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
    
谢桂山:为民族复兴述学立论
发布时间:2017-05-16 15:25  作者: admin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17年5月15日第39期 阅读量:

编者按:今年5月17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一年来,“5·17”讲话犹如强劲东风,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蓬勃发展。为深入学习贯彻“5·17”讲话精神,进一步提升"创新工程"和"高端智库"建设水平,山东社会科学院于4月25日至27日举办了“科研人员学习‘5·17’讲话精神专题培训班”,全院144名科研人员参加了培训。25日下午举行开班仪式,院党委书记唐洲雁动员讲话并作辅导报告,院党委副书记王兴国主持。26日上午,副院长杨金卫作专题讲座。26日下午,全体培训人员进行分组学习讨论。27日上午举行结业仪式,院党委副书记王兴国作总结讲话,副院长张少红主持。在结业仪式上,6位科研人员作交流发言,他们从不同角度畅谈了学习“5·17”讲话的体会。编辑部特开辟专版集中刊发培训班部分发言摘要,以进一步促进学习研讨成果向科研工作转化。

再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备受鼓舞,深感作为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为实现“四个全面”著书立说,为百姓民生、社会和谐、国家发展,文明推进建言献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述学立论,是我们这代知识分子的使命和责任。

首先,要有家国情怀和民族意识。中外学术思想史和文明史一再证明,每次社会大变革、利益大调整、思想大碰撞,都有许多重大思想问题需要回答和反思。当前我们正处于民族复兴、社会大变革时代。从国内来说,“四个全面”环环相扣,“五大建设”协同推进,改革创新涉及到经济社会人文的方方面面,我们每个人都受惠于改革,每个人也都经历过改革的阵痛。审视当下国际形势,中国已站在世界文明舞台的中央,全球化趋势浩浩荡荡,反全球化声音此起彼伏,文明系统的冲突与对话同在,世界利益格局急速重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要有家国情怀和民族意识。站在国家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复兴的高度,研究回应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其次,要有百姓情怀和民生意识。作为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定要有为民情怀,要关注民情、关心民生、走近民心。如果我们的研究成果远离百姓的需要,没有百姓情怀和民生意识,就会失去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近年来,我们法学研究所从自己的专业出发研究了大量的有关民生的法治问题,如对土地流转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政府立法公众参与的研究、涉及民生的地方立法问题的研究、医疗改革问题的研究、青少年问题研究、妇女问题研究,这些研究成果都凸显了民众的喜怒哀乐,反应了百姓的期盼和需要。

第三,要有学术情怀和应用对策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既强调加强基础性研究的重要性,又强调了智库建言献策性研究的重要性。这实际解决了我们多年来关于基础与应用的争论问题。当下和今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做好基础和应用的有机结合,实现基础的应用性和应用的基础性的有机统一,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保持适当的张力,并根据各自的特点,探究不同的制度管理、评价标准、人才培养的模式。

第四要有人才情怀和爱才意识。就我院而言,要充分发挥老中青科研人员的作用。既要重视引进高端人才,更要重视培养和盘活存量人才资源,加大青训力度。最近几年,我院引进了许多博士、硕士,我院的人才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青年人已成为科研主力。与其花费大量资金引进所谓的“大牌外援”,制造轰动效应,吸引眼球,不如把有限的经费投入到“青训建设”中去,从制度建构、科研素养、生活环境、学术氛围等各方面探究青年人才成长的规律,这才是人才强院兴院的长久之策。

(作者为山东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