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
    
张述存:跨越关口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发布时间:2017-11-21 15:27  作者: admin        来源: 《大众日报》2017年11月17日 阅读量:

党的十九大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关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作为首次提出的崭新概念,“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战略目标,也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重要支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对发展动力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制的塑造、优化和完善,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这里强调的“主线”,指的是我国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的主脉络,它在经济工作中起统领作用和主导作用,其他相关经济工作都要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的目标和要求进行组织和开展。新时代新背景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着力点放在发展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尽管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产业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大而不强的特征仍然十分明显,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今后一段时期,应瞄准国际标准,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就山东来讲,应全力抓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产业智慧化为导向,加快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智慧产业化为导向,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以跨界融合化为导向,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品牌高端化为导向,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强化创新驱动,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战略支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十八大以来,我国和我省科技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仍存在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产学研未形成有效合力,政策配置重“果”轻“源”、基础研究、共性研究和前沿研究薄弱,技术孵化和技术转移体系不完善、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率不高,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高端创新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省强化创新驱动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强创新能力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突破发展工业设计、大数据、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突出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发挥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引领作用,努力形成创新驱动新高地。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研发体系,深入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研发力度,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突出应用导向,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强化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创业孵化基地。三是加强创新人才保障。完善人才引进政策,重视引进具有核心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处于国际行业前沿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吸引更多国内外高端人才到山东创新创业。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个人奖励政策,提高科研人员科研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健全科技领军人才股权、期权及分红激励机制,完善科研人员在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流动政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央首次提出的重大战略,是在“美丽乡村”战略基础上的一次重大提升,里面有很多亮点,比如“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就及时回应了广大农民的关切。近年来,随着中央的高度重视与政策发力,“三农”发展的内外环境都得到了很大改善,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非常多,农业资源消耗过大、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加重、农民种粮效益较低等一系列问题都还非常突出,迫切需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举措,十九大报告列举了很多条,最重要的还是做好以下三点: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严格落实报告提出的“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规定;二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三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此,可以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首先从全国整体区域看,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其次从城乡区域看,要突出城市群的引领作用,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再次从重点区域看,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加快边疆地区发展;最后从陆海区域看,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当前,我国区域发展还存在明显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陆海差距问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逐步消除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构建更加均衡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从我省发展的实际来看,同样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构建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确立新时代我省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一是深入开展“两区一圈一带”提升行动,促进东中西部在更高水平上协调发展。二是加快城市群培育,在更大尺度空间上,谋划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在全国城市群中的地位和影响。三是加快沂蒙革命老区、黄河滩区等特殊区域发展。四是坚持陆海统筹,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促进“海上山东”快速崛起,实现“海上山东”与“陆上山东”协调发展。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根本保障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这个重要论述,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和努力方向,也使得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了根本的政策保障。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没有完全到位,还远不能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充分保障。主要表现在:生产要素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仍未有效破题,在市场准入、土地、资金、能源资源、审批等领域仍然存在较多政府干预或计划经济烙印,使得对民营经济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经济体制并未完全形成,政府对国有经济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体制仍未完全理顺;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事权、财力与支出责任不匹配,财力逐渐上移和支出责任逐渐下放形成“剪刀差”,导致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的财政治理能力弱化,难以为市场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上,间接融资主导的融资体制“脱实向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弱化。对此,要按照十九大战略部署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二是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三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四是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五是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六是深化投融资、财税、金融等其他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更加有力、更加健全、更加有效的根本保障。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开拓空间

十九大报告在对外开放上重点突出了三个方面的新内容、新思想。一是明确提出将“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我国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发展重点。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市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优化全面开放的区域结构,推动我国经济与“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市场的深度融合,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成为我国现代化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支撑。二是提升贸易投资的水平。十九大报告不仅提出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还要求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是提出了建设自由贸易港的设想,以高质量外资的引入推动现代化市场经济运行质量的提升,以开放倒逼改革,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三是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新优势,推动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将我国市场体系与境外的市场体系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实现国内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协调发展和良好互动。根据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要求,在推动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大力加强产业合作基地建设,推动现有省内经济园区转型升级,促进省级经济开发区向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转化。推动境外园区建设,使境外园区成为我省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推动经贸合作平台发展,特别是构建各种类型的国际商品贸易合作平台、国际展会平台、对外经济综合服务平台和网上交易平台。三是利用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快引进大型跨国公司总部、研发中心和先进制造业的进程。四是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引导我省钢铁、有色、建材、化工、轻纺、工程机械、船舶和海洋工程等重点行业企业向境外转移生产能力,为我省产业升级拓展空间。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山东省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