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
    
李广杰:山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问题、挑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5-11-11 16:09  作者: admin        阅读量:

李广杰11.png

【编者按】近日,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广杰在青岛参加“一带一路”战略学术研讨会并发表主题演讲,本文根据演讲内容整理。

一、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空间布局、重点合作领域

1、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

共建“一带一路是我国主动应对全球发展格局新变化和我国发展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共建一带一路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

从国际层面看,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纵深发展新趋势的需要。

一是全球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世界经济进入了深度调整期,外部需求增速仍未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据统计,1990年以来,全球贸易额年均增速为5.1%;但是,2012~2014年,全球贸易增速连续3年低于3%,年均增速只有2.4%。在全球贸易增长放缓的同时,世界各国普遍把扩大出口当作促进经济复苏的重要手段,采取各种措施支持出口发展,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我国开拓国际市场、保持外贸稳定增长面临较多困难。

二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形势严峻。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低速增长、失业率总体偏高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不仅发达国家层层设置贸易壁垒,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频频出台新的贸易限制措施,我国成为近年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

三是国际经贸规则进入“重构”期。多边自由贸易谈判进展缓慢,许多国家转向更积极地推进区域性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谈判。美国近年来大力推进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试图重构国际贸易规则,我国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面临新考验。

从国内层面看,是适应经济新常态、深化对外开放、培育发展新优势的需要。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近年来,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发生明显变化,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也已进入新常态。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支撑条件的变化和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如,受低成本比较优势弱化、全球总需求增长乏力等因素制约,我国对外贸易进入增速换挡期和结构转型期;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展,对外投资超过利用外资正在成为新常态;我国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之间的关联日益密切,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协同发展趋势日趋明显,我国的对外投资相当大一部分是以购买我国设备的形式出去的。

可以说,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进入了出口与进口并重、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并重的新时期,特别是通过资本输出带动产能输出、产品输出成为一个突出特点;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引进外资的目标瞄准了中国,一场“争抢”中国投资的大戏正在世界范围内上演。

2、共建一带一路的空间布局

1  “一带一路”示意图 

2  六大经济走廊示意图(图片来自《南京晨报》)

3、共建一带一路的基本路径与重点合作领域

共建“一带一路,需要找准与沿线国家的利益契合点。共建“一带一路的基本路径是促进“互联互通”,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

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合作领域,大致包括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合作、产业投资合作、能源资源合作、金融领域合作、人文交流合作、生态环保合作、海上合作(海洋领域合作)等8个方面。

二、山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和基础

山东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对外经贸大省、海洋经济大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具有明显优势,有条件在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全国东中西部联动开放发展过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同时,山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经贸合作已有良好基础。山东的优势和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区位优势

山东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交汇区域。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沿线重要地区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支点区域,山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对外扩大开放、对内加强合作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2、交通物流优势

山东交通基础设施完备,港口优势突出,铁路和高速公路发达,各种运输方式衔接良好,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物流体系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山东沿海港口城市众多,沿海港口远洋航线通达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青岛、日照、烟台、威海四大临港物流中心基本建成,东北亚国际物流枢纽和航运中心地位日益显现。2014年,山东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2.86亿吨,居全国第二位。另外,以济南、青岛、烟台、威海四个国际空港为主的客货机场,已开通国际国内航线300多条。

3、产业和产能优势

山东经济总量(GDP)位居全国第3位,农业、工业、海洋经济发达,产业体系完备,为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提供了良好基础。

一是农业产业优势。山东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粮棉油、瓜果菜、畜产品、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农产品出口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2014年,山东农产品出口额为168.33亿美元,占全国农产品出口额的23.4%

二是工业产业优势。山东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大省,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械、电子、纺织、食品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近年来取得显著进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近4万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利润和利税位居全国前列。

三是海洋经济优势。山东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科技综合实力较强,海洋经济拥有良好发展基础。2014年山东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04万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5%,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4%

4、对外经贸合作基础优势

多年来,山东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合作,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均位居全国各省市前列。

一是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2014年,山东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达到2771.2亿美元,位居全国第6位;出口的大类商品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61.7亿美元、205.9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比重分别达到38.8%14.2%

二是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2014年,山东实际利用外资152亿美元,位居全国第7位。近年来,服务业利用外资快速增长,2014年山东服务业利用外资54.3亿美元,占全部外商投资的比重达到35.7%。同时,制造业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过去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现在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汽车、造船、工程机械、造纸、化工等行业。

三是境外投资近年来增长迅速。山东省境外投资额2003年只有3.14亿美元,2014年达到50.5亿美元,位居全国第3位。到2014年底,山东省已有2600多家企业开展了跨国经营,累计境外投资额超过200亿美元。山东境外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洲和欧洲,涉及产能转移、批发零售业、农业和采矿业等领域。

四是对外承包工程能力较强。目前,山东对外承包工程经营企业有200多家,来自电力、石油、化工、机械、建筑、矿产、路桥、运输等行业领域,对外承包工程项目主要以交通运输建设、电力工业、石油化工、房屋建设等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为主。2014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06.0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92.55亿美元,位居全国第2位。

5、对外经贸合作平台与载体优势

山东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重视对外合作平台和载体建设。拥有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161家,数量居全国第一,其中,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5家,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9个。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家。数量众多的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山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重要平台和载体支撑。

6、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已有良好基础

2014年,山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外贸进出口676.4亿美元,占全省的24.4%;引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113个,实际到帐外资14亿美元,占全省的9.21%;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境外企业(机构)124家,中方投资28.1亿美元,占全省对外投资的44.7%;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68.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9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64.8%52.9%

截至2015年上半年,山东省累计批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3570个,合同外资139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105.6亿美元;备案核准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企业(机构)1252家,中方投资102亿美元;累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承包工程合同额52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42亿美元。同时,山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些城市之间建立了不少友好城市关系,为与沿线国家开展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合作交流提供了重要依托。

三、山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山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也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从山东自身看存在一些明显的薄弱环节,从外部环境看面临不少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东向”开放与“西向”开放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

山东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区域,但是,“东向”开放与“西向”开放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相对于与东盟、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区域的合作水平而言,山东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中亚、中东欧、俄罗斯等区域和国家之间经贸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比较薄弱。“东向”开放与“西向”开放的明显不平衡,不利于山东发挥“一带”“一路”交汇枢纽作用。

2、山东多数企业跨国经营层次不高、经验不足

近年来,山东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全球范围布局产业链,对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企业跨国经营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山东境外投资目前仍存在诸多不足,如投资结构不够合理、项目规模偏小、投资方式比较单一。山东企业绝大部分对外投资项目中方投资在100万美元以下;对外投资以绿地投资方式为主,采用兼并、收购、参股等资本运作方式的较少。而且,由于山东企业对外投资起步较晚,多数企业对境外投资环境缺乏足够了解、对国际投资规则及运作方式不够熟悉、缺乏跨国经营专业人才、风险管控能力不足,驾驭国际化经营的能力较弱。


图3  2014年山东省境外投资的领域分布及比重(来源:省商务厅)

3、与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机制缺乏

对外合作机制建设,是促进对外合作交流的重要保障。目前,广西、广东、上海、福建等沿海省份和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内陆省份,已分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建立起一些有效的合作机制。以广西为例,不仅拥有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等重要区域性国际合作平台,而且搭建起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和关丹产业园”两国双园”、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中国-柬埔寨现代农业示范中心、中国-越南跨境经济合作区等一系列产业合作和投资贸易的重要平台。这些合作机制和平台,提升了广西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了广西与东盟各国之间的合作。目前,山东与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机制缺乏,既缺少国家级合作平台,与沿线国家地方层面之间的合作交流机制也明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山东与沿线国家之间合作的开展。

4、开放型经济体制不完善

山东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与经济全球化、国际规则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在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方面还存在较多障碍。

首先,外资准入限制依然较多。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很多国家推进国际投资合作的普遍做法。但目前山东与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一样,仍是实行准入后国民待遇,对外商投资准入特别是服务业领域投资准入仍有较多限制。其次,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近年来山东对外投资发展很快,但目前在投资审批、外汇管理、金融服务和人员流动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制约。第三,对外贸易便利化程度有待提高。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申报和审批手续仍然比较繁琐,通关、出口退税便利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5、与国内沿线省份的合作有待加强

多年来,山东积极开展与国内其它省份在市场、资源、产业等方面的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总体来说,与周边省份和中西部省份之间的经济合作仍然比较薄弱,合作领域和层次都有待拓展和提升。

6、“一带一路”沿线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复杂

“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多数是大国角力的重要区域,有些是多个文明交汇的区域,有些是政治经济稳定性和成熟度较差的区域。“一带一路”贯穿几十个国家,每个国家市场成熟度不同,不同国家在文化、经济、法律、政治和监管体系上存在明显差异,甚至一些国家还存在政治不稳定或是政府管治低效的情况。山东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企业“走出去”有可能面临政治风险、商业环境风险、法律风险、财产安全风险、文化冲突风险等一系列风险考验。包括山东企业在内的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已遭遇过不少风险,如,政局突然变化,合同化为泡影;不了解当地风俗、忽略了环保成本,造成成本攀升;超低报价拿项目,担负巨额损失;忽视工会作用,冲突不断、黯然出局;等等。


图4 企业境外投资面临的安全风险

(此图来源:EIU_英国《经济学人》智库)

7、来自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企业的竞争以及国内其他省份的竞争

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经济体的企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经验和人脉基础。例如,我国对东南亚国家投资虽在不断增长,但累计投资只有300多亿美元,而欧盟达2000亿美元,美国达1600亿美元,日本为1000多亿美元。包括山东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在向产业链高端延伸时将会遭遇来自发达国家企业的竞争压力。比如,我国的高铁“走出去”,最近在东南亚若干国家与日本企业竞争相当激烈。

国内各省区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热情强烈,纷纷提出各具特色的思路和举措,在战略定位、对外通道建设、对外合作平台和重大项目、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方面竞争激烈。面对国内众多省份的同台竞争,如何利用好自身优势,实现与其它省份的良性竞争,借力国家战略加快本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开放型经济水平提升,率先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在促进我国东中西部联动开放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山东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四、山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着力点

山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大格局中的地位为目标,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需求为导向,强化青岛、烟台、日照、威海等沿海港口城市和济南、淄博等内陆中心城市的支点、节点作用,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贸易合作、产业投资合作、能源资源合作、海洋领域合作、人文交流合作,加强与国内其他省份合作,培育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新优势,把山东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交通物流枢纽、“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高地、国家海洋经济对外合作示范区、全国东中西部联动开放发展重要引擎。

1、加强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一方面,山东应进一步加强港口、机场以及陆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海运、空运、陆路运输三者之间的有效衔接,推动山东港口、机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机场的合作与互联互通,构建连通内外、便捷高效的海陆空综合交通物流体系。

另一方面,发挥对外承包工程能力较强的优势,积极参与中国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促进山东企业到沿线国家扩大对外工程承包业务,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图5   山东已开通的国际货运班列

2、深化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

一是扩大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潜力巨大,据统计,过去10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年均增长19%,高出同期我国对外贸易平均增速4个百分点。山东应通过提升对外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开展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促进活动,实现与沿线国家贸易合作规模的持续扩大。

二是扩大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开展投资合作的意愿强烈。山东应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扩大对外投资机遇,以提升山东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为目标,引导轻工、纺织、建材、钢铁、电子设备、化工材料、工程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设厂,促进优势企业在全球布局产业链条;促进山东企业到矿产资源富集的沿线国家投资,深化能源资源合作;发挥山东农业发达优势,深化与农业资源丰富的沿线国家开展农业种植、畜牧养殖、林木种植加工合作。

三是积极引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国企业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投资项目。坚持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并重,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到山东投资发展,在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食品加工等领域开展投资合作。

3、加强与沿线国家海洋领域合作

发挥山东海洋经济和海洋科技综合实力强的优势,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依托,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港口建设与海洋航运、海洋渔业、临港产业、海洋生态保护、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科技与人才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将山东建设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海洋经济合作示范区和海陆统筹发展试验区。

4、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合作

“一带一路”既是“经贸合作之路”,也是“人文合作之路”。山东应坚持以扩大人文交流促进经贸合作,以旅游、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事业等领域交流合作为切入点,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与合作,为提升经贸合作关系奠定基础。

5、抓好“一带一路”支点城市、节点城市建设

支点城市、节点城市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依托。《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和相关规划中,从国家层面把山东的青岛、烟台列为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把山东的青岛、日照列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主要节点城市。山东应从省级层面明确一些沿海港口城市和内陆中心城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支点城市、节点城市地位,把支点城市、节点城市打造成为对外开放高地、开放型经济发展高地,使其在山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6、加强与国内其他省份合作

国内其它省份在对外开放、产业发展、商贸物流等方面各有独特优势,加强与国内其他省份的合作对于山东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至关重要。山东应突出加强与周边省份和黄河流域中西部省份在产业发展、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区域通关一体化等领域的合作,与各省份之间形成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开放发展格局。

五、山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对策

在进一步完善《山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的同时,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对策,推进山东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1、突出与重点区域和国家的合作

“一带一路”涉及东亚、南亚、澳洲、非洲、中亚、西亚、中东欧、欧盟等区域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资源禀赋各异、历史文化千差万别、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与山东合作的基础与潜力各不相同。应根据“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特点,找准与沿线国家合作的契合点,明确与沿线不同国家和地区合作的重点领域。同时,把与山东具有良好经贸合作基础、合作潜力大的区域和国家作为重点合作对象。如,山东与韩国、日本、东盟、澳大利亚、欧盟之间经贸合作已有良好基础,应进一步深化合作;特别是应抓住中韩自贸区、中澳自贸区以及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机遇,深化与韩国、澳大利亚和东盟国家的合作。

2、完善与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机制

进一步完善与沿线国家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加强与沿线国家之间的友好城市建设,促进与沿线国家地方政府层面的合作交流;拓宽民间交流渠道,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作用,建立完善与沿线国家的民间交流机制。通过政府互访、青年交往、学术往来、文化交流、经贸活动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与沿线国家政府间和民间的友好交往。

3、加强对外经贸合作平台和载体建设

一是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运营山东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加快与沿线国家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平台对接,支持企业利用网络平台开拓国际市场。培育和引入外贸服务企业,打造具备电子交易、公共信息、口岸通关、金融配套、航运物流、出口退税等全流程服务功能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

二是积极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目前,我国已批准设立19家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其中已通过确认考核的有13家。在已通过确认考核的13家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山东省拥有3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山东应在继续抓好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的同时,鼓励和支持省内大型企业和国家级开发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山东企业到沿线国家投资提供重要载体和平台。发挥大型骨干企业和国家级开发区的引领作用,带动省内一批中小配套企业“走出去”,促进山东对外投资企业在境外聚集发展,打造全产业链战略联盟,形成综合竞争优势。

三是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

4、筛选和落实重大项目

重大项目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无论国家层面还是省级层面,都将筛选、落实一批重大项目。山东应积极筛选一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项目,争取纳入国家相关规划,促进重大项目的实施与落实。

5、完善对外经贸合作公共服务体系

企业是对外经贸合作的主体。在引导山东企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针对企业对外贸易、对外投资面临的服务体系不完善、融资难、风险防范能力不足等问题,政府应加大服务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对外经贸合作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更多的山东企业“走出去”。

一是完善企业境外投资支持政策。完善财税、金融、保险、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为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提供支持和服务。加大金融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和服务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推动扩大对外贸易和投资结算中人民币使用规模,有效降低外贸企业汇率风险;支持企业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

二是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别研究。对其投资环境、法律环境、产业发展和政策、市场需求、投资风险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为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境外投资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三是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作用,为企业境外投资提供法律、会计、税务、投资、咨询、知识产权、风险评估和认证等服务。

6、创新对外经贸体制机制

积极复制推广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加快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对外投资管理体制和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加大以青岛保税港区为核心区域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申建力度,争取尽早得到中央政府批复,在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先行先试。

加快推进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打造中韩自由贸易先试平台、中韩产业融合先行高地,为进一步扩大鲁韩、中韩合作先行探路。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