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
    
曹振华:《<狂人日记>“吃人”意象生成及相关问题》
发布时间:2017-10-25 15:43  作者: admin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17年10月15日第49期 阅读量:

《狂人日记》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是中国文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开山之作。自发表之日起至今,一直是新文学研究的集中关注点,形成了近百年的所谓 “狂人学史”。尽管如此,也仍然存在研究盲点。由于《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地位,中国学界近百年来多关注五四新文化运动这一国内社会文化背景对其的催生意义,忽视世界文化滋养对鲁迅文学创作的直接作用,这不仅是鲁迅研究而且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严重缺失。这样的缺失,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几乎被西方学术主宰的中国学术界,显得尤其不可思议。以至于到了2012年,旅日学者一篇对促使《狂人日记》“吃人”意象生成的日本因素的探讨,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引起轩然大波。这篇发表于《文学评论》的文章,对日本明治时代以来的“食人”言说作了全面细致考证,以大量的统计材料还原鲁迅留日时期日本脱亚入欧的时代风潮、特别是对西方文学和学术译介的热情以及热衷于国民性研究的文化现场,最后得出结论是:“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作,《狂人日记》从主题到形式皆诞生于借鉴与模仿——而这也正是中国文学直到现今仍然绕不开的一条路。”这是中国学术界无法接受的,由此,《狂人日记》“吃人”意象生成这一话题,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热点问题,这在《狂人日记》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新华文摘》连续三年转载有关讨论,本文是此次讨论的总结性文章。

本文超越既有研究视角的创新点有3点:

1.肯定明治日本“文明开化”的近代化文化场域对《狂人日记》“吃人”意象生成的重要作用。进而明确主张中国现代文学诞生场域或发生学研究,应该打破既成的封闭模式,突破一国史观拓展到多国史观。

2.首次提出《狂人日记》具备三个层面的真实,一是生活真实(历史上与现实中存在的吃人事实、迫害狂患者行为心理症状符合病理学);二是科学真实(狂人疯话有进化论人类学学理基础,未曾接触西方文化的中国人不能理解,以为是疯子胡言乱语);三是象征性真实,即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弊端以及对国民性的反思。这三个层面的真实是从艺术构思到艺术表现的统一,也使《狂人日记》成为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结合的典范。

3.指出《狂人日记》在哲学层面对传统文化及民族性反思,是以人类学-民族学-进化论思想为基础,只有重视鲁迅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思想学养,才能切当理解《狂人日记》文学独创性的跨文化跨学科广阔视野与深厚积淀。

本文刊发于《东岳论丛》2014年第8期,署名周南。

(作者为山东社科院《东岳论丛》副编审,本成果获山东省第三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