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
    
中国文化学术集刊《中国文化论衡》正式问世
发布时间:2016-07-27 10:51  作者: admin        来源: 科研组织处 阅读量:

中国文化论衡1.jpg

在多方的关怀、关爱下,由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中国文化论衡》2016年第1期(创刊号)由社科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问世。它的出版,为我国学术界奉献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也为我院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高层次的平台,标志着在中国文化研究领域,我院获得了更多的参与权和更大的话语权。

本集刊由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每年两期,分别于上半年和下半年出版。

之所以将本集刊定名为《中国文化论衡》,是借用东汉伟大思想家王充《论衡》一书的书名,目的是围绕中国文化各种问题“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实现传道解惑的学术志向。本刊的基本宗旨确定为“合理厘定中国文化优劣得失,协力推进中国文化经世致用”,办刊方针确定为“致力于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的理性思考、中国文化的深入发掘和中国文化的实践关怀,以实现中国文化的自觉自主自立自强。”希望通过各界的通力合作,将集刊打造成有品位、较知名的中国文化研究高端学术品牌。

《中国文化论衡》集刊力图形成以下优势和特色:

一是区别于同类其他集刊与期刊一般侧重于关注中国文化某一方面或层面如思想学说(儒学、道学、墨学、佛学、易学等),力图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做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

二是既从纵向角度探讨中国文化,又从横向角度研究中国文化,实现多视域、多层面的文化融合和文化创新。

三是立足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放眼中国和世界,在中外比较中透视、反观中国文化,以达到文化的交流互鉴和多元发展。

四是致力于建构中国学和文化学的交叉学科——中国文化学,并在这一学科指导下深入探究各种中国文化问题。

本刊主要刊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发展相关的最新研究论文及其他文章,为此设立如下固定栏目:中国思想文化(儒家文化、法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兵家文化、佛家文化等)研究;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中国文化产生、变迁、结构、环境、象征、模式、心理、认知等研究;中国文化思潮、精神、传统、资源、实力等;中国文化功能、作用、整合、差异、冲突、传播、交流、选择、传承、创新、利用和发展等研究,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与比较研究,等等。

变动栏目是中国文化现象、类型研究,主要致力于中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经济文化、政治文化、法律文化、道德文化、宗教文化、科技文化、教育文化、家庭文化、通俗文化、文艺文化、审美文化、习俗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和建筑文化等领域研究。与此同时,本刊也将常设专辑、专题、理论探讨、书评、学术动态、专家访谈等栏目。

创刊号共设3个栏目,分别为社会儒学、易学文化和社会文化。所刊文章都具有原创性和创新性,体现出宏大的中国文化研究的整体性视野和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在抽丝剥茧、条分缕析的学理探讨和精辟论断之余,更是体现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沉而厚重的感情,以及对现实社会和世俗人生的强烈关注。例如,韩星教授的《中国乡贤文化论析》一文追溯了“乡贤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其在儒家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发掘和弘扬乡贤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乡贤文化在挖掘乡土文化、拓展服务领域、渗透人文精神、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涂可国研究员的《儒家孝悌伦理的理性审视》一文返本溯源,全面审视了儒家孝悌核心观念的真实义理,认为要全面准确评价儒家孝悌伦理的社会作用及其影响,应从普遍性与特殊性、一元性和多维性、原始性与继发性三个维度加以考量。其他文章,如《中国古代的灾荒与儒家的生命力——以儒家荒政思想为视角的考察》、《儒家礼仪文化及其生命观教育》、《试论宗教文化的本质、结构、类型、特征和作用》、《大众文化与中国大众文化建设》等,都是很具有现实观照和理论说服力的。

创刊号作者来自于中国人民大学、韩国安东大学、山东大学、中国孔子研究院、山东省委党校、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曲阜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其中既有在学界享有盛名的学术大家,也有风头正劲的青年才俊,充分体现出《中国文化论衡》集刊兼容并包、唯才是举的办刊理念。

本集刊的“发刊词”提出要以“三不朽”精神致力于中国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弘扬,“假如我们能够奉行这一‘三不朽’精神去创办、运作《中国文化论衡》,也许借助于此一平台或载体服务于有识之士,而‘积德行善’,而成就一番学术功业,而创建、传播包含真知灼见的思想言说。”可以说,《中国文化论衡》集刊“创刊号”的正式出版,正让这一学术梦想和学术追求一步步接近现实。(文/车振华)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