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要闻
    
“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学术研讨会举办
发布时间:2021-09-18 17:31  作者: 李文娟   摄影: 穆静   来源: 科研管理部 阅读量:

9月16日上午,由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承办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学术研讨会在济南举行。本次学术研讨会是9月27日至28日在曲阜举办的第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学术预热系列活动之一。

 

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郝宪印致辞,院长袁红英主持开幕式,副院长杨金卫主持学术讨论并作会议总结。研讨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专家学者围绕“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主题,就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丰富内涵、逻辑结构与表现形态、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历史演变与民族表达、全人类价值观的共性与个性、不同人类价值观的对话与融通、培育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大意义与实践养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基础、人类价值观与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儒家文化与全人类共同价值、儒家文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发言和深入探讨。


郝宪印在致辞中强调,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大势所趋。第一,弘扬和平、发展的价值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前提条件。中国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坚持同各国一起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努力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第二,弘扬公平、正义的价值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共同目标。中国追求人类的公共利益,致力于为世界谋大同。第三,弘扬民主、自由的价值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前进方向。21世纪的人类,必将迈向共同发展的新境界。


袁红英指出,千百年来,倡导天下为公、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华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尤其是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是深入人心、影响广泛,经受新冠疫情考验,也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认同。各位专家齐聚一堂,就未来如何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作用等议题展开广泛深入交流,必将碰撞出有价值的思想火花。


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王志民认为,要从人类早期文明的共通性来汲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慧。世界早期文明史上有两大奇观,一个是在世界的东方、在中国出现的稷下学宫,另一个是在西方出现的柏拉图学院。稷下学宫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学堂,柏拉图学院也是在希腊最早的高等大学堂。这两个机构相距遥远,却又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柏拉图所讲的主要是善的问题,而西方的善跟儒家的仁是相通的。中国的稷下学宫是为政治服务的,柏拉图学院也坚持一种政治理想。两者都注重以讨论、对话与学术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倡导地位平等、思想解放、独立思考、相互自由的学风。这是世界文明对话的渊源,我们应该溯其源、察其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借鉴。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党委书记、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王立胜指出,习近平哲学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追求人类共同价值。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儒家文化联系起来,非常有意义,涉及到了中国道路的根处。第一,共同价值的追求和不断探索的中国特色,构成了一枚硬币的两面。第二,从价值形成的角度看,共同价值具有鲜明的生成性。共同价值的生成过程,提倡通过交流而分享,终会成为共享。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实际上是中国哲学的表现。共同价值的现代性是合作共赢、平等协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现代性的解决方案,中国道路是全球文明新形态的一个表现。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孔子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杨朝明指出,不同文明之间对话的基础,就是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共同价值必须有人学视野。中国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决定于中国儒学所特有的格局与气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从中华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讲究注焉不满、酌焉不竭、当位而行和允执厥中。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曾振宇强调,“爱人类”是儒家“仁爱”思想的底色,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儒家思想的现代性价值不可低估。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沈湘平指出,《礼记》所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其“大道”,是存在之道,是美好之道。人类命运共同体,指的是全人类共存共在。我们应该从存在论的角度看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六个方面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涵。作为手段善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目的是为了继续弘扬人类文明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大学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康有指出,提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可以说是中国发展进入一个更高的价值引领、精神导向层次;提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作为全球第一大执政党承诺“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使命使然;共同价值观在各国、各民族的实践各具特色,中国人民探索出具有普适的价值实现路径可资借鉴。

山东省委党校哲学部主任、教授郝良华指出,秉持儒家“天下一家”的理念,是共同体的基础。儒家仁者爱人的博爱精神,是既希望自己过的好,也希望别人过的好,提倡仁爱统一的道德理念,每个国家的命运都紧紧连接在一起。儒家利义兼得的道义精神,立足打此消彼长的政治博弈,兴天下之利,兼济天下。儒家协和万邦的和谐精神,倡导用德感化周边国家,各国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儒家求同存异的包容精神,倡导各种文明包容和合,寻找契合点,和而不同,承认文化多元、文明多样、万物并育,尊重各国之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涂可国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日趋激烈的新态势,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它可以奠定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基础,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新时代,要更好地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就必须做到:一是把它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体推进,二是将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入社会生活之中,三是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是注重中国式的价值观外交,五是建立有效的体制机制。

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伟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顺应了历史潮流,顺应了时代要求,并将人类共同价值和中华优秀文化在新高度上发扬光大,反映了全人类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心声。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和谐的文化精神、价值理念和哲学思维,富含“仁”“爱”“和”的优秀基因,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以形成的思想渊源,而中国传统文化又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得到进一步弘扬,让世界对中国有了更深的了解。

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颜景高指出,平等、公平、正义是一种理想的政治目标,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性。现代的平等应当是“社会基本品”的平等,既包括传统的基于民主权利和人格尊严的政治平等,也包括基本资源和福利的经济平等,还包括重要机会和基本能力的社会平等。弘扬正义,实现社会利益的公平分配,对民众进行现代文明的教育,可以有效弘扬人类的理性和良知。

 

杨金卫在总结中讲到,我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各位专家的发言高屋建瓴,观点深刻,为如何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这一重大研究课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山东省委党校、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等高校、研究机构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研讨。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穆静     
上一篇:
下一篇: