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
    
张述存:为时代画像、立传、明德
发布时间:2019-03-14 15:30  作者: admin        来源: 《大众日报》2019年3月13日 阅读量:

在看望政协文艺界、社科界委员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希望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这一重要指示,对于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其核心要求就是要始终做到与时俱进,紧紧围绕时代主题搞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对时代主题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也是理论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从思想理论创新的角度看,时代主题就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特定时代之内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核心问题。新时代党中央提出了新使命、新目标、新任务,概括说,就是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一切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工作人员,只有紧紧扣住“四个伟大”的时代主题,牢牢把握时代方向,仔细聆听时代声音,及时回应时代要求,才能真正把握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和实现思想理论创新。对于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关键在于紧紧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时代主题,深刻感知时代的细微变化,精心书写时代的伟大成就,努力揭示时代发展的深层逻辑,不断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解疑释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这一重要指示,对于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其核心要求就是要解决好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答案只有两个字,那就是——人民。

人民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主体,也是一切学术研究和创作的源头活水。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可能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能不能推出有价值、有意义的学术研究成果,最根本的一点是能不能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切实为人民立言,这也是衡量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的基本标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关键是要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的,多到实地调查研究,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要多措并举,强化专业培训,健全保障机制,加强研讨交流,鼓励科研人员走出去、沉下去搞调研,力戒“蜻蜓点水”调研、“走马观花”调研等现象,真正做到接地气、摸实情、出新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这一重要指示,对于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其核心要求就是要树立精品意识,结合社会实践推出更多具有原创性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学术成果。

实践孕育真知,实践检验真理。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践中构建新理论体系,提出新理论观点。“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实现创新发展,最重要的依据还是要看有没有自主性、原创性。如果只是鹦鹉学舌和人云亦云,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趋、照猫画虎,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永远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也永远不可能真正推出反映人民期望和需求的精品力作。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想在学术研究中切实做到以精品奉献人民,就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着力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不断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性、独创性,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研究,深刻剖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为解决中国发展的实际问题献计献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大家理应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这一重要指示,对于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其核心要求就是要有学术操守,坚守职业道德,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作为培根铸魂、正本清源的重要工作,多练就硬功夫,多展现新担当,多实现新作为,做好社会表率,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做到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最关键是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特别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社科界要多组织精干力量,深入解读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重大创新和战略意义等基本问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核心观点和科学方法,努力打造这一重大思想指导下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推出更多能够使国家、民族、人民都能“明德”的优秀学术成果,确保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山东省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