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研究动态
    
文化所举办第十一期“悦读·悦想”读书分享活动
发布时间:2021-06-04 16:48  作者: 闫娜   摄影: 许东   来源: 文化研究所 阅读量:

2021年5月31日上午,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举办第十一期“悦读·悦想”读书分享活动。本期活动由副研究员闫娜担任分享人,主题为“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及实践启示”。


列斐伏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他把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译介入法国,是马克思主义法国化的重要人物。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和空间理论在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为我们认识资本全球化提供了重要分析工具和研究视角,对当前中国的城市更新及文化空间生产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闫娜首先介绍了列斐伏尔生平及其空间理论的重要著作。列斐伏尔是著作等身的思想家,在长达90年的生涯中,写了60多部著作、300多篇论文,是日常生活批判的开启者、法国辩证法奠基者、空间社会学的开创者。他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和苏联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法国马克思主义的兴盛与衰败、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建构与发展、法国1968年学生运动、城市社会运动和全球化批判、苏东剧变等,他的研究理论在城市社会学、空间政治学、人文地理学、结构主义符号学、国家空间理论、身体空间理论等诸多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建立在日常生活批判上,代表著作主要有《进入城市的权利》(1968)、《都市革命》(1970)、《马克思主义与城市》(1972)、《资本主义的幸存》(1973),以及《空间的生产》(1974)等。


随后,闫娜对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进行解读。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空间观进一步理论化,他谈到马克思所说的“城市对乡村的征服”和“西方对东方的征服”之时,继续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进一步研究空间和生产问题,把城市问题看做是由资本逻辑驱动下空间生产过程中所导致的空间权益在不同群体间的不平等配置。列斐伏尔为更好地解释“空间是如何产生的”这个过程,提出了三元空间辩证法分析框架,即空间的表征(representations of space)、表征的空间(space of representation)和空间实践(spatial practice),这三个概念同时存在,在资本主义社会,空间的表征成为支配性的存在。

最后,闫娜结合空间生产理论就当前的历史文化街区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文化所各位同志反应热烈并展开积极讨论,认为空间生产理论为文化所正在进行的运河文化和驿路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独特分析视角,有利于推动既有研究的理论创新和深化拓展。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李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