程,或者可以考虑合并推进中欧BIT谈判与FTA谈判。

二是加强中欧在第三方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合作。中国与欧盟在第三国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具有资金及在该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欧盟具有严格的环境及劳工标准,各自优势的结合可以保证项目的成功。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以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且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都有大量投资需求。而中国与欧盟都面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及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不仅可与这类沿线国家开展产能合作,还可将中国与欧盟间受地理距离、运输成本影响较大的行业向第三国进行产业转移,在优势产业进行深度合作。

三是加强中欧在新技术领域的有效对接。中国与欧盟成员国在新能源汽车与通讯网络技术领域合作空间巨大。在5G通讯技术领域,双方已开展深度合作推进5G技术的全球标准化;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与欧盟都制定了电动汽车生产计划,有待深化合作。欧盟在技术研发上有着固有的优势与经验,而中国有着近14亿人口的大市场,新技术产品可通过市场的反馈不断完善和成熟,中国与欧盟在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将有利于双方高新技术的发展。

四是推动中欧在城镇化方面的合作。中国目前有超过八亿的城市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同中国相比,欧盟有超过7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更重要的是,欧盟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服务与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城镇化成为拉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智能、绿色、低碳是欧洲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和优势,更是中国未来城镇化亟需借鉴和学习的方向。

五是加强中欧智库合作。智库在建立中欧战略互信上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欧洲民众包括决策层都是通过智库的研究报告了解中国的情况。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新挑战,中欧智库责无旁贷。应尽快对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新趋势、新挑战以及战略应对等开展联合研究;尽快就建立中欧自贸区涉及的重大问题开展联合研究;继续办好中欧论坛等,并以此为重要平台,加强智库间的对话交流;争取多方支持,设立中欧智库合作研究基金。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