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党建
    
国际儒学研究院党支部开展第二讲“经典·精研”新系列微党课活动
发布时间:2023-04-13 15:45  作者: 张兴   摄影: 李文娟   来源: 国际儒学研究院 阅读量:

4月11日上午,国际儒学研究院党支部开展“经典·精研”系列微党课活动第二讲——为政以德与廉洁文化。本次活动由支部书记刘云超主持,副研究员张兴主讲,支部全体党员及部分党外积极分子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张兴以郑玄《礼记注·大学》中“德”字出现的频率及郑玄对《大学》主题的注解“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为缘起开讲,重点追溯了“德”字的本义及其观念的起源。张兴认为“德”字在周代金文时期是一个政治哲学内涵,意为“全生、保生、厚生”,引申为恩惠、恩泽,而与现在普遍强调的“道德”“德行”不同。接着他从《尚书·洪范》中的“八政”推导出“政”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国家事务,而这个“政”的主体却是为政者。由此来看,为政以德是指为政者施行全生、保生、厚生的政策或者措施来处理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国家事务。

那为政以德又跟廉洁文化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廉洁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东汉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解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这就是说,不接受他人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在郑玄《大学注》的理解中,为政者主要是指君子,即人君与贤臣,是从事国家事务管理的主要人员。对于他们的廉洁,郑玄认为是有特殊要求的。他明确提出人君要有明君之德,大臣要有贤臣之德。具体而言,君主要做到以德配天、求贤放恶、亲仁轻利;贤臣要做到保民全民、举贤好义。君主以德配天、求贤放恶,就是做到了亲贤臣,远小人,保持住了品德的高洁,君主亲仁轻利,就不会贪图居于下位之人所进献的各种财物。贤臣通过国家各种惠民政策的顺利施行,切实地给民众带来生活上的富足,保全了民众的生产生活,这就是最大的廉。贤臣积极为国家举荐有贤能贤德的人才,就是人品高洁的体现。只有人君与贤臣做到了以上几点,才能称之为廉洁。此外,张兴在讲解贤臣好义时,还区分了“贤臣”“盗臣”与“聚敛之臣”之间的差别,强调“贤臣”所好之义对应于君主的亲近于仁,是国家保民全民的体现,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盗臣”的危害在于使国家损失一些财物,而“聚敛之臣”侵害的则是“义”,是以国家的名义侵占民众的财物,导致民众无法正常生活,这必然会直接影响国家的正常运转,更是与“保民”“全民”背道而驰。


在讨论阶段,与会同志就“德”之政治意义的转化、“廉”字的本意、“亲民”与“新民”的区别、“君子”含义的演化以及儒家修齐治平的主体等多个问题域展开讨论,学术探讨层层深入、讨论氛围活泼热烈,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意犹未尽。本次微党课作为学术与党建互动融合的交流平台,极大调动了同志们以党建促科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激发了国际儒学研究院进一步将“经典·精研”微党课品牌做好做精做优的信心与决心。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李凤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