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
    
袁红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发布时间:2017-12-18 14:33  作者: admin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17年12月15日 第53期 阅读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八大以来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的重大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是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全要素、全方位创新。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各种创新中最重要的是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它对生产关系具有决定性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历史纵深和全球视野,从时代发展前沿和国家战略高度,坚持把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为奋斗目标,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本上与世界科技创新发展的进程保持了一致性,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是在前期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基础上逐步演化而来的。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创新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跨上新高度。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做了全方位的部署安排。比如:到2020年时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是我国科技创新“三步走”战略目标等。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将着眼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考察时强调,要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9月30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2014年6月4日,在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着力推动工程科技创新,实现从以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转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6年,又连续出台重大部署。1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4月,党中央通过“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建议。5月,“科技三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李克强总理对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提出明确要求。8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9月,G20杭州峰会首次把“创新增长方式”作为重要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创新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构想,中国的创新发展理念正在走向世界、引领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的重大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理论内涵。

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践,创新发展迈向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始终强调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将科技创新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源动力。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一是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制度障碍。“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的发布,从顶层设计上为科技创新按下了新一轮“加速键”。《实施意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科技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之后,从中央到地方,从重点突破到全局铺开,从建章立制到营造环境,经济新常态之下,科技体制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速度、深度和广度持续推进,发动起了创新驱动的新引擎。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协同激发高校科研机构创新活力。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创新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充分调动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对于科技体制改革意义重大。为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近年来,不少省份都制定出台了有力措施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取得了很好效果。三是多渠道支持创新人才发展,为创新提供人才保障。推进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的形成,充分发挥收入分配政策激励导向作用的政策措施,调动创新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四是科技体制改革效果初显,创新实力全面提升。面向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引领的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速明显高于工业整体增速。一二三产融合引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壮大。

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突破领域

尽管国家、全国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改革、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但落实过程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中梗阻”现象依然存在,“最后一公里”尚未完全打通,要建立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以增强科技创新实效为导向,实现各重点领域改革与创新的协同突破。

解放思想观念,积极有效促进各项政策落地实施。加快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到创新服务的根本转变。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规范“权力清单”的适用领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战略规划、政策、监督、评价、综合平衡等职能,做好营造环境、引导方向、提供服务等工作。完善科技管理机构的设置,建立科技创新委员会,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同时建立符合国情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策专家咨询体系,实现从内部决策、精英决策向开放决策、大众决策的演进。整合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能,实现部门联动、政策衔接、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消除多头管理、职能错位、相互掣肘的弊端。形成统一的创新激励制度,推动产学研互动合作,避免多头投入、重复投入和分散投入。

深化完善成果转化链条和共享机制。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机制和过程。当前,在成果转化机制设计上要丰富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着重培育各领域从科研成果供给到产业化需求之间的中间主体,并不断提高各中间主体的外向化、社会化和市场化发展水平,从而扩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合作、交易范围和规模。无论从创新投入角度(供给推动)还是从市场需求角度(需求拉动)探讨创新能力问题,都必须加强创新成果转化系统中多层中间链条的支持,重视转化体系中创新成果供给和创新成果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深化完善成果转化与共享机制需要重视构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系统,理顺政府、市场和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合作关系,围绕政府支持和市场激励的有效结合,建立促进合作的常态化沟通平台。

积极推进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科技改革创新合力。把加强协同创新作为实现创新资源与生产要素有效聚合、解决“技术孤岛”问题的根本举措,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切实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高校院所生力军作用和政府部门的协同引导作用。鼓励高校博士等技术创新团队到重点企业研究院工作。同时,科研院所也可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吸引具有实战经验的企业家兼职,推动创新群体从以科技人员为主向大众创新创业互动转变。

全面提升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激励。人才激励是科技创新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各类科技创新文件及政策措施的有效性最终要体现在对科技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激励上。科技创新型人才和团队的培育要在人才引进、人才使用、智力报偿、科研环境等各个层面提高综合支持力度。当前,提升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激励要着重在人才待遇、成果收益分配、职称评定和晋升机制等方面创新政策措施,改进创新个人和团队激励方式,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有效开发和利用科技人才资源,促进形成以人为核心的人才培育和服务体系。针对当前的科技人才现状,各类主体应合力推动科教协同与融合,为创新创业提供研发型与应用型、综合性和专业型等各类人才资源,降低各领域科研人才岗位调换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支持科研人才在科研机构与科技企业之间市场化流动,提高人才资源的集聚化与均衡化配置水平。在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和机制中,各相关主体应科学计量和体现科研人才的创新成果收益,多样化、多元化改进科研人才激励方式,探索技术成果入股的实现方式,建立智力成果的长期和长效激励方式。

 (作者为山东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