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
    
推动地域文化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文化研究所举办“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地域文化创新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1-11-11 17:28  作者: 孙亚男   摄影: 许东等   来源: 文化研究所 阅读量:

近年来,文化元素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对地域文化进行挖掘、研究、阐释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推进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题中之义。2021年11月7日,由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主办的“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地域文化创新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济南举行。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运河文化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余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围绕地域文化研究的发展和成就、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少红出席研讨会并发表致辞。她表示,我国地域文化源远流长、异彩纷呈,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资源是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我国地域文化研究的成就以及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经验,以地域文化研究增进中华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康化教授作了题为“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地域文化创新开发”的主题发言。他指出,软实力是来源于一定文化、价值观和对外政策等资源并经由开发转化而具有吸引力乃至同化力的一种非强制性的、无形的力量,区域文化软实力是基于对区域内文化资源合理利用而形成的对区域内人民的凝聚力、动员力和对其他地区的吸引力、影响力。在他看来,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区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一方面,文化创新是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要素,文化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的主要突破口;另一方面,高文化素质的人和良好的人文环境是推动经济发展转变的巨大力量。最后,李康化教授提出了地域文化创新开发的几点建议,包括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实施“一地一品”战略,顺应数字化的时代潮流、打造符合城市形象的专属符号等。


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张伟研究员围绕地域文化的创新转化,阐述了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进行山东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开发的问题。她指出,当前技术革新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文化生态与业态,我国文化发展正迎来一个大变革、大创新、大发展的新时代。在此背景下,山东地域文化的发展要坚持返本开新、守正创新的原则,把推动齐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推动古代思想文化的优化与再造,在山东打造全国文化道德传播高地、国家文化软实力创新平台。同时,借助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以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优先培育壮大文化产创新业态,打造全国文化创新中心为重点,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动力支撑。

 

与会学者纷纷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及社会热点问题作了精彩纷呈的发言。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孙丽君教授围绕乡村美学的产业价值及开发实践,提出我国乡村美学包含产业美(乡村特色的产业美释放出文化体验的潜力)、民生美(体验东方伦理型生活方式)、人文美(文化身份认同与自信)、生态美(体验乡村自然特质与原朴营造风貌)四个方面,并从实践案例出发,分析了从文化产业、文化+、田园综合体三个方面进行乡村美学开发的实践路径。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副编审曹世瑞从地域文化与文学的视角出发,结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情况,指出地域是进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也是近年来的学术热点,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三类研究方向,即地域文学整体研究、对作家作品与地域文化关系的研究、作家作品的地理分布研究。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学术部李金陵主任凭借深厚的知识储备,以微山湖区秘密交通线的开辟作为切入点,生动地论述了山东地区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孙书文教授通过地域文化与中华文化认同的理论与现实案例,阐述了推动齐鲁文化走在前列的对策建议。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赵卫东教授介绍了山东道教文化资源概况,并对其数字化转化的路径及前景作了深入分析。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李然忠研究员从最新科技热点“元宇宙”的概念切入,探讨了地域文化数字化传承发展的议题。他结合当今数字化变革的最新趋势提出,地域文化必须全力接纳和融入数字化潮流,才能获得真正的传承和发展。数字化的技术进步对地域文化传承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必须把握数字技术前沿趋势,对地域文化进行不断创新转化,制作出与不断进步变革的数字技术、智能终端相匹配的内容,突出内容的根本性地位。

 

与会学者还围绕地域文化的多维阐释、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进行了热烈的研讨交流。如山东社科院姜维枫研究员谈了泰山辞赋中乡愁三赋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启示;山东社科院副编审贺剑分析了山东优秀传统文化IP的电影改编情况,从而阐述了“两创”的大众传播与创意开发路径;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讲师郭素媛教授以公共文化空间理论阐释了华阳宫与济南城市文化建设;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讲师张然以热播剧《山海情》为例谈了如何利用好地域文化资源来传递“中国精神”;山东女子学院讲师侯孟含以韩国庆典文化为例指出了韩国文化旅游发展带来的启示等等。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李凤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