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
    
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学术研讨会在我院召开
发布时间:2013-07-19 00:00  作者: admin        来源: 哲学研究所 阅读量:

 

  7月13日,由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学术研讨会在我院十楼多媒体会议室召开。研讨会围绕三个主题而展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问题与出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文本问题”。研讨会在袁红英副院长主持下顺利开始,唐洲雁院长致辞并介绍了我院各研究所在科研人员、科研课题和科研水平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在高水平科研人员比重不断提高、获得各级别研究课题不断增多、科研水平的提高获得同行认可(中标国家重大委托项目)等方面取得的可喜进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谢地坤教授在致辞中认为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切合时代脉搏,因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不同理解,直接关系到我们应当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为现阶段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提供指导方向。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山东省委党校、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单位,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求是》、《新华文摘》、《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研究》、《东岳论丛》等期刊杂志社的30余位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我院哲学所包括全部年轻科研人员在内的所有专家学者皆在研讨会上作了发言。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与出路”这一议题,与会学者承认,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面临着物质主义的侵袭等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则在于回到“哲学”的原初含义、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意,并把这种理解贯彻始终。《求是》文化部李文阁主任和《马克思主义研究》吴波副主编共同认识到,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根源于物质主义:物质占据心灵、弱化人的精神;“现实性”遮蔽了“理想性”。解决物质主义的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通过内在超越和外在超越、最终实现公有制,从而摆脱物质对人的束缚。学界传统上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和“辩证法”的结合最为困难,而唯物史观(实践唯物主义)则相对容易地为人们所接受;山东大学哲学系刘陆鹏教授则认为,真正理解“实践唯物主义”并不容易,它决不能只是个标签,而应该贯彻始终:“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面临相关困难,原因就在于人们在认识中没能把“实践唯物主义”贯彻始终。《哲学研究》黄慧珍编辑指出,这种贯彻不彻底的表现之一就是——简单地将热点问题与马克思嫁接起来、而未能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武汉大学陈立新教授认为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所遇到的困境,关键在于回到philosophy(哲学)一词的原初意义——“爱智慧”;马克思思想是个整体,只有从整体着手,才能够达到“学习马克思主义”使人更聪明的效果。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这一议题,与会学者在“哲学形态学”的基本概念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建构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我院哲学所郝立忠研究员主张:首先,“哲学形态学”就是用“形态学”对哲学的理论特征、研究目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九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就是从我国的当前社会状况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形态”进行评价,以期达到思想与内容的真正统一。其次,唯物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对稳定的形态特征,它主张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其目的在于为大多数人服务。中国社科院哲学所谢地坤教授着重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不能唯欧美是从,拉美、东欧、俄罗斯、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成果也有可借鉴之处;应当从“世界性”的眼光和视野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新华文摘》王善超副主编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态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及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理论著述中,当代形态则表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山东省委党校张友谊教授概括指出了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态所实现的三个突破:“实践哲学”的突破,“价值哲学”的突破,以及“人的哲学”的突破。山东大学何中华教授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形态”具有多样化甚至多元化的特征,既有政治层面、又有学术层面;因此,我们应当怀抱宽容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各种不同的、可能的形态具有平等地位。这一论点得到《学术研究》何蔚荣编辑、我院哲学所刘良海研究员等人的赞同。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崔唯航副研究员提出,在建构路径上,不能仅仅把“马克思”当作哲学,而应作为思想整体加以研究;在文本问题上,不同情况下,马克思使用的同一个概念可能具有不同意义,这就要求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经典著作。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文本问题”上,学者们从研究态度、研究方法等多方面做了探讨。何中华教授认为,在态度上,我们重视文本但不能迷信文本、重视马克思主义文献学但不能迷信文献学:仅仅重视文本则容易滑向教条主义的迷雾,毫不重视文本则容易轻视经典文本,误解甚至误读马克思。在方法上,《中国社会科学》孙麾研究员认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应当实现从解释马恩经典文本到学者创造新的次生文本的转变,从对马克思思想的碎片化研究到整体性研究的转变。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鉴传今研究员系统总结了此次研讨会: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问题和出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研究对象、方法和价值立场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研究和政治阐述逐渐分离开来,社会公众在信仰上的态度也有了分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危机是社会危机的反应,这就要求我们将思想与时代、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我们应当区分学术的马克思和政治的马克思,作为一种学问和知识的马克思以及作为一种指导性政治理论的马克思。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文本问题”,我们应当加强对经典文本的深层关注,但决不能过度化到仅仅单纯重视文本;应当加强对马克思本人文本的关注、区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细节上的异同;应当深入研究“文本”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