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
    
唐洲雁: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走在前列
发布时间:2016-08-25 08:32  作者: admin        来源: 《大众日报》2016年8月24日 阅读量:

唐洲雁.png

编者按 8月15日,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在济南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山东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山东气派、齐鲁风格的社科强省。我们就学习贯彻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精神、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强省,采访了山东社科院党委书记唐洲雁。

本版编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和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精神,是当前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山东社科院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唐洲雁: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努力方向。为学习贯彻好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山东社科院及时召开了全省社科院系统学习座谈会,《中国社会科学报》用两个整版进行了公开报道。在院内,我们采取党委中心组学习等多种形式,深入领会讲话精神实质,组织广大科研人员撰写了20余篇理论宣传文章,在各大媒体公开发表,近期还将结集出版。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我们研究制定了山东社科院“十三五”规划,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极大振奋了广大社科工作者的积极性。作为我省最大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智库机构,山东社科院将把学习贯彻好这次座谈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并最终落实到本院正在组织实施的“十三五”规划中去。我们要利用创新工程的优势,整合“山东智库联盟”的力量,通过“十三五”规划的扎实推进,走在全国地方社科院的前列,为繁荣发展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挥排头兵的作用。

本版编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我们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应该如何体现“创新”的重要性?

唐洲雁:2015年,山东社科院启动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具体来说,一是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我们在科研组织运行机制、科研成果评价考核体系、科研辅助手段和方法、人事管理制度、人才培育方式、经费配置和使用管理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创新,一定程度实现了人员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设置了创新报偿机制,激发了创新活力。

二是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十二五”期间,全院取得各类精品研究成果595项,一批成果在国内外理论界、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在《人民日报》《求是》等发表理论文章近50篇,在《经济研究》《哲学研究》等发表学术文章285篇;承担省级以上研究课题52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1项;基于自有数据发布的山东省经济社会综合调查成果,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

三是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全院现设15个研究所(院、中心),12个院重点学科、1个重点扶持学科;设有山东省“泰山学者”高效生态经济研究岗位和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山东省社会科学文献信息中心、山东蓝色经济文化研究院、山东省思想理论动态研究中心;在原有6个省级研究基地的基础上,新设立山东省统战理论研究基地、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基地、山东省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基地,省级重点研究基地达到9个。

四是逐步拓展开门办院渠道,与20余个地市、高校、科研院所、新闻媒体签署了合作协议,在全省建立了2个分院和10个调研基地;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20余场次,与多国社科研究机构建立了较密切的合作关系,先后接待外国专家学者80多批367人次。

“十三五”时期,山东社科院将进一步扎实推进创新工程,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主线,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强化特色优长学科为抓手,以打造学术品牌为目标,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各领域创新,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为实现山东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做出新的贡献。

本版编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为我国新型智库建设提供了契机,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成功创建一流的国内高端智库?

唐洲雁:山东社科院未来五年工作的总目标,就是建立完善符合新型智库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搭建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的学术平台,培育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基本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进程中走在全国地方社科院前列,争取进入国家高端智库行列。

具体目标是:着眼于打造全省马克思主义研究宣传的“思想理论高地”,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建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坚强阵地和宣传中心;着眼于发挥省委、省政府重要“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加强事关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建成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咨询中心;着眼于建设山东省高端学术殿堂,构筑特色学科体系和研究格局,建成山东省地域历史文化学术研究中心;着眼于建设山东省省情综合数据库,建成山东一流、国内知名的研究评价中心。

本版编辑:改革越向深处推进,困难和阻力就越大。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我们找出那些不利于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创新的体制机制因素,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进行改革,除此之外、别无他途。您认为我们目前亟须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

唐洲雁:就我自身的经验来看,目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面临的体制机制方面的约束仍然存在;传统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仍然存在,思想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科研创新能力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型智库的要求;科研成果总量不少,但有重大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多;研究成果针对性还不够强,对决策需求把握还不够准确;高层次人才和省情专家数量不足,青年科研队伍素质需要提高;支撑智库发展的平台载体较少;科研经费支持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科研机制、人才机制、管理机制、协同机制等四个方面加以改进。

科研机制。第一,要优化学科布局,实施“双轮驱动”战略,支持特色性学科向专业化高端智库的方向发展,加快推进资政型应用学科发展,巩固提升基础学科,积极培育前沿型、交叉型新兴学科,重视发展具有重要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确保学科传承。第二,要坚持高质量成果支撑,出版一批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精品力作,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对策建议,推介传播齐鲁文化。第三,要以高水平课题引领,积极争取承担更多的国家社科基金等高层次课题,加大对完成高层次课题的激励和支持力度;要积极承担省委、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交办的研究任务,积极承接省直、地市、企业的发展规划类、绩效评估类研究课题,进一步提升服务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人才机制。要落实单位选人用人自主权,创新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政策,实现一流人才一流报偿,逐步构建起专兼结合、引育并举、梯次优化、结构合理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体系。要把编制优先用于科研紧缺岗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培养和造就一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高端专家队伍。

管理机制。一是进一步优化内部机构设置,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完善制度,破解难题,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建立与新型智库建设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和内部治理体系。二是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需要,打造权威省情数据发布平台和评价中心,努力打造“数字化社科院”“信息化社科院”,将本院建设成为国内知名、山东一流的综合性数据调查、研判、分析和信息发布中心,建成山东省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价中心,成为支持综合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的数据信息创新基地。三是严抓党风学风,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健全学术不端查处机制。

协同机制。一是要做大做强山东智库联盟,实现联盟成员数据、信息和资源共享。精心组织实施山东省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协同创新专项和山东智库联盟调研基地课题的研究工作,办好“泰山智库论坛”,打造有全国影响的智库评价中心,主动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建设学术研究协同创新团队和协作联动机制。二是精心打造重大学术平台和学术品牌。高质量编纂和出版包括《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库》在内的《当代齐鲁文库》等高水平系列学术成果。争取院办学术集刊纳入CSSCI来源集刊。努力将“蓝皮书”“黄皮书”打造成为展示我院智库成果的重要平台。三是打造国际学术交流平台。突出重点方向和特色学科,继续办好“中韩儒学交流大会”“中韩海洋经济论坛”等传统双边或多边学术会议。四是加强基地建设,组建跨学科、跨部门综合性智库研究平台,开展山东省综合经济社会调查、山东省发展指数调查分析、山东省区域竞争力评价,打造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实现对我省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监测、评估、预警、预判。未来5年争取建设5个以上的分院,在每个地级市设调研基地,探索在条件成熟的县、企业、社区设调研基地。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