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
    
袁红英:通过数据库建设,提升新型智库的水平和能力
发布时间:2015-12-09 09:05  作者: admin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15年第4期 阅读量:

2015120462628057.jpg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规划,今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也提出了“五大目标、七项措施、十大工程”的具体目标。在新一轮国家发展规划中 ,大数据成为焦点。而在学术研究领域,不少学者已经意识到大数据在实证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山东社会科学院在实施创新工程建设新型智库建设过程中,成立省情研究院,打造省情研究数据库和市县发展评价中心。日前,本报记者就省情数据库建设的意义、定位和作用等问题,专访了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袁红英研究员。

记者:一般说来,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在很长的时间内主要以思辨性研究为主,强调人文关怀和批判精神,并不太重视实证性研究特别是第一手数据的支撑。山东社会科学院在实施创新工程过程中,把打造省情数据库和市县发展评价中心作为五大目标之一,是赶“大数据”的时髦,还是事业发展的需要?

袁红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是否需要实证研究数据的支撑,要区分不同的学科要求,不能一概而论。最近2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移动互联网的更新换代、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从国际上看,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出台了发展大数据技术的相关政策,我国的北京、广东、上海等地也已先后启动了大数据行动计划。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既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需要,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信息化社会,充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决策管理的前提条件。数据库技术是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各类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决策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

在这种背景下,数据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学者们不仅要通过对大量数据实时、动态监测与分析来解决科学问题,而且要通过数据思考、设计和实施科学研究。数据不仅是科学研究的结果,同时也成为科学研究的基础。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以“人文计算”、复杂网络分析、大规模数据分析为特征的研究方法逐渐被接受和采纳,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性”显著增强。数据库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将是一个基本的趋势。

另一方面,中办、国办《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促进社科院和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创新发展”。这个表述不仅对社科院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的作用、地位进行了确认和定位,也对社科院的智库建设与创新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地方社科院在智库建设中应当突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按照新型智库建设的定位进行科研体制改革,通过优化学科布局以及资源整合,不断提升自身的智库建设水平,为地方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及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目前有一种流行的认识,即认为高校智库具有雄厚的学科基础,智库的专业理论层次较高,而党政内部智库掌握着全面、详实的实际信息情况。在两面夹击的大背景下,社科院“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容易使智库建设落入“两难”境地。基于以上认识和判断,山东社科院党委决定在实施创新工程和新型智库建设中,通过加强基础研究、推动跨学科合作和研究方法创新,改变“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局面。而加强数据库建设,则是研究方法创新的具体措施。在已有研究和探索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打造省情数据库,从基础做起,发挥“中间层”的优势,练好内功。并根据第一手数据,进行市县市竞争力评估,为党政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研究背景和依据。

记者:山东社会科学院的省情数据库如何定位?

袁红英:我院省情数据库的定位是:科学、系统、全面地采集、整理、存储与开发山东省经济与社会调查数据,进行调查方法与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实施具有重大科学与现实意义的大型科研项目,为科学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作为一个由我院牵头的跨学科的综合性智库研究平台,省情数据库将聚焦社会转型过程中急需解决的战略性问题,围绕“民意、民情、民生、民计”等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对各类数据的采集、发掘和分析,实现对我省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监测、评估、预警、预测,定期推出数据成果,打造权威发布与品牌服务,为公共决策提供思想和行动方案,用科学数据影响公众,引导公众舆论和社会走向。其中为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提供基础民意数据和分析报告,是数据库的核心职能。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院省情数据库将逐步形成项目设计、调查实施、数据分析、指标体系构建、政策形成与评估、数据挖掘等能力,服务于我院乃至全省的智库性研究工作。数据库的核心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数据开发。独立的数据采集、储存和分析能力,也是《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基本要求。数据的采集将按照国际标准和规范,实现全省性、连续性、平台性。全省性就是数据的采集要覆盖全省;连续性就是要逐年持续进行,开展历时性研究;平台性就是搭建一个学术调查的平台,服务于多个学科与研究领域,服务于智库建设。

记者:数据库建设,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山东社科院的省情数据库建设,目前配置了哪些软硬件设备,计划进行哪些调查和研究项目?

袁红英:省情数据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山东社会科学院的调查和数据中心将逐步配置现代化的数据收集、储存和分析设备,计算机辅助调查软件系统拥有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系统(CATI)、计算机辅助面访系统(CAPI)、计算机辅助网络调查系统(CAWI)等调查工具。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系统,是快速采集数据的重要工具。电话调查是调查人员利用电话这种通讯工具,按照问卷的项目同被访者进行语言交流,从而获取信息采集数据的一种调查方法。它是现代社会调查的发展趋势,在发达国家普遍使用。当面访问是获得调查数据的主要手段,计算机辅助面访系统(CAPI)通过平板电脑实时保存数据,解决时效性和准确性问题,可以远程控制面访质量。计算机辅助网络调查系统(CAWI)是一种半自动化、半智能化的调查工具,可进行匿名访问和实名访问,即时收集数据。目前的配置,可以满足数据收集、储存和分析的需要。

近期,我们将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两个调查和研究项目:一是年度性山东省经济社会综合问卷调查。通过定期、系统地收集全省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基础数据,对数据进行历时性和实时性收集和分析,可以密切掌握市场调节失灵、社会良性运行受到威胁等需要公共政策介入的节点或情况,这对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总结社会变迁的长期趋势,探讨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社会议题,为智库研究提供数据资料。我们认为,为智库研究服务的数据采集,要体现全面性、针对性、超前性和预测性,以服务于科学研究、服务于政府决策作为重点。二是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借鉴亚洲竞争力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运用省统计数据和专项调查数据,对全省17城市竞争力进行评估并定期发布,为科学认识省内发展水平和地区差异,制定公共政策提供依据。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