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
    
高晓梅:美日科技创新发展模式及启示
发布时间:2018-09-06 08:29  作者: admin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阅读量:

实体经济是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基础,而科技创新能力决定着实体经济的竞争力,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活力源泉与根本保障。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经验做法,对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以政策文化环境助力科技创新

尽管曾经历过模仿创新的阶段,但20世纪40年代之后,美国成为了全球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潮流的引领者,其科技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

一是具有冒险精神和创新文化。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国民来自不同种族、不同国家,带有强烈的冒险和创新精神,重视通过自身奋斗实现人生价值。美国社会鼓励探索创新,既赞美成功也宽容失败,这是支持创新的重要文化基因。宽松的环境激发了许多人的灵感和创造力,造就了爱迪生、盖茨、乔布斯这样的创业英雄。

二是国民教育水平较高和重视吸纳人才。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要求每个公民都要接受教育,并且把受教育的权利看作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不仅在教育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建立了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教育体系,而且非常重视吸引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到美国求学创业,为美国的创新活动提供动力。

三是良好的制度安排和法律保障。美国将保护知识产权写进了宪法,在建国之初就颁布了专利法,极大地调动了人们进行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为了防止滥用专利权而扼杀竞争,美国也建立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20世纪中期后,为加快研究成果向应用技术转化,美国出台了《塞勒—凯氟维尔法》《拜杜法案》《国防航空和宇宙航行法》等法案,建立和完善了有助于实现技术转移、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逐步形成了以企业、高校、国立科研机构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四是适度的政府干预和有效的政策支持。20世纪40年代之后,美国政府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和创新政策支持体系。通过持续提供大量财政资金,支持基础研究、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军用科技研究等;同时,政府大力支持产学研合作和军民科技研究合作,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来扶持中小企业,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此外,美国还通过军事订购和政府采购来支持创新产品,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能有效激励创新的制度和政策体系,这是美国长期保持创新活力和领先地位的根本保证。

日本从模仿到原创发展科技

日本是后发国家赶超先进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功典范,它之所以能在19世纪末实现崛起,是国内国际多种因素和一定历史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外来技术本土化和人才培养是日本崛起的关键。为了实现创新能力的渐进式发展,日本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出了努力。

一是行之有效的创新模式。日本是世界公认的最具科技创新能力的国家之一,它通过从美国、西欧大规模引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实现再创新,迅速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国家的差距,到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在生产技术上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特点的,包括学习、引进、模仿、创新等步骤的自主创新道路。

二是以大企业为创新主体。以企业为主体是日本创新模式的鲜明特点。尽管近10年来日本经济萎靡不振,但企业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研发投入。日本企业的研发活动对于日本的技术创新能力乃至国家创新体系的效率都有着重要影响。日本的研发体制一直属于民间主导型,从日本全国的科技研究经费负担看,企业投资在其中占有较高比例。绝大多数创新成果都是由大企业完成的。

三是政府积极干预和主导创新。政府在日本的国家创新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大型科技项目大都是“政府直接干预”和“政产学研密切联合”的结果。为有效提高稀缺资源的利用效率,日本非常重视产业内的合作。在某些投资壁垒较高的技术开发项目中,合作开发可以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和法规,用于指导和推进合作研究活动。通过政产学研之间的相互配合,促进外来技术与本国技术能力相结合,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向产业界的转移,以提高日本在科技方面的国际竞争力。

多方着手夯实创新发展的科技基础

实践证明,尽管美国和日本的科技创新模式各有特色,但都符合其国情,是特定历史条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可以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科技创新是决定国家或区域兴衰的关键因素。一个国家要真正崛起并保持强国地位,仅靠自身传统要素的比较优势是不行的,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能力及其主要载体——制造业的竞争力。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充分激活和发挥全民创新潜力,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素之一。而从历史上看,每次科技和产业革命都会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如果制度安排和发展战略得当,就能够抓住机遇实现科技创新能力跨越式发展。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信息网络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有利于解决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抓住这次机遇,将对实现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助益。

其次,从引进模仿到自主创新是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捷径。科技创新一般都有一个从模仿到原创的演变过程,既不能停留在模仿阶段,也不能脱离实际,盲目追求高精尖。美国早期的科技创新是从引进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起步的,以实用性创新为主,基础科学研究建树不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才大力支持基础研究和前沿性重大技术研发,逐步向原始创新转变。日本更是引进模仿的典范。由此可见,为了实现从引进技术到自主创新的转变,需要切实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对已有技术的集成创新。应该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相结合,更有效地推进全面创新和加快先进技术产业化。同时要有重点地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快培育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夯实持续创新发展的科技基础。

再次,激励创新的制度和文化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根本保证。检视发达国家科技创新的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它们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创新激励制度,包括知识产权制度、教育制度、反垄断制度、投融资制度等,并在全社会形成了尊重知识、科学和人才,赞美成功也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因此,推进科技创新,根本在于建立有利于充分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文化。为此,一是要不断健全国民教育体系,普及基础教育,积极发展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不断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二是要对应创新链条的各个环节做出适当的政策制度安排。三是要在全社会弘扬创新创业精神,真正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最后,切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优化企业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国际经验证明,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驱动实际上是人才驱动,政府在引导企业创新、搭建创新平台、促进成果转化、培育创新人才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因此,有必要加快先进信息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应用,优化升级改造传统产业。进一步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和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建设,鼓励股权融资和风险投资,积极培养创新创业团队、产业领军人才和实用技能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和智力支持。

 (作者系山东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